巴豆

类别: 泻下药
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①《本经》:"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癥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肿。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②《别录》:"疗女子月闭,烂胎,金疮脓血不利,丈夫阴颓,杀斑螫毒。"③《药性论》:"主破心腹积聚结气,治十种水肿,痿痹,大腹。"④《本草拾遗》:"主癥癖,痃气,痞满,腹内积聚,冷气血块,宿食不消,痰饮吐水。"⑤《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病,泄壅滞,除风补劳,健脾开胃,消痰破血,排脓消肿毒,杀腹藏虫。治恶疮息肉及疥癞疔肿。"⑥《医学启源》:"导气消积,去脏腑停寒,消化寒凉及生冷硬物所伤,去胃中寒湿。"⑦《汤液本草》:"可以通肠,可以止泄。"⑧《纲目》:"治泻痢,惊痫,心腹痛,疝气,风歪,耳聋,喉痹,牙痛,通利关窍。"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巴豆
【别名】: 巴菽(《本经》),刚子(《雷公炮炙论》),江子(《瑞竹堂经验方》),老阳子(《纲目》),双眼龙(《岭南采药录》),猛子仁(《中国药植志》),巴果(《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巴米(《药材资料汇编》),双眼虾、红子仁、豆贡(《南宁市药物志》),毒鱼子、銮豆、贡仔(《中药志》),八百力(《广西中药志》),大叶双眼龙、巴仁、芒子(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英文名称】: Crotonis Fructus。
【汉语拼音】: badou
【成份】: 含巴豆油,其中有油酸、亚油酸、巴豆油酸、顺芷酸等的甘油酯;尚含巴豆甙。
【加工采集】: 8~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后,除去果壳,收集种子,晒干。
【药材鉴别】: 干燥种子呈椭圆形或卵形,略扁,长约1~1.5厦米,直径约6~9毫米,厚约4~7毫米,表面灰棕色至棕色,平滑而少光泽。种阜在种脐的-端,为一细小突起,易脱落。合点在另一端,合点与种阜间有种脊,为一略隆起的纵棱线。横断面略呈方形,种皮薄而坚脆,剥去后,可见种仁,外包膜状银白色的外胚乳。内胚乳肥厚,淡黄色,油质。中央有菲薄的子叶2枚。胚根细小,朝向种阜的一端。气无,味微涩,而后有持久辛辣感。以个大、饱满、种仁色白者佳。粒较空、种仁泛油变色者质次。主产四川、广西、云南、贵州。以四川产量最大,质量较佳。此外,广东、福建等地亦产。
【药理作用】: 1.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巴豆油是最剧烈的泻药,口服半滴至1滴即能产生口腔及胃粘膜的烧灼感及呕吐,在1/2-3小时内即有多次大量水泻,伴有剧烈腹痛和里急后重,产生严重口腔刺激症状及胃肠炎症状。外用巴豆油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引起发红,可发展为脓疱甚至坏死;用橄榄油稀释后可用作刺激剂,但较危险。小鼠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同天、前1天或前2天,1次皮下注射5%巴豆油,与单独注射病毒的对照组比较,死亡率降低并且生存时间延长,其效果可能是通过神经系统产生的,也可能是直接影响病毒毒性。2.对消化道的作用:2.1.巴豆对不同便秘小鼠的排便效果:取小鼠复制成实热型、燥结型及寒结型及脾胃虚寒型便秘模型,分别给予巴豆煎液,并以未造型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巴豆能使脾胃虚寒型便秘小鼠的排便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2.2.对胃肠消化道及胆汁、胰液分泌的影响:所含巴豆油及树脂,口服后在肠内与碱性液作用,析出巴豆油酸和巴豆醇双酯类化合物,能剧烈刺激肠壁,引起强烈蠕动而致峻泻。巴豆煎剂对离体兔肠肌具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并不被阿托品所拮抗。