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名称】:
吸入用七氟烷
【英文名称】:
Sevoflurane for Inhalation
【汉语拼音】:
Xiruyong Qifuwan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七氟烷。
化学名称:1,1,1,3,3,3-六氟-2-(氟甲氧基)丙烷。
化学结构式为:
分子式:C4H3F7O
分子量:200.06
【适应症】:
七氟烷适用于成人和儿科患者的院内手术及门诊手术的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
【用法用量】:
七氟烷应通过经特殊校准过的挥发器来使用,以便能准确地控制七氟烷的浓度。七氟烷的MAC随着年龄和氧化亚氮的增加而减少。儿科患者使用60%N2O/40%O2,诱导:剂量须个体化,并须依据患者的年龄和临床状况的要求来调整。吸入七氟烷后可立即给予巴比妥类或其他静脉诱导剂。七氟烷可与纯氧或氧-氧化亚氮同时使用以达到麻醉诱导作用。成人,七氟烷吸入浓度至5%,2分钟内通常可达到外科麻醉效果;儿童,七氟烷吸入浓度至7%,2分钟内即可达到外科麻醉效果。作为术前没有用药的患者的麻醉诱导,七氟烷吸入浓度为8%。维持:七氟烷伴或不伴氧化亚氮维持外科水平麻醉的浓度为0.5%~3%。老年患者:同其他吸入性麻醉剂一样,通常较低的七氟烷浓度即可维持外科麻醉。苏醒: 七氟烷麻醉的苏醒期通常较短。因此,患者会较早要求减轻手术疼痛。
【不良反应】:
与所有的吸入痳醉剂一样,七氟烷可导致剂量相关性心肺功能低下。大多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是轻度到中度,而且是暂时的。恶心和呕吐是术后最常见的,而且和其他吸入性麻醉剂的此类反应的发生率近似。这些反应是手术和全身麻醉的普通的后遗症,可能由吸入麻醉剂、其他术中和术后使用的药物、以及患者对外科手术过程的反应引起。以下不良反应的数据来自于美国和欧洲3200多名患者的临床对照试验。使用七氟烷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严重程度及频率与其他吸入麻醉剂相似。七氟烷最易发生的不良反应是恶心(24%)和呕吐(17%)。儿童容易发生
【禁忌】:
七氟烷禁用于已知对本品过敏的患者;禁用于已知或怀疑有恶心高热遗传史的患者。
【注意事项】:
七氟烷只能由接受过麻醉科培训人员使用。维持呼吸道通畅、人工通气、氧气供给和循环再生的设备必须准备好以便随时使用。七氟烷应通过经特殊校准过的专用挥发器来使用,以便能准确地控制七氟烷的浓度。麻醉加深时会加重血压过低和呼吸功能低下。麻醉维持过程中,增加七氟烷的浓度可造成血压剂量依赖性降低。麻醉过深可导致血压过分降低,这种情况可通过降低吸入七氟烷的浓度来调整。在离开恢复室之前应仔细评估其全身麻醉的恢复情况。对于某些敏感患者,吸入麻醉剂可能诱发骨骼肌代谢急性异常增加,氧需求增高而引发恶性高热的临床症状。其治疗方法包
【儿童注意事项】: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除了一项只有少数患者参加的剖腹产研究外,没有其他在怀孕妇女(包括正常分娩者)中进行的使用七氟烷的研究。
孕鼠只在中毒浓度下会引起其胎儿体重的减少和骨骼改变的增加。兔实验中未发现对胎儿的不利影响。
因此,怀孕时只有明确需要才可使用七氟烷。
尚不明确七氟烷是否会随母乳分泌,因此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老人注意事项】:
同其他吸入性麻醉剂一样,通常较低的七氟烷浓度即可维持老年患者的外科麻醉。
【药物相互作用】:
七氟烷可明显地加强非去极化肌松剂的肌松作用,因此,使用七氟烷时,应适当调整此类药物的剂量。
七氟烷与异氟烷相类似,均须在因导致心肌敏感而发生外因性心律失常时加用肾上腺素。
七氟烷的MAC随着氧化亚氮的增加而减少,见表‘年龄对七氟烷的MAC的影响’(见用法用量)。
和其他药物相似,七氟烷与静脉麻醉药如丙泊酚合用时可降低其使用浓度。
CYP2E1诱导剂(异烟肼、酒精)会增加七氟烷的代谢,但巴比妥类不会增加其代谢。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七氟烷是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的吸入麻醉药。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本品在Ames试验、小鼠微核试验、小鼠淋巴瘤诱变试验、人淋巴细胞培养试验、哺乳动物细胞转化试验和32P DNA加合试验中未见致突变作用,在哺乳动物细胞试验中也未引起染色体异常。
生殖毒性:大鼠和家兔试验结果显示,七氟烷在最小无毒剂量0.3MAC(最小肺泡内浓度)时对动物生育力和胚胎均无明显损害。孕鼠只在中毒浓度下会引起其胎儿体重的减少和骨骼改变的增加。兔实验中未发现对胎儿的不利影响。本品在体内被迅速排出,麻醉后24小时在乳汁中的药物已无临床意义。
【贮藏】:
遮光,密闭,在阴凉处(不超过20℃)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