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名称】:
酮康唑
【英文名称】:
Ketoconazole
【汉语拼音】:
TongKangZuo
【性状】:
本品为胶囊,内含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下列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治疗
:
1.念珠菌病、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感
染、尿路念珠菌感染,局部治疗无效的慢性、复发性阴道念
珠菌病。
2.皮炎芽生菌病。
3.球孢子菌病。
4.组织胞浆菌病。
5.着色真菌病。
6.副球孢子菌病。
由皮肤真菌和酵母菌所致的皮肤真菌病、花斑癣及发癣,
当局部治疗或口服灰黄霉素无效,或难以接受灰黄霉素治疗
的严重顽固性皮肤真菌感染,可用本品治疗。
【用法用量】:
口服 成人每日0.2~0.4g,顿服或分2次服。2岁以
上儿童每日3.3~6.6mg/kg,顿服或分2次服。
【不良反应】:
1.肝毒性:本品可引起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属可逆性。
偶有发生严重肝毒性者,主要为肝细胞型,其发生率约为
0.01%,临床表现为黄疸、尿色深、异常乏力等,通常停药
后可恢复,但也有死亡病例报道,儿童中亦有肝炎样病例发
生。
2.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纳差等;
3.男性乳房发育及精液缺乏,此与本品抑制睾酮和肾上
腺皮质激素合成有关。
4.其他尚有皮疹、头晕、嗜睡、畏光等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1.下列情况应慎用:
(1)胃酸缺乏(可能引起本品的吸收减少)。
(2)酒精中毒或肝功能损害(本品可致肝毒性)。
2.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血清氨基转移
酶的升高可能不伴肝炎症状,然而,如果血清氨基转移酶值
持续升高或加剧,或伴有肝毒性症状时均应中止酮康唑的治
疗。
3.如同时应用西咪替丁或呋喃硫胺,应至少于服用本品
2小时后服用。
4.本品可引起光敏反应,故服药期间应避免长时间暴露
于明亮光照下,可佩戴有色眼镜。
5.服药期间禁服酒精类饮料。如发生头晕、嗜睡时需引
起
【儿童注意事项】:
本品在小儿中的应用缺乏系统的研究资料,2岁以下婴
幼儿的应用缺乏资料,因此本品不宜用于2岁以下小儿。2
岁以上儿童亦不宜应用,如确有指征应用时,需权衡利弊后
决定是否应用。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本品可透过血胎盘屏障。动物实验表明本品可致畸,如
发生大鼠的并指、少指(趾)及难产等。美国FDA资料表明,
该药在孕妇中应用属C类,即动物实验研究有毒性,对人类
研究缺乏充足的资料。因此孕妇应避免应用。
本品可分泌至乳汁中。在人类应用本品尚未证实有问题
存在,但本品可使新生儿发生核黄疸的可能性增加,哺乳期
妇女有指征应用时应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应用。
【老人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
1.酒精和肝毒性药物与本品合用时,肝毒性发生机会增
多。
2.本品与华法林、香豆素、茚满二酮衍生物等抗凝药同
时应用可增强其作用,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对患者应严
密观察,监测凝血酶原时间,调整抗凝药的剂量。
3.环孢素与本品同时使用会升高前者的血药浓度,并可
能使肾毒性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当两药同时使用时,应对环
孢素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
4.制酸药、抗胆碱能药物、解痉药、组胺H2受体阻滞药、
奥美拉唑、硫糖铝等同时应用时可使本品吸收明显减少,因
此应于服用本品2小时后应用此类药物。
【药理作用】:
1.药理:本品属吡咯类抗真菌药,对深部感染真菌如念
珠菌属、着色真菌属、球孢子菌属、组织浆胞菌属、孢子丝
菌属等均具抗菌作用,对毛发癣菌等亦具抗菌活性。本品对
曲霉、申克氏孢子丝菌、某些暗色孢科、毛霉属等
作用差。
本品通过干扰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从而抑制真菌细
胞膜主要固醇类-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损伤真菌细胞膜并
改变其通透性,以致重要的细胞内物质外漏。本品可抑制真
菌的三酰甘油和磷脂的生物合成,抑制氧化酶和过氧化酶的
活性,引起细胞内过氧化氢积聚导致细胞亚微结构变性和细
胞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