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玻璃酸酶是一种促渗透剂和抗凝剂,主要通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来发挥作用。注射用玻璃酸酶可用于儿童和成人,但剂量可能有所不同。对于不同的适应症,如眼部疾病、骨关节炎或其他医疗状况,应按年龄和体重进行个体化的剂量调整。使用注射用玻璃酸酶时必须由专业医师指导,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
1. 注射用玻璃酸酶的用法包括皮试、局部注射、皮下注射、球后注射、结膜下注射、滴眼以及关节腔内注射。
2. 皮试时需取适量药液进行皮内注射,观察5分钟,若出现阳性反应(具有伪足的疹块并伴随瘙痒),则不可使用。局部注射时,一次用量不超过1500单位;皮下输液时,在每1000ml输液中加入150单位;球后注射用于玻璃体混浊及出血的吸收,每次100-300单位/ml;结膜下注射用于结膜下出血或球后血肿的吸收,每次50-150单位/0.5ml;滴眼时,浓度为150单位/ml,每2小时滴眼1次;关节腔内注射时,每次2ml,每周一次,连续3-5周。
该药的副作用可能包括局部疼痛、红肿等不适症状。该药禁忌包括恶性肿瘤患者禁用、心衰或休克病人禁用、禁止注射于感染炎症区及其周围组织以及孕妇应慎用。对于儿童和成人,由于其生理特点不同,药物代谢和吸收也存在差异,因此在使用前应咨询专业医师,确保安全有效。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