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

类别: 补虚药
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治气血虚弱,肺虚咳嗽,心悸盗汗,风湿痹病,淋病,浮肿。①《本经》: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可作酒。②《别录》:逐水,利小便。③《药性论》:除肠间水气,调中治淋,通小便。④《本草图经》:治时气发疮疹不出者,研酒饮。⑤《滇南本草》:大补气血,舒筋活络,泡酒服之。治阴阳脱症,又治盗汗虚证。汁,治咳嗽。⑥《滇南本草图说》:治痘症毒,胎气上冲,煎汤饮之即下。⑦《百草镜》:治筋骨湿痛。利水甚捷,除遍身浮肿。⑧《本耳再新》:暖胃健脾,治肺虚寒嗽,破血积疽瘤。⑨《随息居饮食谱》: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强筋骨,止渴,安胎。⑩《新疆药材》:解毒,散表。⑾《陆川本草》:滋养强壮,补血,强心利尿。治腰痛,胃痛,精神疲惫,血虚心跳。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葡萄
【别名】: 草龙珠(《纲目》),山葫芦(《中国树木分类学》)。
【汉语拼音】: putao
【成份】: 葡萄含葡萄糖、果糖,少量蔗糖、木糖,酒石酸、草酸、柠檬酸、苹果酸。又含各种花色素的单葡萄糖甙和双葡萄糖甙。每100克含蛋白质0.2克,钙4毫克,磷15毫克,铁0.6毫克,胡萝卜素0.04毫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黄素0.01毫克,尼克酸0.1毫克,维生素C4毫克。葡萄皮含矢车菊素、芍药素、飞燕草素、矮牵牛素、锦葵花素、锦葵花素-3-β-葡萄糖甙。种子含油量9.58%。又含焦性儿茶酚、没食子儿茶精、没食子酸盐等。
【加工采集】: 夏末秋初果熟时采收,阴干。多数制成葡萄干用。
【药材鉴别】: 琐琐葡萄:干燥的果实外皮红褐色,小颗粒,果皮有皱纹,味甜。以色红褐、粒整齐、无杂质者为佳,粒瘦破烂者为次。产新疆。
【药理作用】: 在作用方面葡萄有某种维生素P的活性。种子油15克口服可降低胃酸度;12克可利胆(胆绞痛发作时无效);40~50克有致泻作用。叶、茎有收敛作用,但无抗菌效力。
【功效主治】: 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治气血虚弱,肺虚咳嗽,心悸盗汗,风湿痹病,淋病,浮肿。①《本经》: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可作酒。②《别录》:逐水,利小便。③《药性论》:除肠间水气,调中治淋,通小便。④《本草图经》:治时气发疮疹不出者,研酒饮。⑤《滇南本草》:大补气血,舒筋活络,泡酒服之。治阴阳脱症,又治盗汗虚证。汁,治咳嗽。⑥《滇南本草图说》:治痘症毒,胎气上冲,煎汤饮之即下。⑦《百草镜》:治筋骨湿痛。利水甚捷,除遍身浮肿。⑧《本耳再新》:暖胃健脾,治肺虚寒嗽,破血积疽瘤。⑨《随息居饮食谱》: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强筋骨,止渴,安胎。⑩《新疆药材》:解毒,散表。⑾《陆川本草》:滋养强壮,补血,强心利尿。治腰痛,胃痛,精神疲惫,血虚心跳。
【性味】: 甘酸,平。①《本经》:味甘,平。②孟诜:甘酸,温。③《纲目》:甘涩,平,无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捣汁或浸酒。
【禁忌】: ①孟诜:不堪多食,令人卒烦闷眼暗。②《本经逢原》:食多令人泄泻。③《医林纂要》:多食生内热。
【归经】: 肺;脾;肾经
【备注】: (1)玫瑰香葡萄秧:为玫瑰香葡萄每年利用修剪下来的藤、叶、梢作药用,制成注射剂,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较好。同时对三叉神经的剧烈疼痛也有缓解作用。注射剂每毫升相当1克新鲜葡萄秧,每支2毫升,肌肉注射,每次注射1支,每日1次或遵医嘱,两周为一个疗程。
【植物形态】: 葡萄高大缠绕藤本,幼茎秃净或略被绵毛。叶纸质,互生,圆形或圆卵形,宽10~20厘米,常3~5裂,基部心形,边缘有粗而稍尖锐的齿缺,下面常密被蛛丝状绵毛;叶柄长达4~8厘米。花杂性,异株,圆锥花序大而长,与叶对生;花序柄无卷须;萼极小,杯状,全缘或不明显的5齿裂;花瓣5,黄绿色,先端粘合不展开,基部分离,开花时呈帽状整块脱落;雄蕊5;花盘隆起,由5个腺体所成,基部与子房合生;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花柱短,圆锥形。浆果卵圆形至卵状矩圆形,富汁液,熟时紫黑色或红而带青色,外被蜡粉。花期6月。果期9~10月。长江流域以北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产于新疆、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葡萄的品种甚多,其中新疆栽培的琐琐葡萄(又名:索索葡萄、豆粒葡萄)在《本草纲目》即有记载,一般认为入药者以该种为佳。本植物的根(葡萄根)、藤叶(葡萄藤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用药部位】: 为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果实。
【来自何书】: 《本经》
更多合适的中成药
同类补虚药
淫羊藿
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治阳痿不举,小便淋沥,筋骨挛急,半身不遂,腰膝无力,风湿痹痛,四肢不仁。①《本经》: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②《别录》:坚筋骨。消瘰疬、赤痈;下部有疮,洗,出虫。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丈夫绝阳不起,女子绝阴无子,筋骨挛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④《医学入门》:补肾虚,助阳。治偏风手足不遂,四肢皮肤不仁。
