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贝母

类别: 止咳化痰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血,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平贝母
【别名】: 坪贝,贝母,平贝
【英文名称】: Fritillariae Ussuriensis Bulbus。
【汉语拼音】: ping bei mu
【成份】: 鳞茎含西贝母碱-3β-D-葡萄糖甙(sipeimine-3β-D-glucoside),贝母辛碱(peimisine),西贝母碱(sipeimine),平贝碱甲(pingbeimine A),平贝碱乙(pingbeimine B),平贝碱丙(pingbeimine C)及平贝碱甙(pingbeimine glucoside)。 茎、叶含贝母辛碱,平贝碱甲,平贝定甙(pingbeidinoside),及24α-羟基薯蓣皂甙元-3-O-α-rhamnopyranosyl-(1→2)β-D-吡喃葡萄糖甙〔24α-hydroxydiosgenin-3-O-α-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 花含贝母辛碱、去氢浙贝母碱(peiminine),及贝母属碱A(fritillarine A)。 全草含平贝七环碱(ussuriendine),平贝七环酮碱(ussuriendinone),平贝七环碱甲醚(ussurienine),平贝七环酮碱甲醚(ussurienone),平贝酮(pingbeinone),黑龙江贝宁(beilonine)。
【加工采集】: 鳞茎繁殖1-2年收获,种子繁殖5-6年收获。5月下旬或6月上旬采收,将鳞茎挖出,除去泥土及须根,晒干或烘干。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本品呈扁球形,高0.5-1cm,直径0.6-2cm。表面乳白色或淡黄白色,外层鳞叶2瓣,肥厚,大小相近或一片稍大抱合,顶端略平或微凹入,常稍开裂;中央鳞片小。质坚实而脆,断面粉性。气微,味苦。显微鉴别:粉末特征:类白色。①淀粉粒单粒多为圆三角形、圆贝壳形、三角状卵形、长茧形,直径6-58(74)μm,长约至67μm,脐点裂缝状、点状或人字状,多位于较小端,层纹细密;半复粒减少,脐点2个;多脐点单粒可见,脐点2-4个。②气孔类圆形或扁圆形,直径40-48(50)μm,副卫细胞4-6个。
【药理作用】: .抗溃疡作用 平贝母总碱3mg/100g、1.5mg/100g大鼠皮下注射对幽门结扎型溃疡、腹腔注射对消炎痛型溃疡及应激性溃疡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胃蛋白酶活性有关。 2.其他作用 平贝母浸膏对实验性动物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平贝母总生物碱、平贝碱甲均有明显的祛痰和降血压作用。 3.毒性 平贝母总碱给小鼠静注的LD50为84.2mg/kg;腹腔注射的LD50为148.4mg/kg。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每只小鼠分别皮下注射平贝母总碱0.3mg、0.15mg,每日1次,连续3星期,对血象、肝为、肾功以及心、肝、脾、肾均无影响。
【炮制】: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功效主治】: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血,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性味】: 味苦、辛;性微寒归肺经
【用法用量】: 3~9g,研粉冲服,一次1~2g。
【禁忌】: 反乌头。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归经】: 归经_肺经
【备注】: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植物形态】: 平贝母 草本,高40-60cm。鳞茎粗1-1.4cm,由2枚肥厚的鳞瓣组成,周围还有少数小鳞茎。茎基部以上具叶,叶轮生或对生,中部以上兼有少数散生;叶条形,长9-15cm,宽2-6cm,先端不卷曲或稍卷曲。花1-3朵,顶生,俯垂,紫色而具黄色小方格;顶端的花具4-6枚叶状苞片,条状苞片先端极卷曲;花被钟状;花被片6,长圆状倒卵形,钝头,基部上方有蜜腺;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3/5;花柱具乳头状突起;柱头3深裂。蒴果宽倒卵形,具圆棱。花期5-6月。
【临床应用】: 3~9g,研粉冲服,一次1~2g。用治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咳痰带血。
更多合适的中成药
同类止咳化痰药
桔梗
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②《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③《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④《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癥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⑤《本草衍义》:"治肺痈。"⑥《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⑦李杲:"利胸膈,(治)咽喉气壅及痛,破滞气及积块,(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利窍。"⑧《纲目》:"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⑨《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催乳。"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著,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②《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③《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⑤《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⑦朱震亨:"治眉棱骨痛。"⑧《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紫菀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更多同类止咳化痰药
用药咨询
平贝母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平贝母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等功效与作用,通常可以煎水服用,也可以与其他中药配伍后服用。平贝母是百合科植物平贝母的干燥鳞茎,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等功效与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咳痰带血、瘰疬、乳痈、肺痈等病症。如果患者存在上述病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平贝母进行治疗。此外,患者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与桑白皮、地骨皮、黄芩、知母等中药配伍后服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平贝母性微寒,脾胃虚寒的患者不宜服用,以免加重病情。对平贝母过敏的人群也不宜服用,以免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瘙痒等不适症状。如果患者服用平贝母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平贝母怎么吃最好
平贝母怎么吃最好的说法不准确。平贝母可以煎水、研末、熬粥、制成药膳等方式服用,都比较好。1、煎水平贝母是一种中药材,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如果患者出现了咳嗽、咳痰、咽喉肿痛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平贝母进行治疗,通常可以用水煎服。2、研末如果患者出现了燥咳、干咳无痰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平贝母进行治疗,一般可以研末服用,可加适量温开水调服。3、熬粥平贝母还可以与粳米、红枣等食物一起熬粥食用,有利于身体的消化与吸收,也可以改善食欲不振的情况。4、制成药膳如果患者出现了咳嗽、咳痰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平贝母和雪梨等中药材熬制成药膳服用,比如川贝雪梨粥、罗汉果雪梨粥等,通常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可以辅助改善咳嗽、咳痰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式只适用于病情轻微的患者。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东北平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东北平贝母具有清热化痰、散结消肿、止咳平喘、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瘰疬、乳痈、肺痈等病症。1、清热化痰平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化痰的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肺热咳嗽、痰黄黏稠等症状。2、散结消肿东北平贝母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肺热咳嗽、瘰疬、乳痈、肺痈等病症。3、止咳平喘东北平贝母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肺热咳嗽、痰黄黏稠等症状。4、润肺止咳东北平贝母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咳痰带血等症状。5、清心安神东北平贝母具有清心安神的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热病烦渴、肺热咳嗽、痰热惊狂等症状。但是需要注意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盲目用药,以免出现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病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东北平贝母进行治疗,但如果患者对东北平贝母过敏,则不建议使用,以免出现过敏反应。东北平贝母不宜与辛辣刺激性食物同食,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症状没有缓解,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相关文章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