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槟榔

类别: 清热药
清热,生津,止渴。治伤寒热病暑热口渴,麻疹,喉痛,食滞胀满,肿毒。①《品汇精要》:"主催生,若难产临死者用仁细嚼,井华水送下。""生产繁者,久服则子宫冷,自然绝矣。"②《纲目》:"伤寒热病,食数枚,冷水下。又治恶疮肿毒,内食一枚,冷水下,外嚼涂之,即无所伤。"③《广西中药志》:"清肺、生津止渴。治麻疹、喉痛。"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马槟榔
【别名】: 马金南(《记事珠》),马金囊(《云南志》),紫槟榔(《纲目》),水槟榔、太极子(《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屈头鸡(《广西中药志》)。
【汉语拼音】: mabinglang
【成份】: 马槟榔成熟种子中含有2种甜味蛋白,分别命名为马槟榔甜蛋白(mabinlin)Ⅰ及Ⅱ。甜蛋白Ⅰ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 600,等电点为11.8;甜蛋白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 400,等电点为 11.3。种子吸胀或浸泡水中并保温一段时间,会产生一种苦味物质:(口恶)唑烷硫酮(oxazolidine-2-thione),它是由于种子中所含的2-羟乙基芥子油甙(2-hydroxyethylglucosi-nolate)酶解时所产生的,可将甜味掩盖。
【加工采集】: 冬季采收成熟果实,击破硬壳,取出种子,晒干。
【药材鉴别】: ①水槟榔的干燥种子,呈肾形或圆形而扁,一端常呈鸟喙状,径1~1.8厘米。外表光滑或略粗糙,黄白色、红棕色或青灰色不等。种子中央有一半环状痕迹,一端与种脐相遇。种脐明显,种脊通常不明显。种皮坚脆,厚约1毫米,种皮内面灰白色至黄白色,有纵纹理,并有薄膜紧贴于种皮上。胚白色至微黄色,部分有紫晕。子叶弯生成卷旋状。味先略苦而后甜。②马槟榔的干燥种子,与上种相似,唯种子外表灰褐色或黑褐色。均以新鲜。饱满、种仁黄白色者为佳。主产广西、云南。广东亦产。同属植物锡朋槌果藤(分布广东、广西)的种子,在广东亦作马槟榔使用。
【药理作用】: 同属植物Capparisdecidua的果壳和种子的醇提取物(挥发性含硫的有机化合物)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霍乱弧菌等均有抗菌作用,但无抗真菌作用。
【功效主治】: 清热,生津,止渴。治伤寒热病暑热口渴,麻疹,喉痛,食滞胀满,肿毒。①《品汇精要》:"主催生,若难产临死者用仁细嚼,井华水送下。""生产繁者,久服则子宫冷,自然绝矣。"②《纲目》:"伤寒热病,食数枚,冷水下。又治恶疮肿毒,内食一枚,冷水下,外嚼涂之,即无所伤。"③《广西中药志》:"清肺、生津止渴。治麻疹、喉痛。"
【性味】: 甘,寒。①《品汇精要》:"味苦甘,性寒,无毒。"②《纲目》:"实:甘,寒,无毒。核仁:苦甘,寒,无毒。"
【用法用量】: 内服:生嚼或煎汤,1~2钱。外用:捣涂。
【禁忌】: 未婚未育女性慎久服,孕妇禁服。
【归经】: 脾;胃;肺经
【备注】: 同属植物锡朋槌果藤(分布广东、广西)的种子,在广东亦作马槟榔使用。
【植物形态】: ①水槟榔藤状灌木,高达3米以上。老枝光滑,幼枝先端密被黄褐色毛。单叶互生;叶片矩圆状卵形或椭圆形,长8~20厘米,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至黄褐色,两面均无毛,唯嫩叶常密被棕褐色毡样毛;叶柄有凹槽,刺状托叶2枚,质硬,下弯。花黄色,顶生或腋生,由多个伞形或伞房状花序组成硕大的圆锥花序;总花柄长1~4厘米,小花柄长1~2.5厘米,密被咖啡色短茸毛;萼片4,2轮,阔倒卵形,长1~2厘米,两面均被咖啡色短毛;花瓣4,长倒卵形,长1.3~1.7厘米,被白色柔毛;雄蕊多数;子房卵形,子房柄长4厘米,花柱不明显。果实球形,径约4~8厘米,黄红色,表面有不规则纵皱。种子数枚,黄白色或猩红色。花期4月。果期11月。生山谷密林中或山涧旁。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②马槟榔攀援灌木。老枝褐色,幼枝密被褐色毛。单叶互生成对生;有短柄;叶片椭圆形,长7~12厘米,宽4~7厘米,先端钝尖,基部阔楔形,全缘,表面绿色光亮,背面灰绿色,有细毛,叶脉羽状,两面突起,叶片干后为褐色;托叶有时变为钩刺。花白色;花萼4,两轮排列;花瓣4,覆瓦状排列;雄蕊多数;子房柄粗,长达3厘米,木质。果实卵形或近球形,长达2厘米,外果皮皱缩,有不规则棱及粗短的棘状突起。种子黑褐色或灰褐色。花期3~6、月。果期8~12月。生于山谷密林中。分布云南、广西、广东、贵州等地。
【用药部位】: 为白花菜科植物水槟榔或马槟榔的种子。
【来自何书】: 《品汇精要》
同类清热药
决明子
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 ①《本经):"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②《别录》:"疗唇口青。" ③《药性论》:"利五脏,除肝家热。" ④《日华子本草》:"助肝气,益精水;调末涂,消肿毒,熁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衄;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 ⑤《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 ⑥《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五疳,擦癣癞。" ⑦《医林纂要》:"泻邪水。" ⑧《湖南药物志):"明目,利尿。治昏眩,脚气,浮肿,肺痈,胸痹。" 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肝炎,肝硬化腹水,高血压,小儿疳积,夜盲,风热眼痛,习惯性便秘。"