巴豆油乳对兔及犬肠亦表现兴奋作用,而大剂量则表现抑制作用,且不被乙酰胆碱,毛果芸香碱或氯化钡所解除,故巴豆油系直接作用于肠肌。此外巴豆油酸给动物灌胃可促进肠蠕动,使肠粘膜出血,甚至引起肠坏疽。胆痿兔实验表明,巴豆水剂能增加胆汁和胰液的分泌。3.对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作用:3.1.在动物离体但联有神经的后肢和肠实验中观察到,巴豆油能通过对化学感受器的作用,反射性升高血压。3.2.巴豆毒蛋白能溶解兔、猬、猪、蛇、鸡的红细胞。对牛、羊、猪、蛙血细胞有凝集作用。巴豆油中的活性成分PMA(Phorbol myristate aceTCMLIBate)可使血小板中环磷鸟苷(cGMP)浓度增加,是一种有力的血小板凝集剂。3.3.巴豆油乳剂给兔静脉注射能引起呼吸商(RQ)轻度增加,血中二氧化碳浓度稍有降低;若皮下注射可加快呼吸频率,降低呼吸交换量。虽然血红蛋白增加,但仍轻度降低动脉血氧含量。4.抗病原生物的作用:巴豆煎剂对流感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喉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巴豆油制剂能降低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小鼠死亡率并延长存活时间。5.镇痛作用:大鼠压尾法,小鼠热板法及苯酮扭体试验表明,巴豆油口服,皮下注射或腹腔注射能提高痛阈50-70%,其镇痛机理可能与巴豆油的局部刺激有关。6.抗肿瘤及促肿瘤发生作用:巴豆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实体型和S180腹水型,小鼠宫颈癌U14实体型和U14腹水型,以及艾氏腹水癌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巴豆注射液在试管内有杀瘤细胞作用。巴豆醇二酯对小鼠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388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巴豆油乳剂作大鼠移植性皮肤癌内注射,能引起瘤体退化,并延缓皮肤癌的发展。因而认为巴豆中含有抗癌活性物质。另一方面,有促使肿瘤发生的作用:巴豆油及巴豆醇可促进致癌物质产生肿瘤。巴豆油虽无致癌作用,但与乌拉坦同用可引起皮肤乳头状瘤。巴豆油及其成分十四烷酰巴豆酯(teTCMLIBadecaoyl phorbol)的乙酸盐可致小鼠皮肤增生,巴豆醇酯C能改变小鼠胚胎纤维母细胞膜的结构和通透性,这些变化都可能与促使肿瘤发生有关。巴豆油和牛的丙种球蛋白抗原一起给豚鼠注射,能抑制抗体的生成,并延迟对抗原的过敏反应,巴豆醇免疫抑制作用比巴豆油更强,此种免疫抑制作用亦可能是促使肿瘤产生的原因之一。也有人认为,促使肿瘤的发生可能与巴豆醇酯抑制细胞分化,能使鸟氨酸脱羧酶种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剂升高等有着密切的关系。7.其它作用:巴豆有杀灭钉螺的作用,以种仁效力最强,内壳次之,外壳则无效。巴豆的丙酮提取物对金鱼毒性很大,巴豆盐水浸出液可用于清除家鱼塘内的野鱼(放养家鱼之前),但效果不及生石灰。家兔静脉注射巴豆水剂可使胆汁及胰液分泌增加,对有输尿管痿的兔并无利尿作用,对离体兔子宫有轻度抑制作用。巴豆油能使大鼠与皮肤局部释放组织胺及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巴豆毒蛋白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炮制】: 多制霜用。
【功效主治】: 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①《本经》:"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癥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肿。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②《别录》:"疗女子月闭,烂胎,金疮脓血不利,丈夫阴颓,杀斑螫毒。"③《药性论》:"主破心腹积聚结气,治十种水肿,痿痹,大腹。"④《本草拾遗》:"主癥癖,痃气,痞满,腹内积聚,冷气血块,宿食不消,痰饮吐水。"⑤《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病,泄壅滞,除风补劳,健脾开胃,消痰破血,排脓消肿毒,杀腹藏虫。治恶疮息肉及疥癞疔肿。"⑥《医学启源》:"导气消积,去脏腑停寒,消化寒凉及生冷硬物所伤,去胃中寒湿。"⑦《汤液本草》:"可以通肠,可以止泄。"⑧《纲目》:"治泻痢,惊痫,心腹痛,疝气,风歪,耳聋,喉痹,牙痛,通利关窍。"
