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子

类别: 解毒杀虫
祛风,解毒,杀虫。治头风,麻风,丹毒,风疹,虫积腹痛,妇女带下。①《本经》:"主风头,补虚羸伤中。"②《别录》:"主心腹痛,大人小儿腹中五虫口吐出者,面目黄。"③《本草拾遗》:"主丹毒,风疹,腹内留热,大小便涩,去浮血,妇人带下,下乳汁。"④《纲目》:"治大风疠疾。"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蜜蜂子
【别名】: 蜂子(《本经》)。
【汉语拼音】: mifengzi
【加工采集】: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的幼虫。
【功效主治】: 祛风,解毒,杀虫。治头风,麻风,丹毒,风疹,虫积腹痛,妇女带下。①《本经》:"主风头,补虚羸伤中。"②《别录》:"主心腹痛,大人小儿腹中五虫口吐出者,面目黄。"③《本草拾遗》:"主丹毒,风疹,腹内留热,大小便涩,去浮血,妇人带下,下乳汁。"④《纲目》:"治大风疠疾。"
【性味】: 甘,平。①《本经》:"味甘,平。"②《别录》:"微寒,无毒。"③《日华子本草》:"凉,有毒。"
【用法用量】: 内服:炒炙或研末。
【禁忌】: ①《本草经集注》:"畏黄芩、芍药、牡蛎。"②《蜀本草》:"畏白前。"
【归经】: 脾;胃经
【植物形态】: 1.中华蜜蜂,蜂群由工蜂、蜂王及雄蜂组成。工蜂全体被黄褐色毛。头略呈三角形。胸部3节。翅2对,膜质透明。足3对,有采集花粉的构造。腹部圆锥状,有毒腺和螫针。腹下有蜡板4 对,内有蜡腺,分泌蜡质。蜂王体最大,翅短小,腹部特长,生殖器发达,专营生殖产卵。雄蜂较工蜂稍大,头呈球形,尾无毒腺和螫针,足上无采贮花粉构造,腹无蜡板及蜡腺。2.意大利蜜蜂,体似中华蜜蜂,但较之为大。生境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
【用药部位】: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的幼虫。动物形态详"蜂蜜"条。
【来自何书】: 《本草经集注》
同类解毒杀虫药
斑蝥
攻毒,逐瘀。外用治恶疮,顽癣,口眼歪斜,喉蛾;内服治瘰疬,狂犬咬伤。①《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②《别录》:"主疥癣,血积,堕胎。"③《药性论》:"治瘰疬,通利水道。"④《日华子本草》:"疗淋疾,敷恶疮瘘烂。"⑤《纲目》:"治疝瘕,解疔毒、猘犬毒、沙虱毒、轻粉毒。"
独角莲
治毒蛇咬伤、瘰疬、跌打损伤。
槟榔
杀虫,破积,下气,行水。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癥结。①《别录》:"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疗寸白。"②《药性论》:"宣利五脏六腑壅滞,破坚满气,下水肿。治心痛,风血积聚。"③《唐本草》:"主腹胀,生捣末服,利水谷。敷疮,生肌肉止痛。烧为灰,主口吻白疮。"④《脚气论》:"治脚气壅毒,水气浮肿。"⑤《海药本草》:"主奔豚诸气,五膈气,风冷气,宿食不消。"⑥《日华子本草》:"除一切风,下一切气,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健脾调中,除烦,破癥结,下五膈气。"⑦《医学启原》:"治后重。"⑧王好古:"治冲脉为病,气逆里急。"⑨《纲目》:"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疠。"⑩《本草通玄》:"止疟疗疝。"⑾《随息居饮食谱》:"宣滞破坚,定痛和中,通肠逐水,制肥甘之毒。且能坚齿,解口气。"⑿《现代实用中药》:"驱除姜片虫、绦虫,兼有健胃、收敛及泻下作用。"
更多同类解毒杀虫药
用药咨询
【蜜蜂蛰了几年得癌症?】
【蜜蜂蛰了几年得癌症?】蜜蜂蛰了一般不会导致患者出现几年得癌症的情况。蜜蜂蜇伤后可能会引起局部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还可能诱发蜂窝组织炎。蜜蜂属于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昆虫,在野外或花园中经常能看到蜜蜂飞舞。如果被蜜蜂蛰了一下,会导致皮肤受到损伤,并且还会对局部神经产生刺激,从而引发刺痛感以及瘙痒感。若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则有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但通常与是否被蜜蜂蛰了没有直接关系。此外,蜜蜂蛰了之后一般也不会导致患者在几年内患上癌症。虽然蜜蜂蛰了并不会导致患者出现癌症的情况,但如果被蜜蜂蛰伤的部位出现了发红、肿胀等症状,则需要及时使用碱性溶液清洗伤口,比如肥皂水、碳酸氢钠溶液等,能够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必要时也可以遵医嘱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预防感染。另外,对于蜜蜂蛰了的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卫生,避免沾生水和污染物,以免加重病情。同时还要注意饮食清淡,适当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香蕉、火龙果、黄瓜等,补充维生素C,增强抵抗力。