甘草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黄芪
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更多同类补虚药
用药咨询
『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最主要的鉴别要点为?』
『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最主要的鉴别要点为?』侵蚀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都是由于葡萄胎排空以后,滋养细胞在子宫腔内出现异常的增生。侵蚀性葡萄胎是指葡萄糖发生继发变质,并且通过血流转移至子宫体外,而绒毛膜癌除了侵蚀性葡萄胎的特点以外,还具有恶性程度高的特点。1.滋养细胞高度增生:表现为局部组织坏死、脱落,形成大小不一的病灶,可累及整个子宫,甚至侵入到周围的肌层或者脏器,如输卵管、卵巢等部位,有时还会向远处播散,比如肺部、脑部以及肝脏等部位。侵蚀性葡萄胎是良性疾病,而绒毛膜癌属于恶性肿瘤,两者主要区别在于病变性质不同。2.形态学改变:侵蚀性葡萄胎的葡萄胎组织呈漩涡状或串珠样排列,绒毛膜癌则呈巢团状排列,而且绒毛膜癌有典型的绒毛结构,即假孕囊。3.免疫组化检查:如果怀疑存在侵蚀性葡萄胎或者是绒毛膜癌,在进行病理诊断时需要做相关的免疫组化检查,其中人绒毛膜受体检测对于判断绒毛膜癌是否能够采取高效孕激素治疗较为重要。侵蚀性葡萄胎的组织中95%以上表达该受体,而绒毛膜癌几乎全部都表达该受体。4.其他方面:侵蚀性葡萄胎经过规范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病情可以得到治愈,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转变为持续性的葡萄胎,还有可能发展成绒毛膜上皮癌。绒毛膜癌不仅会危及孕妇的生命,而且容易发生转移,常见转移途径包括直接蔓延、淋巴转移以及血行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部。一旦确诊为侵蚀性葡萄胎或者绒毛膜癌,应该及时住院给予系统治疗,常用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手术治疗等。一般情况下,侵蚀性葡萄胎预后较好,绒毛膜癌预后较差。
『葡萄瘤是什么病?』
『葡萄瘤是什么病?』葡萄瘤一般是指神经鞘膜瘤。神经鞘膜瘤是一种起源于神经鞘细胞的肿瘤,通常属于良性病变。神经鞘膜瘤是椎管内脊髓神经鞘膜细胞肿瘤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原因有关。该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并伴有运动障碍、尿失禁等不适反应。对于患有神经鞘膜瘤的患者,则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显微镜下椎管切开术、椎板切除术等。术后还需要注意伤口部位的护理工作,避免感染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及熬夜,以免影响身体恢复。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则需要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阴道有像葡萄窜的肉色是什么东西
女性在临床上如果发现阴道内出现类似葡萄串一样的肉色,并且这种肉色的肉块连成串样,有可能是发生尖锐湿疣。此外,也可能是由于子宫颈息肉、黏膜下肌瘤脱出到阴道中导致。1.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性传播疾病之一,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染,好发于年轻人群,患者一般存在不洁性生活史。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后会在生殖器及肛门周围等部位出现淡红色柔软的小颗粒,随着病情发展可呈菜花状或鸡冠状的赘生物,常伴有瘙痒和灼痛感。此时可以进行激光治疗或者手术切除,在术后要遵医嘱使用抗HPV药物辅助治疗。2.子宫颈息肉:当宫颈长期受到慢性炎症刺激时,可能使局部组织增生而形成赘生物突起于宫颈表面,质地脆嫩呈现鲜红色,形似葡萄团。体积较小的息肉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电切术进行治疗,若息肉较大,则需考虑全子宫切除术。3.黏膜下肌瘤脱出到阴道中:通常是由于子宫黏膜层比较薄弱,黏膜下的肌壁较厚,所以当黏膜下肌瘤逐渐增大之后就会从宫腔内突出到阴道当中,这种情况也会表现为阴道内的肉疙瘩。对于此类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根据患者的年龄以及生育要求来选择是否行手术摘除。4.其他原因:部分女性在绝经以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会引起阴道上皮细胞增殖,从而造成阴道皱襞增多、隆起,尤其在发生摩擦的情况下容易出血,还会伴随外阴瘙痒等症状。对此需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洗内衣裤,避免搔抓患处。同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制霉菌素片、克霉唑栓剂等药物进行缓解。因此,针对上述现象应先前往医院妇科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再由医生指导进行针对性处理。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以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