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贝散

类别: 和解剂
出处: 《中国药典》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制酸止痛,收敛止血。用于胃痛泛酸,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组成】: 海螵蛸(去壳)850g 渐贝母150g 陈皮油1.5g
【药材配方】: 海螵蛸
用药咨询
【尖锐湿犹可以吃乌贝干贼?】
【尖锐湿犹可以吃乌贝干贼?】乌贝干贼一般是指海螵蛸。通常情况下,患有尖锐湿疣的患者是可以适量食用一些海螵蛸的。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上皮增生性病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复发性。而海螵蛸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收敛止血、续伤止痛以及制酸止吐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崩漏带下、吐血衄血、咯血、便血等病症。由于尖锐湿疣属于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并不会对患者的病情造成影响,所以是可以吃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正处于哺乳期,则不建议服用此药物,以免会对宝宝产生不良的影响。另外,对于孕妇也要禁止服药,因为该药有活血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流产的情况发生。若患者出现其他不适症状时,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除此之外,建议患者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换内裤并定期用温开水清洗私处,以预防细菌感染的情况发生。同时还要避免不洁性生活,以免增加患病的风险。
乌贝散的功效配方
乌贝散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补脾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主要由紫苏子、麻黄、杏仁、甘草、川贝母、茯苓等药物组成。患者服用药物时,需遵医嘱按照剂量服用,避免盲目用药。1、清肺化痰乌贝散中的紫苏子味辛,性温,归肺、大肠经,具有降气化痰的功效,而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因此,乌贝散具有清肺化痰的功效,可以用于改善肺热咳嗽、痰多气喘等症状。2、止咳平喘乌贝散中的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因此,乌贝散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可以用于改善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闷、咳痰清稀等症状。3、补脾益气乌贝散中的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因此,乌贝散具有补脾益气的功效,可以用于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状。4、固表止汗乌贝散中的麻黄味辛,性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因此,乌贝散具有固表止汗的功效,可以用于改善肺虚喘咳、自汗盗汗等症状。5、其他功效另外,在临床上,也可以用于治疗肺结核引起的咳嗽、咳痰、咯血、胸闷等症状。同时,也可以用于治疗小儿疳积引起的腹胀、腹痛、不思饮食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乌贝散,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乌贝散吃多久见效
乌贝散吃多久见效,并没有明确的时间,因为每个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和身体对药物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用药后的见效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根据临床经验,一般吃乌贝散7-14天可以见效。乌贝散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是由海螵蛸、浙贝母、陈皮、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制酸止痛、收敛止血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肝胃不和引起的胃脘疼痛、泛酸嘈杂、腹胀等症状。如果患者存在上述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乌贝散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病情比较轻,对药物吸收比较好,一般用药7天左右就可以见效。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或是对药物吸收比较差,可能需要14天左右才可以见效,甚至需要更长时间。如果患者在服用乌贝散期间,需要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要提前咨询医生,以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另外,如果患者服用乌贝散7-14天后,症状没有得到缓解,或出现其他新的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检查就诊。此外,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在服用本药物时,患者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同时,患者还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熬夜,以免影响疾病的恢复。
同类和解剂
款冬白薇茹(艹虑)丸
主治: 温疟。
组成: 款冬花(去向里裹花蕊壳及向里实并枝叶,用甘草水浸1宿,再取款冬叶相伴蒸1夜,晒干)1两5钱,白薇(糯米泔浸1宿,取出,槐砧上锉细蒸之,从申至巳晒干)1两1钱,百合(用怀生地黄汁拌润透,蒸半炷香,取出晒干)6钱,知母(槐砧上锉碎,干木臼杵捣)6钱,地骨皮(东流水洗去土,捶去心,用甘草汤浸1宿,焙干)1两,桃仁(汤润,去皮,用白术、乌豆同东流水煮至中心黄金色为度,取出捣)81枚,玄参(入甑内用蒲草重重
养胃增液汤
主治: 小儿厌食。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舌苔光剥,或舌红少津,脉细。
疗效: 养胃育阴。
组成: 石斛、乌梅、北沙参、玉竹、甘草、白芍。
正气饮
主治: 妊娠疟。
组成: 荆芥(炒)8分,川芎8分,当归建曲1钱5分,夏曲1钱5分,赤芍1钱5分,苍术(炒)2钱,白术2钱,橘红1钱,赤首乌3钱,枳壳6分(炒),藿香叶5分,桂枝木4分(尖)。
太和汤
主治: 风消,五劳七伤。
组成: 前胡(去芦头)1两,枇杷叶(拭去毛)1两,鳖甲(醋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桔梗(去芦头,炒)1两,白芷1两,五味子1两,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夏(汤洗,去滑)1两,京三棱(煨,锉)1两,藿香(去梗)1两,防风(去叉)1两,人参3分,柴胡(去苗)半两,桂(去粗皮)1两半,桑白皮(锉)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芍药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牡丹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