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骨

类别: 祛风湿
祛风湿,通经络。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关节疼痛。①《证类本草》:"头骨,主瘴疟。"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浸酒,治风湿麻木,关节疼痛。"③《浙江中药手册》:"强筋骨,通经络。治跌打损伤。"④《四川中药志》:"祛风除湿,镇惊截疟。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小儿惊痫及摩疟发热。"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猕猴骨
【别名】: 猴骨(《贵州民间方药集》),申骨(《四川中药志》)。
【汉语拼音】: mihougu
【加工采集】: 全年均可捕捉。杀死后,剥去皮毛(四肢不去皮毛),除去内脏,剔除骨上筋肉,将骨胳挂通风处晾干。
【药材鉴别】: 商品分四肢骨与全身骨二种:①四肢骨前肢肱骨长约13厘米,粗约1.3厘米,桡骨、尺骨的大小几乎相等,长约14厘米,粗0.8~1厘米。后肢股骨长约17厘米,粗约1.5厘米,微弯;腓骨、胫骨长约15厘米,胫骨粗约1.2厘米,腓骨细瘦。前后肢掌部及爪均带有皮毛,皮呈黄棕色,干枯,毛色与生者相似。骨质轻,外表不甚洁白。断面骨膘不大厚实,亦呈浸白色,骨髓多已干枯。②全身骨包括头骨、脊骨、肋骨、尾骨等。头骨与人头骨很相似。脊椎骨粗大,共28节。肋骨13对,细瘦而弯曲。尾骨渐细小,共15节。商品常因加工而损失,残缺不全。以上二种药材均以无筋肉附着、无霉坏、臭味、虫蛀者为佳。产四川、贵州、浙江、湖北等地。
【炮制】: 酥炙或打碎。
【功效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关节疼痛。①《证类本草》:"头骨,主瘴疟。"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浸酒,治风湿麻木,关节疼痛。"③《浙江中药手册》:"强筋骨,通经络。治跌打损伤。"④《四川中药志》:"祛风除湿,镇惊截疟。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小儿惊痫及摩疟发热。"
【性味】: 《四川中药志》:"性平,味酸,无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浸酒或入丸、散。
【归经】: 《四川中药志》:"入心、肝二经。"
【植物形态】: 猕猴(陆玑《诗疏》),又名:狙(《庄子》),沐猴(《史记》),王孙(《柳河东集》),期狲(《圣惠方》),马留(《倦游杂录》),黄猴。 体长约45~51厘米,尾长约18~20厘米。颜面和两耳多呈肉色。臀胝明显,多红色,雌者色更红。两颊有颊囊。四肢粗短,手足均具5指(趾),指端有扁平的指甲。毛色随地区、年龄而异,一般为深棕色,背面上半部灰棕,至臀部逐渐变为深棕色。肩及前肢略灰,胸腹部淡灰色。 栖于山林。白昼活动觅食,晚间息于岩壁或树上。群居性,行动敏捷,善攀缘、跳跃,会泅水。食物主要为野菜、野果及竹笋、昆虫等,亦盗食玉米、甘蔗等作物。生境分布:分布西南、华南、长江流域、河南、山西、河北、陕西、青海等地。
【用药部位】: 为猴科动物猕猴的骨胳。
【来自何书】: 《证类本草》
用药咨询
猕猴桃孕妇
孕妇食用猕猴桃后可能会出现腹泻症状。猕猴桃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但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腹泻的发生,特别是对于肠胃功能较弱的孕妇,更容易受到影响。如果孕妇食用猕猴桃后出现轻微腹泻,可以通过多喝水、适当休息来缓解;若腹泻症状持续或伴有腹痛等不适,则需及时就医治疗。建议孕妇在孕期饮食中适量添加新鲜水果,并遵循医生指导以确保母婴健康。必要时,可以咨询营养师或医生关于如何合理搭配食物以及避免可能的风险。
猕猴桃颗粒
可以适量食用。猕猴桃颗粒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素。适当食用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但不宜过量以免导致腹泻或其他不适症状。此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虽然可以吃猕猴桃颗粒,但是要注意适量摄入,并且要合理安排饮食结构,以减少血糖波动。建议在选择食物时,应考虑其营养价值与个人健康状况相匹配,避免因误食引起不良反应。若出现任何不适,请及时就医咨询。
猕猴桃枝叶
猕猴桃枝叶可以食用。猕猴桃枝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矿物质,这些营养素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适量摄入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肠胃功能,并增强免疫力。但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腹泻、腹胀等不适症状,因此不宜长期大量食用。此外,若患者对该食物过敏,则不建议食用,以免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等不良反应。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吃猕猴桃枝叶有助于身体健康。但在食用前需注意清洗干净以减少潜在风险,并确保来源安全可靠。
相关文章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