【性味】: 辛,热,有毒。①《本经》:"味辛,温。"②《吴普本草》:"神农、歧伯、桐君:辛,有毒。黄帝:甘,有毒。"③《医学启源》:"性热,味苦。"④《医林纂要》:"辛咸,热,毒。"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0.5~1分(用巴豆霜)。外用:绵裹塞耳鼻,捣膏涂或以绢包擦患处。
【禁忌】: 无寒实积滞、孕妇及体弱者忌服。①《本草经集注》:"芫花为之使。恶蘘草。畏大黄、黄连、藜芦。"②《药对》:"畏芦笋、菰笋、酱鼓、冷水。得火良。与牵牛相反。"③《药性论》:"能落胎。"④《本草衍义补遗》:"无寒积者忌之。"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副作用】: 毒性:以巴豆液喂饲小鼠、兔、山羊、鸭、鹅等动物皆无反应;黄牛食之过量,则易发生腹泻、食欲不振及疲乏等,但不致中毒死亡。对青蛙亦属无害,但对鱼、虾、田螺及蚯蚓等,则有毒杀作用。小鼠皮肤长期与巴豆油接触,可致乳头状瘤及癌。长期与巴豆种子提取物、巴豆树脂接触,可促使二甲基苯骈蒽引起乳头状瘤及癌。小鼠每周服1次巴豆油共30周可引起前胃部乳头状瘤及癌,亦可促使二甲基苯骈蒽引起前胃部乳头状瘤及癌。亦有云小鼠皮肤局部应用乌拉坦及巴豆油亦可致皮肤乳头状瘤,但巴豆油本身无致癌作用。所含巴豆毒蛋白系原浆毒,能溶解红细胞,并使局部细胞坏死,引起发赤、起泡和炎症。巴豆8-16粒给狗灌胃可死;人服巴豆油1g,亦有中毒至死的报道。人服巴豆油20滴可致死。巴豆毒素兔皮下注射的LD50为50-80mg,巴豆油酸大鼠口服的LD50为1g/kg;豚鼠皮下注射的LD50为600mg/kg。巴豆油注射在豚鼠的腭及悬雍部可引起蛋白尿和血尿。
【归经】: 种子:归胃、大肠经。
【备注】: 本植物的根(巴豆树根)、叶(巴豆叶)、种皮(巴豆壳)以及种仁之脂肪油(巴豆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植物形态】: 巴豆常绿乔木,高6~10米。幼枝绿色,被稀疏星状柔毛或几无毛;二年生枝灰绿色,有不明显黄色细纵裂纹。叶互生;叶柄长2~6厘米;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5~13厘米,宽2.5~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近叶柄处有2腺体,叶缘有疏浅锯齿,两面均有稀疏星状毛,主脉3出;托叶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总状花序顶生,上部着生雄花,下部着生雌花,亦有全为雄花者;花梗细而短,有星状毛;雄花绿色,较小,花萼5裂,疏生细微的星状毛,萼片卵形,花瓣5,反卷,内面密生细的绵状毛,雄蕊15~20,着生于花盘边缘上,花盘盘状;雌花花萼5裂,无花瓣,子房圆形,3室,密被短粗的星状毛,花柱3枚,细长,每枚再2深裂。蒴果长圆形至倒卵形,有3钝角。种子长卵形,3枚,淡黄褐色。花期3~5月。果期6~7月。多为栽培植物;野生于山谷、溪边、旷野,有时亦见于密林中。分布四川、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苏。本植物的根(巴豆树根)、叶(巴豆叶)、种皮(巴豆壳)以及种仁之脂肪油(巴豆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临床应用】: ①防治白喉对白喉密切接触者,病人家属、白喉恢复期患者、健康带菌者,以及轻症白喉病例,均可采用巴豆泥局部贴敷的方法加以防治。方法:将除去内外壳的生巴豆仁0.5克在消毒乳钵中研成泥状(或加朱砂0.5克共研),挑取绿豆大的膏点,置于约1.5厘米平方的胶布上。贴于两眉间印堂穴,或颈部扶突穴,经6~8小时(最长12小时)揭去,可见局部出现一小水泡,即用消毒针尖刺破,以消毒棉球拭干渗液,再涂龙胆紫液。