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血凝酶是一种止血剂,主要通过促进血管收缩和血液凝固来达到止血效果。注射用血凝酶适用于治疗和预防多种原因导致的出血症状,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前后出血、消化道出血、肿瘤出血以及新生儿出血等。使用注射用血凝酶前应由专业医师评估病情并开具处方,不可自行决定用药剂量和频率。
1临用前,用灭菌注射用水使溶解后,静注、肌注或皮下注射,也可局部用药。
2一般出血:成人1~2单位(1~2支);儿童0.3~0.5单位(约1/3~1/2支)。紧急出血:立即静注0.25~0.5单位(1/4~1/2支),同时肌肉注射1单位(1支)。各类外科手术:术前一天晚肌注1单位(1支),术前1小时肌注1单位(1支),术前15分钟静注1单位(1支),术后3天,每天肌注1单位(1支);4咯血:每12小时皮下注射1单位(1支),必要时,开始时再加静注1单位(1支),最好是加入10ml的0.9%NaCl液中,混合注射;异常出血:剂量加倍,间隔6小时肌注1单位(1支),至出血完全停止。
该药的副作用包括可能发生的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发汗、低血压以及心率减慢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并接受适当的抗过敏治疗。该药禁忌包括有血栓病史者禁用,以及对该药物或其他同类药品过敏者禁用。使用前务必告知医生相关病史和过敏史,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