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健发汤

类别: 祛湿剂
出处: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脂溢性脱发。
【疗效】: 健脾祛湿,滋阴固肾,乌须健发。
【组成】: 炒白术15g,猪苓15g,萆薢15g,首乌藤15g,白鲜皮15g,车前子(包)9g,川芎9g,泽泻9g,桑椹9g,赤石脂12g,生地12g,熟地12g。
【药材配方】: 桑椹 泽泻 猪苓 白术 萆薢 赤石脂 车前子
中药材配剂
桑椹
类别: 补虚药
补肝,益肾,熄风,滋液。治肝肾阴亏,消渴,便秘,目暗,耳鸣,瘰疬,关节不利。①《唐本草》:单食,主消渴。②《本草拾遗》:利五脏关节,通血气,捣末,蜜和为丸。③《本草衍义》:治热渴,生精神,及小肠热。④《滇南本草》: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⑤《纲目》:捣汁饮,解酒中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⑥《玉楸药解》:治癃淋,瘰疬,秃疮。⑦《本草求真》:除热,养阴,止泻。⑧《随息居饮食谱》: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⑨《现代实用中药》:清凉止咳。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安胎。
白术
类别: 补虚药
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②《别录》:"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③《药性论》:"主大风顽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诞,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皯,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④《唐本草》:"利小便。" 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消痰,治水气,利小便,止反胃呕逆,及筋骨弱软,痃癖气块,妇人冷癥瘕,温疾,山岚瘴气,除烦长肌。" ⑥《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 ⑦李杲:"去诸经中湿而理脾胃。" ⑧王好古:"理中益脾,补肝风虚,主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身体重,心下急痛,心下水痞,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 ⑨《本草衍义补遗》:"有汗则止,无汗则发。能消虚痰。"
萆薢
类别: 祛风湿
祛风,利湿。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疮毒。①《本经》:"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②《别录》:"伤中恚怒。阴痿失溺,关节者血,老人五缓。"③《药性论》:"治冷风顽痹,腰脚不遂,手足惊掣,主男子臂腰痛久冷,是肾间有膀胱宿水。"④《日华子本草》:"治瘫缓软风,头旋痫疾,补水藏,坚筋骨,益精明目,中风失音。"⑤王好古:"补肝虚。"⑥《滇南本草》:"治风寒,温经络,腰膝疼,遍身顽麻,利膀胱水道,赤白便浊。"⑦《纲目》:"治白浊,茎中痛,痔瘙坏疮。"
车前子
类别: 利水渗湿
利水,清热,明日,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暑湿泻痢,咳嗽多痰,湿痹,目赤障翳。 ①《本经》:"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 ②《本草经集注》:"主虚劳。" ③《别录》:"男子伤中,女子淋沥,不欲食。养肺强阴益精。明目疗赤痛。" ④《药性论》:"能去风毒,肝中风热,毒风冲眼目,赤痛障翳,脑痛泪出,去心胸烦热。" ⑤《日华子本草》:"通小便淋涩,壮阳。治脱精,心烦。下气。" ⑥《医学启源》:"主小便不通,导小肠中热。" ⑦《滇南本草》:"消上焦火热,止水泻。" ⑧《纲目》:"止暑湿泻痢。" ⑨《雷公炮制药性解》:"主淋沥癃闭,阴茎肿痛,湿疮,泄泻,亦白带浊,血闭难产。" ⑩《科学的民间药草》:"镇咳,祛痰,利尿。" ⑾《山东中药》:"敷湿疮、脓泡疮、小儿头疮。"
赤石脂
类别: 收涩药
涩肠,止血,收湿,生肌。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遗精,崩漏,带下,溃疡不敛。①《本经》:"主黄疸,泄痢,肠澼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疮,头疡疥瘙。"②《别录》:"主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泄澼,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③《药性论》:"补五脏虚乏。"④《日华子本草》:"治泻痢,血崩带下,吐血衄血,并涩精淋沥,安心,镇五脏,除烦,疗惊悸,排脓,治疮疖痔瘘,养脾气,壮筋骨,补虚损。"⑤《珍珠囊》:"固脱。"⑥《纲目》:"补心血,生肌肉,厚肠胃,除水湿,收脱肛。"⑦《本草汇言》:"渗停水,去湿气,敛疮口,固滑脱,止泻痢肠澼,禁崩中淋带。"
泽泻
类别: 利水渗湿
