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
千日红
【别名】:
百日红、千金红、百日白、千日白、千年红、吕宋菊、滚水花、沸水菊、长生花、蜻蜒红、球形鸡冠花、千日娇
【英文名称】:
Flos Gomphrenae。
【汉语拼音】:
qian ri hong
【成份】:
全草分得4′,5-二羟基-6,7-亚甲二氧基黄酮醇-3-O-β-D-葡萄糖甙(4,5-dihydroxy-6,7-methylenedioxyfla-vonol-3-O-β-D-glucoside)[1]。叶中提取得到千日红醇(gom-phrenol)[2],花中含千日红甙(gomphrenin)Ⅰ、Ⅱ、Ⅲ、Ⅴ、Ⅵ[3],异千日红甙(isogomphrenin)Ⅰ、Ⅱ及苋菜红甙(amaranthin)和甜菜甙(betanin)[4]。
【药材鉴别】:
干燥花序呈球形或长圆球形,通常单生,长2~2.5厘米,直径1.5~2厘米,由多数花集合而成;花序基部具2枚叶状圃三角形的总苞片,绿色,总苞片的背面密被细长的白柔毛,腹面的毛短而稀;每花有膜质苞2片,带红色。气微弱,无味。以洁白鲜红或紫红色,花头大而均匀者为佳。产江苏、福建、四川、广西等地。
【功效主治】:
清肝,散结,止咳定喘。治头风,目痛,气喘咳嗽,痢疾,百日咳,小儿惊风,瘰窃,疮疡。用于慢性或喘息性支气管炎、百日咳。①《福建民间草药》:"祛风,镇肝,退热,明目。"②《南宁市药物志》:"清肝明目,散结消瘿。治瘰疬初起,肝热目痛,血压高头痛。"③《广西中药志》:"花序:凉血消肿,止痉咳。治百日咳;外治疮疡肿痛。民间治月经不调。全株煲水外洗,治跌打疮疖。"
【性味】:
甘,平。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②《药材学》:"甘淡,平,味微咸。"归肺;肝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花1~3钱;全草0.5~1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植物形态】:
千日红一年生草本,高约50厘米。茎粗壮,有毛,枝微有四棱,节部较膨大,略呈紫红色。叶对生,具短柄,椭圆形至倒卵形,长5~10厘米,宽2~5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粗糙具毛,下面有白软毛,边缘有纤毛。头状花序顶生,淡紫色、深红色或白色,球形,基部有2枚叶状苞片;每花有膜状苞片2枚,三角状披针形,边缘有浅锯齿,苞片紫色、粉红色,稀为白色,包复花被;花被5,线状技针形,外面密被长白毛;雄蕊5,花丝愈合成管状,先端5浅裂,粉红色;花柱线形,短,柱头2裂。胞果圆形。种子扁豆形。花期7~10月。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用千日红全草制成100%和200%两种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1次2毫升,10天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5天。临床以200%注射液观察120例,五个疗程的总有效率为93.3%,近控率为68.8%;以100%注射液观察125例,四个疗程的总有效率为73.6%,近控率为11.2%。两组均以单纯型、痰湿型,以及病情轻、病程短者疗效较高。其中200%注射液对咳、痰、喘均有较好效果,而100%的注射液对喘的效果则不明显。副作用:约有10%的病例用药后有口干现象,大都在继续治疗中自行消失。治疗前后曾对部分病人作肝功能和尿液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说明对肝、肾功能似无毒性作用。用千日红花序片剂(每片含生药约3.2克,每次2片,日服3次,10天为一疗程,连服二疗程)治疗500例,平均显效率27.9%,总有效率77.1%。以千日红全草(去花序)片剂(含量同花序片,每次3片,日服3次,疗程同上)治疗754例,平均显效率32.1%,总有效率81.8%;治疗支气管哮喘174例,显效率47.1%,总有效率88.5%。片剂的主要作用似为平喘、祛痰,但无明显的消炎作用。此外,曾用30%的千日红花序注射液行穴位注射,每次每穴0.3毫升,治疗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40例,结果近期控制6例,好转28例。常用穴位:肺俞、定喘;喘重加天突,痰多加丰隆,憋气加膻中。注射时须注意心率增速、晕针等反应。体弱者可用千日红3~6钱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