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名称】:
拉米夫定片
【英文名称】:
Lamivudine Tablets
【汉语拼音】:
LaMiFuDingPian
【性状】:
本药为灰色钻石型薄膜衣片,一面刻有GXEJ7。
【适应症】:
适用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
【用法用量】:
患者的初始治疗应由有治疗HIV感染经验的医师进行。成人和12岁以上青少年:推荐剂量为拉米夫定每日300mg。可选择服用150mg每日2次或300mg每日1次(见注意事项)。300mg片仅适用于每日1次用药。如患者从每日2次服药改为每日1次,则需在服用150mg片每日2次的次日清晨服用300mg片,每日1次。如果患者从每日2次服药改为每日晚上服药1次,可在早晨服用150mg片1次,晚上再服用300mg片。如果患者希望从每日1次服药改为每日2次,则需在当日服用足够治疗剂量,在次日清晨改为服用150mg片,每日
【不良反应】:
在用本品治疗HIV疾病中,有下列不良事件的报告。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清楚这些不良事件是药物相关的,还是潜在的疾病造成的。有可能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分别按照身体系统、器官类别和发生率等列表如下:不良反应分类的常规表述为:非常普遍(10%),常见(1-10%),不常见(0.1-1%),罕见(0.01-0.1%),极罕见(0.01%)。血液和淋巴系统症状不常见: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贫血(这两者有时较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极罕见:真性红细胞发育不良。神经系统常见:头痛、失眠;极罕见:外周神经病或感觉异常。呼吸道、胸部和纵膈常见:咳嗽、鼻部症状。胃肠道常见:恶心,呕吐,上腹痛或腹痛,腹泻;罕见:血清淀粉酶升高,胰腺炎已有报道。肝不常见:肝酶一过性升高(AST、ALT);罕见:肝炎。皮肤与皮下组织常见:皮疹、脱发。肌肉骨骼与关节组织常见:关节痛、肌肉功能失调;罕见:横纹肌溶解。其它常见:疲劳、不适、发热。在使用核苷类似物的患者,已有发生乳酸酸中毒通常伴严重肝肿大和脂肪肝的病例报告,有时会危及生命(详见注意事项)。接受联合抗逆转录药物治疗的HIV患者,有伴发机体脂肪重新分布(脂肪代谢障碍),包括外周及面部皮下脂肪减少、腹部和内脏脂肪增加、乳房增大和颈背部脂肪堆积(水牛样肩胛部脂肪沉着)。联合抗逆转录药物治疗有伴发代谢异常,如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胰岛素抵抗、高血糖和高乳酸血症(见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建议不要单独使用本药治疗。对于中重度肾损害的患者,因拉米夫定的清除减少,使得其终末血浆半衰期增加。因此,应调整用药剂量(见用法用量)。每日1次剂量(300mg每日1次):临床研究证明服用拉米夫定每日1次或2次未见明显差别。此结果是从未使用过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主要为HIV感染的无症状病人(CDC阶段A)中获得的。接受本药或任何其它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患者可能会继续发生机会性感染和其它HIV感染并发症,因此,应由有治疗HIV相关疾病经验的医师对患者进行密切临床观察。应告诉患者,目前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包括本药,未获证明能够预防HIV经性接触或血源污染传播的危险。应继续给予适当的预防。胰腺炎:罕有接受本药治疗的患者发生胰腺炎的报告。但还不清楚这些病例是因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缘故,还是由于潜在的HIV疾病所致。一旦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临床征象、症状或实验室检查异常,应考虑胰腺炎的发生而立即停止使用。乳酸酸中毒:使用核苷类似物后有出现乳酸酸中毒的报道,通常与严重肝肿大和脂肪肝有关。早期症状(symptomatichyperlactatemia)包括良性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和腹痛),不明确的身体不适、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呼吸道症状(急促和/或深呼吸)或神经学方面的症状(包括运动神经衰弱)。乳酸酸中毒,有较高的死亡率,可能与胰腺炎、肝损伤、肾损伤有关。乳酸酸中毒通常在治疗数月后发生。当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代谢性/乳酸酸中毒、进行性肝肿大或转氨酶迅速升高,应立即停止核苷类似物的治疗。任何患肝肿大、肝炎或有肝脏疾病危险因素和脂肪肝(包括药品或酒精)的患者(特别是肥胖妇女)服用核苷类似物时应小心。合并感染丙型肝炎和采用α干扰素或三唑核苷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可能造成特殊风险。应密切观察上述病人。接受联合抗逆转录药物治疗的HIV患者,有伴发机体脂肪重新分布(脂肪代谢障碍)。这些事件的长期结果目前尚未知;对其机制的认识尚不全面。有假设认为内脏脂肪过多症与蛋白酶抑制剂(PIS)、脂肪萎缩症与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有关。脂肪障碍的高危险性与个体因素(如年龄)有关,也与药物相关因素有关,如长期抗逆转录药物治疗和伴发代谢紊乱。临床检查应包括对脂肪重新分布的体征评价。应考虑检查空腹血脂和血糖水平。应以临床适用来控制脂质紊乱。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临床试验和拉米夫定上市后的使用情况显示,某些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患者一旦停用拉米夫定,就会出现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方面肝炎复发的证据。这种情况在失代偿性肝脏疾病的患者可能出现更严重的不良后果。如果合并HBV感染的患者停用本药,应考虑定期监测其肝功能试验和HBV复制的标志物。免疫重建综合征:患有严重免疫缺陷的HIV感染患者,在开始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治疗时,可引起无症状的或残余机会性感染的炎症反应,并导致严重的临床状况或症状恶化。一般的,这些反应可在开始ART治疗时的前几周或几月内观察到。如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全身性和/或局灶性分支杆菌感染和耶氏肺孢子虫(卡氏肺囊虫)肺炎。发生任何炎性症状必须立即评估,必要时给予治疗。对开车和操纵机器的影响:目前尚未研究拉米夫定对开车行为和操纵机器能力的影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使用。
