楸木皮

类别: 其它
治痈肿疮疡,痔瘘,吐逆,咳嗽。①《本草拾遗》:"主吐逆,杀三虫及皮肤虫;煎膏粘敷恶疮疽瘘,痈肿,疳,野鸡病;除脓血,生肌肤,长筋骨。"②《海药本草》:"主消食,涩肠下气及上气咳嗽。"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楸木皮
【别名】: 楸白皮(《千金方》)。
【汉语拼音】: qiumupi
【成份】: 花含挥发油。
【加工采集】: 为紫葳科植物楸的树皮及根皮的韧皮部。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talpa bungei C、A、Mey.[C. syringifolia Bunge]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用,鲜用或晒干。
【功效主治】: 治痈肿疮疡,痔瘘,吐逆,咳嗽。①《本草拾遗》:"主吐逆,杀三虫及皮肤虫;煎膏粘敷恶疮疽瘘,痈肿,疳,野鸡病;除脓血,生肌肤,长筋骨。"②《海药本草》:"主消食,涩肠下气及上气咳嗽。"
【性味】: 《本草拾遗》:"苦,小寒,无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3钱。外用:捣敷或熬膏涂。
【归经】: 肺;大肠经
【植物形态】: 楸(《本草拾遗》),又名:金丝楸、梓桐。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干耸直,枝直向上。单叶,对生叶片三角状广卵形以至广卵状椭圆形,长6~16厘米,宽6~12厘米,先端长尖,基部截形以至阔楔形,全缘,有时近基部有5~6对尖齿,两面无毛;叶柄长2~8厘米,有时具柔毛。总状花序,呈伞房状,有花3~12朵;萼片先端有尖裂;花冠白色,钟状,2唇形,长约4厘米,上唇具2枚较小裂片,下唇具3枚较大裂片,内有紫斑点;雄蕊4,2强;子房上位,花柱1,柱头2裂。蒴果细长,长25~50厘米,宽约5毫米。种子狭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2毫米,两端簇生一列长白柔毛。花期4月。果期7~8月。生于肥沃的山地。分布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浙江、云南、贵州等地,本植物的叶(楸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用药部位】: 为紫葳科植物楸的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
【来自何书】: 《本草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