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注1号抗凝液时需警惕溶血反应、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循环超负荷和低钙血症等副作用的发生。
1.溶血反应
当患者的红细胞与输入的血液发生不相容性时,会发生免疫介导的溶血。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全身组织严重水肿等,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2.发热反应
输注含有致热源的血液成分后,这些内源性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引起体温升高。轻则会引起不适感,重则会导致寒战、高热等严重症状,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3.过敏反应
由于个体对某种蛋白质存在先天或获得性的IgE敏感性增高,当接触该蛋白时会发生过敏反应。可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
4.循环超负荷
输注过快过多的血液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急剧增加。易引发肺水肿、脑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5.低钙血症
输血过程中使用的止血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质吸收,使血钙浓度降低。可能会出现肌肉痉挛、手足抽搐等情况,需要及时补钙治疗。
建议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监测潜在的血液相关疾病。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并接受专业评估和处理。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