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稞虫

类别: 收涩药
《纲目拾遗》:"治男女童痨。"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茄稞虫
【汉语拼音】: qiekechong
【加工采集】: 为寄居于茄科植物茄子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
【功效主治】: 《纲目拾遗》:"治男女童痨。"
【用药部位】: 为寄居于茄科植物茄子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
【来自何书】: 《纲目拾遗》
同类收涩药
罂粟壳
敛肺止咳,涩肠,定痛。治久咳,久泻,久痢,脱肛,便血,心腹筋骨诸痛,滑精,多尿,白带。①《医学启源》:"固收正气。"②《滇南本草》:"收敛肺气,止咳嗽,止大肠下血,止日久泻痢赤白。"③《纲目》:"止泻痢,固脱肛,治遗精久咳,敛肺涩肠,止心腹筋骨诸痛。"④《本经逢原》:"蜜炙止嗽,醋炙止痢。"⑤《本草从新》:"固肾,治遗精多溺。"⑥《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慢性衰弱之久下痢、肠出血、脱肛、贫血拘挛之腹痛、腰痛、妇女白带。又用于慢性久咳嗽、肺结核、咳血、喘息等症。"
五味子
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1)敛肺止咳: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咳、气喘,常与补肾药合用。 (2)涩精止泻:用于遗精、久泻。治遗精常配桑螵蛸、煅龙骨;治久泻常配肉豆蔻、芡实。 (3)生津敛汗:用于阴液不足之口干渴、盗汗,常配麦冬、生牡蛎。 (4)凡一切气血耗散之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之。 ①《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②《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④李杲:"生津止渴。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 ⑤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 ⑥《本草蒙筌》:"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昧最妙。" ⑦《本草通玄》:"固精,敛汗。"
山茱萸
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温肝补肾,除一切风,止月经过多,治老人尿频。 ①《本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 ②《雷公炮炙论》:"壮元气,秘精。" ③《别录》:"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耳聋,面疱,温中,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明目,强力。" ④《药性论》:"治脑骨痛,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除面上疮,主能发汗,止老人尿不节。" ⑤《日华子本草》:"暖腰膝,助水脏,除一切风,逐一切气,破癥结,治酒皶。" ⑥《珍珠囊》:"温肝。" ⑦《本草求原》:"止久泻,心虚发热汗出。"
更多同类收涩药
用药咨询
隐翅虫皮炎起茄能扣掉么
隐翅虫皮炎是由于皮肤接触隐翅虫毒液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皮损常发生于露出部位,搔抓或拍死压碎隐翅虫后,毒液释放,在接触部位出现点、片状或条索状红斑,伴痒,渐有灼热疼痛感。随后红斑上出现密集的丘疹、水疱,后发展为脓疱或呈灰褐色坏死,灼痛明显。这个不能随便去扣,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和硫磺软膏。
稞突植骨术后注意什么?
手术治疗之后一定要卧床休息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如果疼痛较重的话,可以通过口服非甾体类的药物来进行止痛的。建议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定期进行换药,防止出现感染,平时的话多吃一些蛋白类的食物,避免油腻性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茄碱和苦茄碱
茄碱和苦茄碱中毒可通过利尿剂、降脂药、抗高血压药、胰岛素疗法或肠道微生物调节剂等治疗。如果中毒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1.利尿剂利尿剂通过促进体内水分排泄来减少水肿,如螺内酯、氢氯噻嗪。利尿剂有助于缓解由心力衰竭或其他液体潴留引起的心脏负担加重的症状。选择性地作用于肾小管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程度的利尿效果和不同的利尿机制。2.降脂药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和贝特类,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这些药物能够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同时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数量,加速其从血液循环中清除。高脂血症是心脏负荷过重的原因之一,控制血脂水平有助于减轻心脏的工作压力。3.抗高血压药抗高血压药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类型,通过扩张外周血管或减慢心跳而起到降压作用。这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血压,改善因高血压导致的心脏负荷过大状况。选择合适的抗高血压药物需考虑个体差异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风险。4.胰岛素疗法胰岛素疗法通常采用皮下注射给予长效或短效人胰岛素制剂,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剂量。胰岛素通过降低血糖浓度减轻高糖对细胞造成的损伤,进而缓解相关代谢异常。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规范使用胰岛素管理血糖至关重要。5.肠道微生物调节剂肠道微生物调节剂旨在恢复或优化肠道菌群平衡,常用方法有补充益生菌或抗生素治疗。特定的肠道微生物群对人体健康有着深远影响,失衡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发生。通过调整有益菌数量来纠正异常状态是一种新兴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并遵循医嘱执行,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相互作用。此外,建议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针对上述提到的相关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