对白喉密切接触者及病人家属,贴巴豆朱砂膏后,经对照观察,能降低发病率;对白喉恢复期患者或健康带菌者,用巴豆泥外敷后,可使90%以上病例于8~24小时内带菌现象消失;对轻症白喉可配合青霉素及其他对症治疗。②治疗喉梗阻因白喉及麻疹后喉炎引起的喉梗阻,可用生熟巴豆散约0.5~O.7分,用喷粉器吹入咽部,观察2~3小时,如无呕吐、腹泻或呕吐腹泻次数不多,而梗阻症状尚未明显好转的,可再行第2、3次喷咽,1天内喷咽不超过3次,必要时可连续喷2~3天。如呕吐腹泻较着者,应立即停止。对体质虚弱、心力衰竭及并发心肌炎病变者慎用。多敷病例在喷咽后半小时至3~4小时,可见吸气性陷没、呼吸促迫及喘鸣等症状明显好转,数小时至1~2天内梗阻解除。治疗过程中应同时使用白喉抗毒素及磺胺类、抗菌素。对气管下位梗阻无效。呕吐泄泻为常见反应,但梗阻症状多在腹泻咸呕吐后得到明显改善。生熟巴豆散系用3粒生、4粒熟的巴豆研末去油制成。制法:取七倍数的巴豆若干粒去壳去衣,将其中4/7炒至黄色,与其余3/7的生巴豆共研成粉末。把它夹在数层能吸收油分的纸内,用力挤压去油,再换纸用温热熨斗在纸上熨压,去净残留油分,然后再研成细末备用。③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取苹果1只洗净,用小刀挖1个三角形小洞,另用巴豆仁1粒放入小洞,仍将苹果盖严,隔汤蒸30~60分钟。放凉,取出巴豆仁,吃苹果,喝苹果汤。成人每日吃1个,重症早晚各吃1个,夜间喘息者临睡前吃。8岁以下小儿酌减。可连续服用数周。服后具有止喘、祛痰作用;个别病例可能出现轻微腹泻。④治疗急、慢性肠炎及慢性痢疾取巴豆适量去内外壳,取仁,不去油,放入铜(或铁)勺中置炭火上炒焦,至巴豆内外黑透为度,待冷,秤准2钱,研成泥状备用。另将蜂蜡2钱溶化,与巴豆泥搅拌均匀,候稍冷,搓条制丸,约制成80丸,每丸重0.15克,内含巴豆O.075克。成人每次0.6克(4丸),日服3次,空腹时服用;8~15岁,每服2丸;5~7岁,每服1丸;1~4岁,每服半丸;6个月以上,每服1/3丸;6个月以下,每服1/4丸;未满1月婴儿忌服。服后未见腹痛、腹泻、呕吐等副作用。凡兼有发热及其他合并症者忌服。经治疗急性腹胃13例,慢性腹泻4例,慢性下痢4例,均治愈。本药对体虚老人的慢性泄泻亦有效。⑤治疗急性阑尾炎将巴豆、朱砂各0.5~1.5克研细混匀,置6x6厘米大小的膏药或胶布上,贴于阑尾穴,外用绷带固定。24~36小时检查所贴部位,皮肤应发红或起小水泡,若无此现象,可重新更换新药。共治疗99例,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者82例。最少的贴1次,最多的贴3次。效果:治愈85例,无效14例(仍用手术治疗)。⑥治疗神经性皮炎取巴豆去壳1两,雄黄1钱,磨碎后用3~4层纱布包裹,每天擦患处3~4次,每次1~2分钟,直至痒感消失,皮损消退为止。
【用药部位】: 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种子。
【来自何书】: 《本经》
更多合适的中成药
用药咨询
「巴豆治腹水案例?」
「巴豆治腹水案例?」对于腹水,中医认为其病因复杂多样,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辨证论治。下面介绍一个使用巴豆治疗腹水的病例。患者李某,男性,65岁。因出现腹胀、腹部膨隆、尿少等症状前来就诊。经检查发现,患者肝功能异常,肝脏肿大明显,且有大量腹水积聚。经过综合分析,诊断为肝硬化腹水。针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中医采用巴豆治疗腹水。巴豆是一种具有利水消肿作用的中药,可以促进体内水分排出,减轻腹水的症状。同时,巴豆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改善肝硬化的病理状态。在具体的用药方案上,医生选用新鲜成熟的巴豆仁研成细末,每次取1-2g,加适量清水调匀后口服。每日3次,连续服用7天。此外,为了加强疗效,还可以配合其他药物如茯苓等一起使用。通过这种治疗方法,患者腹胀、腹部膨隆等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尿量也逐渐增加。同时,肝功能也在逐渐恢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腹水量显著减少,身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总结起来,巴豆作为一种常用的利水药,在治疗腹水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然而,具体用药需遵循医嘱,并注意剂量和疗程的选择,以确保安全有效的治疗。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或使用巴豆治疗腹水,请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医师。