连翘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①《本经》:"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②《别录》:"去白虫。"③《药性论》:"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④《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⑤李杲:"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⑥王好古:"治耳聋浑浑焞焞。"
灯笼草
清热,行气,止痛,消肿。治感冒,痄腮,喉痛,咳嗽,腹胀,疝气,天疱疮。①《陆川本草》:"行气,消胀,利尿。治腹胀,睾丸炎,疝气。"②《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杀虫,止痛消肿。治热眼,喉痛,咳嗽;外敷毒疮,并熏洗阴囊肿大。"③《生草药手册》:"内服治伤寒或小肠疝气。外洗治天疱疮。"④《中国药植图鉴》:"功同酸浆。"⑤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发热,腮腺炎,支气管炎,疱疹,疖疮,疝气痛。"
更多同类清热药
用药咨询
『槟榔口腔癌?』
『槟榔口腔癌?』长期嚼食槟榔可能会增加发生口腔癌的风险。因为槟榔中含有大量的槟榔素和生物碱等成分,这些物质具有细胞毒性、神经毒性以及致癌性,经常咀嚼槟榔会对口腔黏膜造成机械性的损伤,并且槟榔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可诱导细胞的基因突变与变异,从而导致口腔癌的发生。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部位的恶性肿瘤,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有可能是长时间接触放射线的原因所致。患病以后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口腔内部肿块、溃烂以及疼痛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起牙槽骨、颌骨等部位发生转移的现象,甚至还会危及生命健康。因此一旦发现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比如单纯下颌骨切除术、下颌骨半侧截除术等,同时还需要配合使用顺铂注射液化疗,可以防止癌细胞扩散和复发。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喝酒,也要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麻辣烫、酸辣粉等,以免影响病情恢复。
【吃槟榔会得癌症吗?】
【吃槟榔会得癌症吗?】长期嚼槟榔可能会增加患口腔癌的风险。但并不是所有嚼槟榔的人都一定会发生口腔癌。槟榔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槟榔素、槟榔碱等,这些物质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毒性。长期咀嚼槟榔可能导致口腔黏膜损伤和细胞突变,从而增加口腔癌的发生风险。此外,槟榔中的亚硝胺类化合物也被认为是导致口腔癌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嚼槟榔的人都会发生口腔癌。个体的遗传背景、吸烟史、饮酒习惯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口腔癌的发生风险。因此,在评估嚼槟榔与口腔癌之间的关系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总之,虽然长期嚼槟榔可能增加患口腔癌的风险,但并非所有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可以有效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如果有任何不适或疑虑,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槟榔为什么会口腔癌?】
【槟榔为什么会口腔癌?】长期嚼槟榔与槟榔中的化学成分共同作用可导致口腔癌的发生。此外,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患口腔癌的风险。一、原因1.咀嚼槟榔:槟榔中含有槟榔素和生物碱等有毒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对口腔黏膜造成损伤,并且具有细胞毒性,可能导致口腔黏膜组织发生过度增生而形成肿瘤。另外,槟榔中含有的槟榔多酚还会刺激口腔黏膜引起纤维化病变,从而进一步发展为口腔癌。二、诱发因素2.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害口腔黏膜,增加罹患口腔癌的风险。3.饮酒:酒精对口腔黏膜有明显的刺激性,长期大量饮酒者容易出现口腔黏膜炎症及溃疡,若不及时治疗则有可能进展为口腔癌。除上述因素外,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患有口腔癌的几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长期咀嚼槟榔或其它有刺激性的食物,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等,以预防口腔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