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草

类别: 清热药
平肝清热,利水解毒。治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小儿疳积,火眼目翳,口疮头疮,无名肿毒。①《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疳眼,疳积,煲肉食或煎水洗。""治头上生疮仔成堆,痛痒难抵,煎水洗,研末开油搽亦可。"②《临证指南》:"治小儿诸疳瘦弱,眼欲盲。为末白汤下,或蒸煮鱼肉食。"③《植物名实图考》:"治瘴气。"④《福建民间草药》:"平肝,退火,明目,治蛇咬伤。"⑤《贵州民间药物》:"理气消肿。"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渗湿利水。治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尿路结石。"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珍珠草
【别名】: 日开夜闭、十字珍珠草(《生草药性备要》),阴阳草、假油柑(《临证指南》),真珠苹(《纲目拾遗》),鲫鱼草、胡羞羞(《广州植物志》),老鸦珠(《福建民间草药》),夜合珍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落地油柑、小利柑(《陆川本草》),蓇草(《南宁市药物志》),夜合草(《江西民间草药》),山皂角(《贵州民间药物》),叶后珠(《四川中药志》),油柑草(《福建中草药》),鱼鳞草(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汉语拼音】: zhenzhucao
【成份】: 全草含酚性成分、三萜成分。
【加工采集】: 夏、秋间采收,晒干。
【药材鉴别】: 干燥带根全草,根茎外表浅棕色,有髓;主根不发达,须根多数,浅灰棕色。茎粗约2~3毫米,老茎基部灰褐色;茎枝有纵皱,灰棕色、灰褐色或棕红色;质脆易断,断面中空。分枝有纵皱及不甚明显的膜翅状脊线。叶片薄而小,灰绿色,皱缩,易脱落。花细小,腋生于叶背之下,多已于缩。有的带有扁圆形亦褐色的果实。气微香,叶味微苦。主产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药理作用】: 100%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有抑菌作用。
【功效主治】: 平肝清热,利水解毒。治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小儿疳积,火眼目翳,口疮头疮,无名肿毒。①《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疳眼,疳积,煲肉食或煎水洗。""治头上生疮仔成堆,痛痒难抵,煎水洗,研末开油搽亦可。"②《临证指南》:"治小儿诸疳瘦弱,眼欲盲。为末白汤下,或蒸煮鱼肉食。"③《植物名实图考》:"治瘴气。"④《福建民间草药》:"平肝,退火,明目,治蛇咬伤。"⑤《贵州民间药物》:"理气消肿。"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渗湿利水。治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尿路结石。"
【性味】: 甘苦,凉。①《植物名实图考》:"性凉。"②《福建民间草药》:"苦,寒。"③《南宁市药物志》:"甘苦。"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归经】: 《泉州本草》:"入肝、肺二经。"
【植物形态】: 叶下珠(《植物名实图考》)一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秃净或近秃净。茎直立,分枝常呈赤色,具翅状纵棱。单叶互生,排成2列,形似复叶;叶片长椭圆形,长5~15毫米,宽2~5毫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下面灰绿色;叶柄短或近无柄;托叶小,尖三角形。花单性,雌雄同株,腋生,细小,赤褐色;无柄或具短柄;花萼6枚;花冠缺;雄花2~3朵聚生,雄蕊3,花丝基部合生,药室纵裂;雌花在叶下2列着生,子房3室。蒴果无柄,扁圆形,径约3毫米,赤褐色,表面有鳞状凸起物。种子三角状卵形,淡褐色,有横纹。花期7~8月。生于山坡、路旁、田边。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临床应用】: ①治疗痢疾、腹泻取新鲜全草2~3两,或干品1~2两,洗净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天1剂,早晚分服。小儿酌减;治疗36例,治愈23例,显效12例,无效1例。有的服两次即愈。②治疗狂犬咬伤取全草4~6株(小儿酌减)煎服。另用全草同冷饭粒捣敷受伤之处。6例受狂犬咬伤的患者用上法处理后,均安全无恙。
【用药部位】: 为大戟科植物叶下珠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来自何书】: 《生草药性备要》
同类清热药
决明子
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 ①《本经):"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②《别录》:"疗唇口青。" ③《药性论》:"利五脏,除肝家热。" ④《日华子本草》:"助肝气,益精水;调末涂,消肿毒,熁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衄;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 ⑤《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 ⑥《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五疳,擦癣癞。" ⑦《医林纂要》:"泻邪水。" ⑧《湖南药物志):"明目,利尿。治昏眩,脚气,浮肿,肺痈,胸痹。" 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肝炎,肝硬化腹水,高血压,小儿疳积,夜盲,风热眼痛,习惯性便秘。"
连翘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①《本经》:"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②《别录》:"去白虫。"③《药性论》:"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④《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⑤李杲:"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⑥王好古:"治耳聋浑浑焞焞。"
灯笼草
