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皮

类别: 燥湿止痒
治酒疸,酒皶面疱,阴下湿痒,癞病,重舌,痈疽,水肿。①《本经》:"主身有大热在皮肤中,去面热赤疱酒皶,恶风癞疾,阴下痒湿,明耳目。"②《别录》:"疗中风伤寒及痈疽水肿,去臭气。"③《纲目》:"治酒疸,利小便,疗重舌。"④《野生药植图说》:"治腰痛、刺痛和头痛。"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木兰皮
【别名】: 姜朴(《中药志》)。
【汉语拼音】: mulanpi
【加工采集】: 为木兰科植物辛夷的树皮。
【功效主治】: 治酒疸,酒皶面疱,阴下湿痒,癞病,重舌,痈疽,水肿。①《本经》:"主身有大热在皮肤中,去面热赤疱酒皶,恶风癞疾,阴下痒湿,明耳目。"②《别录》:"疗中风伤寒及痈疽水肿,去臭气。"③《纲目》:"治酒疸,利小便,疗重舌。"④《野生药植图说》:"治腰痛、刺痛和头痛。"
【性味】: ①《本经》:"味苦,寒。"②《别录》:"无毒。"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外用:煎水洗或醋浸含漱。
【用药部位】: 为木兰科植物辛夷的树皮。植物形态详"辛夷"条。
【来自何书】: 《别录》·《本经》原作木兰
同类燥湿止痒药
洋葱
有祛痰、利尿、健胃润肠、解毒杀虫等功能。可治食欲不振、大便不畅、痢疾、肠炎、虫积腹痛、创伤溃疡、赤白带下等病症。 《药材学》:"新鲜的捣成泥剂,治疗创伤、溃疡及妇女滴虫阴道炎。"
地肤子
利小便,清湿热。治小便不利,淋病,带下,疝气,风疹,疮毒,疥癣,阴部湿痒。①《本经》:"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②《别录》:"去皮肤中热气,散恶疮,疝瘕,强阴,使人润泽。"③《药性论》:"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补气益力;治阴卵癀疾,去热风,可作汤沐浴。"④《日华子本草》:"治客热丹肿。"⑤《滇南本草》:"利膀胱小便积热,洗皮肤之风,疗妇人诸经客热,清利胎热,湿热带下。"⑥《本草原始》:"去皮肤中积热,除皮肤外湿痒。"⑦《本草备要》:"益精强阴,除虚热,利小便而通淋。"⑧《玉楸药解》:"疗头目肿痛,狐疝阴颓,腰疼胁痛,血痢,恶疮。"
雄黄
燥湿,祛风,杀虫,解毒。治疥癣,秃疮,痈疽,走马牙疳,缠腰蛇丹,破伤风,蛇虫蟹伤,腋臭,臁疮,哮喘,喉痹,惊痫,痔瘘。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百虫毒。" ②《别录》:"疗疥虫,匿疮,目痛,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杀诸蛇虺毒,解藜芦毒。" ③《日华子本草》:"治疥癣,风邪,癫痫,岚瘴,一切蛇虫犬兽咬伤。" ④王好古:"搜肝气,泻肝风,消涎积。" ⑤《纲目》:"治疟疾寒热,伏暑泄痢,酒饮成癖,惊痫,头风眩晕,化腹中瘀血,杀劳虫疳虫。" ⑥《本草正》:"治痈疽腐肉,并鼠痿,疽、痔等毒。"
更多同类燥湿止痒药
用药咨询
木兰皮?
木兰皮可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木兰皮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能有效缓解组织损伤引起的肿胀和疼痛。在某些罕见情况下,使用木兰皮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木兰皮时需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并定期检查与之同时使用的药物是否存在潜在相互作用。
木兰树叶的功效
木兰树叶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活血消肿、利水消肿、解表散寒等功效作用。由于木兰叶的药用价值较高,若需要使用其治疗疾病,建议咨询医生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1.清热解毒木兰叶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其含有多种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这些物质能够抑制细菌、病毒等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可用于治疗痈疽疔疮、丹毒等疾病。可将木兰叶捣碎外敷于患处或煎汤内服。2.祛风止痒因为木兰叶具有祛风止痒的作用,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缓解瘙痒的目的。对于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瘙痒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患者可取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汤洗浴。3.活血消肿木兰叶能活血化瘀,消除体内淤积,使气血畅通,进而起到消肿的效果。适用于跌打损伤引起的肿胀。可将其捣碎后外敷于受伤部位。4.利水消肿木兰叶有利尿作用,通过增加排尿量来降低体内的液体含量,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可用于治疗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等引起的身体浮肿。患者可用木兰叶泡茶饮用或者煮汤食用。5.解表散寒木兰叶具有辛温发汗的功效,能够驱散体表的寒邪,缓解因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等症状。对于风寒感冒所致的不适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可用水煎服或配伍其他药物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提及的所有功效均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应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此外,由于木兰叶性微寒,因此脾胃虚寒者慎用。
木兰皮加栀子敷脸上的功效有什么
使用木兰皮和栀子敷在脸上后,通常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的功效。1.清热凉血:由于木兰皮是一种中药材,味苦性寒,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而栀子也是一种中药,也具有同样的作用。因此患者将这两种药材研磨成粉末,并涂抹于患处后可以起到辅助改善上火引起的相关不适症状的目的。2.解毒消肿:此外,上述药物还能够达到解毒的效果,从而促进局部炎症的消除。若患者的皮肤受到了细菌感染,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上述方式来缓解病情。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对上述两种成分过敏,则不建议使用此药膏进行治疗,以免引起皮肤瘙痒、红疹等不良反应。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避免频繁用手抓挠患处,以免滋生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甚至会加重病情。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相关文章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