利水,渗湿,泄热。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1)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内停之尿少、水肿、泻痢及湿热淋浊等证。治胃内停水常配白术。治尿道涩痛、小便不利常配木通、茯苓。(2)清泻肾火:用于阴虚火旺诸证。①《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②《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③《药性论》:"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直通水道。"④《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主头旋、耳虚鸣,筋骨挛缩,通小肠,止遗沥、尿血。"⑤《医学启源》:"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主治秘诀》云,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渗泄止渴。"⑥李杲:"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⑦《纲目》:"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
猪苓
类别: 利水渗湿
利尿渗湿。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脚气,泄泻,淋、浊,带下。①《本经》:"主痃疟,利水道。"②《药性论》:"解伤寒温疫大热,发汗,主肿胀,满腹急痛。"③《珍珠囊》:"渗泄,止渴,又治淋肿。"④《医学启源》:"大燥除湿。《主治秘要》云,去心懊憹。"⑤《医学入门》:"治中暑消渴。"⑥《纲目》:"开腠理,治淋、肿、脚气,白浊、带下,妊娠子淋,小便不利。"
用药咨询
清热祛湿颗粒是清人体阴囊潮湿有用吗
清人体阴囊潮湿是否有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果是生理性原因导致的阴囊潮湿一般没有用,而病理性原因引起的阴囊潮湿则可能有作用。1.没有用:如果只是单纯的天气炎热、内裤不透气等原因引起阴囊部位出汗较多,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此时使用清热祛湿颗粒无法起到治疗效果。建议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并且勤换洗内裤以及洗澡,能够缓解症状。2.有用:但如果患者的阴囊潮湿还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则考虑与疾病有关,如阴囊炎、阴囊湿疹等。此时遵医嘱服用清热祛湿颗粒可以达到一定的辅助治疗目的,但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感染治疗,比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要注意饮食健康和营养均衡摄入,适当增加饮水量促进排尿,有助于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祛湿利肝的中成药?›
‹祛湿利肝的中成药?›祛湿利肝的中成药较多,常见的有龙胆泻肝丸、茵陈五苓散、木香顺气丸等。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进行治疗。1.龙胆泻肝丸:该药物主要由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车前子(盐水浸蒸去盐)、当归、地黄等多种中药材组成,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常用于缓解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等症状。2.茵陈五苓散:此药物主要是由茯苓、猪苓、泽泻、白术、黄柏、肉桂等中药制成,具有利小便、除胀满、渗湿浊的作用,可用于改善水肿腹胀、呕逆泄泻、面目肌肤浮肿等症状。3.木香顺气丸:其主要成分包括木香、砂仁、槟榔、厚朴、苍术、青皮、枳壳、陈皮、香附、沉香、石菖蒲等,具有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的功效,对于脾胃不和引起的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吞酸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四君子汤等药物也可以起到祛湿利肝的效果。如果需要使用上述药物来调理身体,建议先到医院就诊,在中医师辨证下用药。
‹疏肝解郁清热祛湿的中成药?›
‹疏肝解郁清热祛湿的中成药?›疏肝解郁、清热祛湿的中成药较多,常见的有龙胆泻肝丸、舒肝和胃丸、丹栀逍遥丸等。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1.龙胆泻肝丸:该药物主要由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水炒)、当归(酒炙)、地黄等多种中药材组成,具有清肝利胆、利湿的作用,可用于改善肝胆湿热所致的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等症状;2.舒肝和胃丸:此药物主要是由陈皮、香附(醋制)、苍术(米泔浸)、厚朴(姜汁制)、高良姜、枳壳(麸炒)、莱菔子(炒)、豆蔻(去壳)、山楂(焦)、六神曲(麸炒)、茯苓、延胡索(醋制)、蒲公英、乌药、槟榔、川楝子、青皮(醋制)、鸡内金(炒)、白芍(酒炙)、珍珠层粉、五灵脂(醋制)等成分制成,具有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缓解肝郁气滞、胸痞胀满、食少呕吐、腹胀便秘等症状;3.丹栀逍遥丸:此药物是由牡丹皮、栀子(炒)、柴胡、当归、白芍、茯苓、薄荷、甘草、生姜、大枣等中药制作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清热凉血以及调经的功效,对于肝郁脾虚引起的月经不调有一定的作用。除上述药物外,还有藿香正气胶囊、加味香连丸、龙胆泻肝软胶囊、安宫牛黄丸、复方罗布麻片等药物也具有一定效果。如果需要服用以上药物来调理身体,应先到医院中医内科就诊,在完善望诊、问诊后遵医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