怎样去下巴豆豆
下巴长痘多与内分泌失调、清洁不到位、长期食用辛辣油腻食物等因素有关。部分人群会选择通过贴膏药、吃维生素等方式去除下巴上长痘的症状,但此种做法并不可取,可能会损伤皮肤,造成皮肤敏感甚至加重痘痘症状。建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去除:1、日常护理:可使用清水或温和洗面奶清洁面部,有利于去除面部油脂,缓解长痘的症状。还需注意避免用手直接挤压痘痘,以免手部细菌感染引起炎症反应,加重痘痘症状。除此之外,在饮食上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辣椒、洋葱、炸鸡等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长痘症状;2、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A酸类药物,如阿达帕林凝胶、维A酸乳膏等,可改善毛囊角化,一定程度上缓解长痘的症状。还可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或水杨酸软膏等药物,可起到一定的杀菌、控油的作用,也有助于去除痘痘。此外,对于炎症明显的痘痘,可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进行治疗;3、物理治疗:可选择红蓝光照射治疗,通过高压电磁场破坏丙酸杆菌,减轻炎症反应,达到去除痘痘的目的。还可通过激光治疗,如光子嫩肤等,可改善长痘情况;4、手术治疗:对于较严重的痘痘症状,若通过上述方法无法去除,可进行手术治疗,如下颌毛囊阻断术等。但此类方法可能会引起遗留瘢痕,或引起皮肤色素改变等,建议慎重选择。
巴豆吃了拉肚子吗
巴豆吃了可能会拉肚子,也可能不会拉肚子,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摄入量以及个人体质进行判断。巴豆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泻下、逐水、杀虫、祛痰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寒积便秘、腹水肿胀等病症。如果患者遵医嘱适量吃巴豆,一般不会出现拉肚子的情况。但由于巴豆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患者过量吃巴豆,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黏膜,从而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因此,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吃巴豆,不可以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吃了巴豆后出现了拉肚子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药物进行止泻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活菌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进行治疗,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不适症状。另外,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当食用小米粥、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情绪平稳,不要过度紧张,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