【蜜蜂毒素尖锐湿疣?】
【蜜蜂毒素尖锐湿疣?】蜜蜂毒素尖锐湿疣,通常是指被蜜蜂蜇伤后出现尖锐湿疣。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被蜜蜂蜇伤,并且出现了尖锐湿疣的情况,则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一、原因1.过敏反应:由于蜜蜂的毒液中含有蜂毒肽等物质,而这些物质具有较强的抗原性,所以当人体接触了蜜蜂的毒液以后,可能会发生超敏反应,从而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2.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若在被蜜蜂蜇伤时,没有做好伤口部位的护理工作,或自身免疫力低下,可能导致病毒通过破损处进入体内,引起感染,进而诱发尖锐湿疣。二、治疗1.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轻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咪喹莫特软膏、鬼臼毒素酊等药物涂抹患处,能够起到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从而使病情得到改善。同时也可以遵医嘱服用阿昔洛韦片、盐酸伐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辅助治疗;2.物理治疗: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通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还可以去正规医院通过激光、冷冻等方式进行治疗,能够将病变组织去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卫生,避免挠抓患处,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左耳朵像蜜蜂响是什么原因?]
[左耳朵像蜜蜂响是什么原因?]左耳朵像蜜蜂响,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精神压力大等非病理性原因引起。但也有可能是耵聍栓塞、中耳炎、神经性耳鸣等病理原因导致。一、生理性原因1.环境因素:如果外界声音过大或过嘈杂,可能会刺激鼓膜产生共鸣现象,出现左耳朵嗡嗡作响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到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调整,并且要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较大的环境下;2.精神压力大:如果长期处于焦虑的状态下,会导致大脑过度兴奋,从而影响正常的睡眠质量,甚至还会造成脑供血不足,也会诱发上述症状。此时可以通过听音乐的方式进行缓解,也可以通过运动锻炼的方式进行改善,比如慢跑、打羽毛球等。二、病理性原因1.耵聍栓塞:通常是外耳道分泌物过多所造成的,发病以后容易导致外耳道内有堵塞感,而且还有可能会伴随着听力下降以及耳闷胀感等症状。可以使用镊子将耵聍取出,必要时也可以采取冲洗的方法进行治疗;2.中耳炎:通常是指发生在中耳部位的炎症反应,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于细菌感染或者是病毒感染等原因所致,患病以后会出现耳痛、耳道流水、耳道流脓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需要遵医嘱服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同时还需要配合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辅助治疗;3.神经性耳鸣: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也有可能是血管病变引起的,或者是内耳微循环障碍的原因,典型症状包括听力减退、耳聋、眩晕等,当疾病发作时会损伤到局部的神经线,所以会造成左耳朵嗡嗡响的现象。可以遵医嘱口服营养神经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甲钴胺片、谷维素片等,严重者则需要做手术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熬夜,有利于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