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柿蒂汤

类别: 理气剂
出处: 《回春》卷三。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虚寒呃逆,手足冷,脉沉细者。
【组成】: 丁香、柿蒂、良姜、官桂、半夏(姜汁炒)、陈皮、木香(另磨)、沉香(另磨)、茴香、藿香、厚朴(姜汁炒)、砂仁各等分,甘草减半,乳香(为末)。
【药材配方】: 丁香 半夏 木香 柿蒂 沉香 甘草 砂仁 茴香 藿香 陈皮
【用法】: 加生姜3片,水煎,磨沉、木香,调乳香末同服。
【附注】: 败毒散(《活人书》卷十七)、羌活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一)、十味汤(《圣济总录》卷一七四)、人参前胡散(《鸡峰》卷五)。
中药材配剂
木香
类别: 理气药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
砂仁
类别: 芳香化湿
行气调中,和胃,醒脾。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噎膈呕吐,寒泻冷痢,妊娠胎动。①《药性论》:"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②《本草拾遗》:"主上气咳嗽,奔豚,惊痫邪气。"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霍乱转筋,心腹痛。"④张元素:"治脾胃气结滞不散。"⑤杨士瀛:"和中,行气,止痛,安胎。"⑥《本草蒙筌》:"止恶心,却腹痛。"⑦《纲目》:"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散寒次胀痞,噎膈呕吐,止女子崩中,除咽喉口齿浮热,化铜铁骨哽。"⑧《医林纂要》:"润肾,补肝,补命门,和脾胃,开郁结。"
半夏
类别: 止咳化痰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著,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②《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③《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⑤《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⑦朱震亨:"治眉棱骨痛。"⑧《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沉香
类别: 温里药
降气温中,暖肾纳气。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②陶弘景:"疗恶核毒肿。"③《海药本草》:"主心腹痛、霍乱、中恶,清神,并宜酒煮服之;诸疮肿宜入膏用。"④《日华子本草》:"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去邪气。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癥癖,(治)冷风麻痹,骨节不任,湿风皮肤痒,心腹痛,气痢。"⑤《珍珠囊》:"补肾,又能去恶气,调中。"⑥《纲目》:"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息,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⑦《医林纂要》:"坚肾,补命门,温中、燥脾湿,泻心、降逆气,凡一切不调之气皆能调之。并治噤口毒痢及邪恶冷风寒痹。"⑧《本草再新》:"治肝郁,降肝气,和脾胃,消湿气,利水开窍。"
陈皮
类别: 理气药
丁香
类别: 温里药
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疾。①《药性论》:"治冷气腹痛。"②《海药本草》:"主风疳匿,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③《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④《开宝本草》:"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毒诸肿,齿疳匿。"⑤《本草蒙筌》:"止气忒、气逆。"⑥《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⑦《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⑧《本草汇》:"疗胸痹、阴痛,暖阴户。"⑨《医林纂要》:"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⑩《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⑾《药材学》:"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充气及子宫疝痛。"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茴香
类别: 温里药
温肾散寒,和胃理气。治寒疝,少腹冷痛,肾虚腰痛,胃痛,呕吐,干、湿脚气。①《千金·食治》:"主蛇咬疮久不瘥,捣敷之。又治九种瘘。"②《唐本草》:"主诸瘘、霍乱及蛇伤。"③《开宝本草》:"主膀胱、肾间冷气及盲肠气,调中止痛,呕吐。"④《日华子本草》:"治干、湿脚气并肾劳颓疝气,开胃下食("食"一作"气"),治膀胱痛,阴疼。"⑤李杲:"补命门不足。"⑥《伤寒蕴要》:"暖丹田。"⑦《玉揪药解》:"治水土湿寒,腰痛脚气,固瘕寒疝。"⑧《本草求真》:"肝经虚火从左上冲头面者用之。"⑨《随息居饮食谱》:"杀虫辟秽,制鱼肉腥臊冷滞诸毒。"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慢性气管炎。"⑾《吉林中草药》:"散寒止痛。治疝气,肾寒小腹痛,胃痛,腰痛,遗尿。"
藿香
类别: 清热药
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 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②《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 ③《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 ④《汤液本草》:"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 ⑤《本草述》:"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等症。" ⑥《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柿蒂
类别: 理气药
降逆气。止呃忒、呕哕。①孟诜:"治咳逆、哕气,煮汁服。"②《滇南本草》:"治气隔反胃。"
用药咨询
柿蒂和丁香泡水的功效与作用
柿蒂和丁香泡水具有降逆止呕、温中散寒、行气止痛、辅助改善便秘等功效与作用,但患者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1、降逆止呕柿蒂味苦、性平,归胃、肺、大肠经,具有降逆止呕的功效,可以用于改善胃气上逆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2、温中散寒丁香性温,归脾、胃、肾经,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可以用于改善胃寒引起的胃痛、食欲不振、腹胀等不适症状。3、行气止痛柿蒂具有行气止痛的功效,如果存在胃肠道不适等疾病,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现象,此时可以遵医嘱饮用柿蒂和丁香泡水进行缓解。4、辅助改善便秘柿蒂和丁香泡水饮用后可辅助改善便秘引起的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等症状。5、其他功效与作用柿蒂和丁香一起泡水饮用还具有健脾消食、清热解毒等功效与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盲目自行饮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损害身体健康。如果饮用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柿蒂丁香治打嗝有效果吗
柿蒂丁香一般指柿蒂水,通常情况下,柿蒂水治疗打嗝有一定的效果。柿蒂水具有降气止呃的功效,主治呃逆不止,胃气上逆,胸膈不舒等。如果患者存在胃炎、胃溃疡、食管炎等疾病,可能会使胃酸分泌过多,从而出现胃痛、胃胀等症状,此时可以遵医嘱饮用柿蒂水进行缓解,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此外,柿蒂水还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如果患者存在消化不良的情况,可能会使胃肠蠕动减慢,从而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此时可以饮用柿蒂水进行缓解,通常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如果患者饮用柿蒂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以后再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健康,可适量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南瓜粥等,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黑矾栀子柿蒂生姜丁香甘草能一起服用吗
黑矾、栀子、栀子、栀子、丁香、甘草一般能一起服用,因为这四种药物所含的药物成分之间没有什么明显的冲突,一起食用一般不会引起身体不适,具体如下。黑矾既是一种食材,也是一种中药材,其味酸,性平,归脾、肺、大肠经,具有涩肠、止泻、止血、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久泻,久痢,脱肛,便血,崩漏,带下,胃痛,牙痛,龋齿,牙龈肿痛出血等病症。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清热利湿,泻火除烦,凉血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心火亢盛,口舌生疮等病症。黑矾、栀子、栀子、丁香、甘草这四种药物一起服用一般不会引起身体不适,同时需注意由于生姜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所以上述四种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因使用量过大引起头晕、心悸等不良反应。同时需注意黑矾、栀子、栀子、丁香、甘草四味药配伍使用属于中药十八反,会产生相互作用,所以在一起使用时应避免配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