清热,行气,止痛,消肿。治感冒,痄腮,喉痛,咳嗽,腹胀,疝气,天疱疮。①《陆川本草》:"行气,消胀,利尿。治腹胀,睾丸炎,疝气。"②《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杀虫,止痛消肿。治热眼,喉痛,咳嗽;外敷毒疮,并熏洗阴囊肿大。"③《生草药手册》:"内服治伤寒或小肠疝气。外洗治天疱疮。"④《中国药植图鉴》:"功同酸浆。"⑤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发热,腮腺炎,支气管炎,疱疹,疖疮,疝气痛。"
更多同类清热药
用药咨询
珍珠疹怎么去除小妙招
珍珠疹是指龟头边缘呈珍珠状、有小丘疹的患者,在临床上并无去除小妙招。通常需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如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等一般治疗,或使用外用药物、口服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一、一般治疗1.注意卫生: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换洗内裤,并且在清洗后放在通风处晾晒。洗澡频率不可过勤,一周一次即可,避免细菌滋生而造成感染的情况发生。2.饮食调整:如果存在珍珠疹,要注意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尽量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病情。二、药物治疗1.外用药物:对于珍珠疹较少者,可遵医嘱采用高锰酸钾稀释液冲洗,然后涂抹红霉素软膏等消炎药膏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杀菌作用,从而缓解症状。2.口服药物:若珍珠疹较多,同时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时,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查明病因,明确是否存在真菌或滴虫感染。如果是真菌感染导致的,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伊曲康唑胶囊等抗真菌类药物进行治疗。若是由于滴虫感染所引起,可以遵医嘱应用甲硝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当原发疾病治愈以后,珍珠疹也会逐渐消失。3.其他:部分男性存在先天性的包皮过长或包茎问题,可能会反复出现阴茎珍珠疹的症状。此时建议行包皮环切术,使过长的包皮被切除,进而消除珍珠疹。此外,平时也要注意个人的生活规律以及生活习惯,不要抽烟喝酒,也不要久坐,适当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若通过上述方法无法改善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是否患有相关疾病,再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珍珠疹图片
临床上珍珠疹一般是指珍珠状阴茎丘疹,病因尚不明确。珍珠状阴茎丘疹是一种发生在男性阴茎包皮和冠状沟的皮肤病,主要见于包皮过长或存在污垢的患者。该病常发生于包皮过长或存在污垢的患者,可能与个人卫生状况不佳有关。患者的龟头、冠状沟等部位会出现一些小颗粒,通常呈白色、淡红色或肤色,质地坚硬且不易擦掉。这些小颗粒分布均匀,沿着龟头和冠状沟排列成一圈或多圈,类似于珍珠项链上的珍珠。珍珠疹的症状主要是龟头、冠状沟或者包皮上出现一些小颗粒,通常呈现为白色、淡红色或肤色的小疙瘩。这些小疙瘩分布在龟头、冠状沟以及包皮内板之间,形成一个环形排列,并且大小一致,不会融合在一起。对于珍珠疹的治疗,可以采用激光疗法进行治疗。在手术前需要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处理,然后使用激光设备将病变组织烧灼掉。术后需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个体差异较大,具体的治疗方法应该根据医生的专业建议和个人情况而定。如果有疑似珍珠疹的症状,请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诊治。
珍珠疹对男性有什么危害
珍珠疹一般是指龟头边缘有白色颗粒的患者。通常情况下,龟头边缘有白色颗粒的患者如果没有出现不适症状,可能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如果出现了炎症感染的情况,则可能会引起局部红肿、疼痛等不适反应。1.没有出现不适症状:龟头边缘有白色颗粒可能是由于不注意个人卫生所引起的,在平时要注意勤换洗内裤,并且要及时清洗私处。如果病情比较轻微,而且不存在其他任何并发症,也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一般是不需要特殊治疗的。2.出现局部红肿:但若患者的自身免疫力较低,而且受到了细菌感染,此时则会诱发包皮炎、龟头炎等方面的疾病,从而给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损伤。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3.出现局部疼痛:另外,还有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排尿功能,甚至还会伴有烧灼感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青霉素V钾片、罗红霉素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4.其他不良后果:如性欲减退、阳痿早泄等,严重时还可能会增加阴茎癌的发生概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以免加重病情。同时还要避免发生不洁的性生活,以免滋生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不利于身体健康。

推荐中医科的专家

查看更多
  • 赵岩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风湿免疫科

  • 程飚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骨科

  • 项道满

    主任医师

    广州市儿童医院 眼科

  • 肖文毅

    副主任医师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 介入医学科

  • 董振华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中医科

推荐中医科的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