【儿童注意事项】:
参见用法用量。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妊娠:尚未确定拉米夫定对人类妊娠安全性的影响。对动物繁殖的研究未显示拉米夫定有致畸作用,该药对雄性和雌性动物的生育能力无影响。当怀孕雌兔体内的拉米夫定与人类相当的剂量水平时,拉米夫定引起动物早期胚胎死亡。药物可以经胎盘被动转运,婴儿出生时的血清拉米夫定浓度与脐带血清和母亲分娩时的药物血清浓度相同。虽然动物的生殖研究不一定总能预料人类的反应,但建议在妊娠的前3个月不要使用拉米夫定。哺乳:口服拉米夫定可经乳汁排泄,乳汁中的药物浓度与血清相同。由于拉米夫定和病毒均可进入乳汁,所以建议服用本药的母亲不要对婴儿进行
【老人注意事项】:
参见用法用量中成人的用药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
由于代谢少、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少以及几乎完全的经肾脏清除,拉米夫定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小。有人观察到,齐多夫定与拉米夫定合用时,齐多夫定的Cmax中度升高(28%),但总暴露(AUC)水平无显著变化。齐多夫定对拉米夫定的药代动力学无影响(见药代动力学)。应考虑拉米夫定与其它同时使用的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尤其是清除的主要途径都是通过有机阳离子转运系统(如甲氧苄啶)在肾脏进行主动分泌的药物。其它药物(如雷尼替丁,西咪替丁)仅部分经此机制清除,未显示与拉米夫定有相互作用。核苷类似物(如去羟肌苷,)同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本药为核苷类似物,ATC代号:J05AF05。拉米夫定是一种核苷类似物,具有抑制HIV和HBV的作用。拉米夫定在细胞内代谢为拉米夫定5-三磷酸盐,其主要作用方式是作为病毒逆转录时的链终止物。上述三磷酸盐在体外选择性地抑制HIV-1和HIV-2的复制,它对于已对齐多夫定耐药HIV也有抑制作用。拉米夫定与齐多夫定联合应用时,在对抗细胞培养中的临床分离株的抗HIV-1活性方面显示增敏作用。HIV-1对拉米夫定耐药表现为改变M184V氨基酸与逆转录酶的活性区域的距离,使两者更接近。此变异在体外试验和采用含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中均有发现。M184V变种对拉米夫定表现出很低的敏感性,并且在体外试验中显示较低的病毒复制能力。体外试验表明:对齐多夫定耐药的病毒分离株当对拉米夫定产生耐药时,该病毒分离株将再度对齐多夫定敏感,但该项发现的临床相关性尚未被确定。M184V逆转录酶的交叉耐药性限于抗逆转录病毒的核苷类抑制剂中。齐多夫定和司坦夫定保持对于拉米夫定耐药的HIV-1的抗病毒活性。对于只含M184V变种的对拉米夫定耐药的HIV-1,阿巴卡韦仍保持其抗病毒活性。M184V变种对去羟肌苷和扎西他滨的敏感性降低了近4倍,但该发现的临床意义尚未知。体外敏感性试验还未实现标准化,试验结果因方法学的因素而异。在体外试验中,证明拉米夫定对于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建立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株及各类骨髓祖细胞的毒性低。临床经验临床试验显示,拉米夫定与齐多夫定联合用药能够降低HIV-1的病毒载量,提高CD4细胞计数。临床终点分析数据提示,拉米夫定与齐多夫定合用,显著降低疾病进展和患者死亡危险。临床证据显示,在既往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拉米夫定加齐多夫定能延缓齐多夫定耐药株的发生。拉米夫定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与其他同类(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或不同类(蛋白酶抑制剂、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抗病毒药物的联合疗法中。包含拉米夫定的多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疗法,不仅对从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患者有显著疗效,同时也可治疗M184V变异病毒感染的患者。关于体外HIV对拉米夫定的敏感性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正在研究中。已有数据显示,拉米夫定以100mg每天1次的剂量用药时,对治疗成人慢性HBV感染有效(临床研究的详细资料,参见贺普丁说明书内容)。然而,对于HIV感染的治疗,只有每日300mg拉米夫定的剂量(与其他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合用)显示有效。目前,尚无本品对HIV合并HBV感染的患者进行的专门研究。毒理研究在使用拉米夫定的动物毒性研究中,大剂量时不发生重要器官中毒反应。在最高剂量水平时,可见肝肾功能指标受到轻度影响(有时伴肝脏重量减轻)的情况。注意到的临床相关效应为红细胞计数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细菌试验中,拉米夫定无致突变作用,但是,与其它许多核苷类似物一样,拉米夫定在体外细胞生成测定和小鼠淋巴瘤测定中有活性。拉米夫定在血浆浓度高于预计的临床血浆水平40-50倍的情况下,在体内无基因毒性。因为无法用体内试验证实拉米夫定的体外致突变作用,所以总的来说,拉米夫定并不代表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有基因毒性的危险。在大鼠和小鼠中进行的远期致癌研究结果显示,拉米夫定无任何与人类相关的致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