蚺蛇肉

类别: 解毒杀虫
祛风,杀虫。治风痹,瘫痪,疠风,疥癣。①孟诜:"作脍食之除疳疮;小儿脑热,水渍注鼻中;齿根宣露,和麝香末敷之。"②《食疗本草》:"主温疫气,可作脍食之。"③《本草拾遗》:"主喉中有物,吞吐不得出者,作脍食之。"④《纲目》:"除手足风痛,杀三虫,去死肌,皮肤风毒疠风,疥癣恶疮。"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蚺蛇肉
【别名】: 蟒蛇 、蟒、王蛇、南蛇、埋头蛇、王字蛇、琴蛇
【汉语拼音】: ransherou
【加工采集】: 为蟒科动物蟒蛇除去骨脏及皮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 Schlegel采收和储藏:夏、秋两季,捕杀蟒蛇时用绳缚住头部,尾部用带绳的铁钩钩住肛门,两头拉紧,固定在柱子上,先在肛门前切小口,割断血管放血,然后剖腹去骨脏,剥皮,剔出脂肪,洗净晒干。
【功效主治】: 祛风,杀虫。治风痹,瘫痪,疠风,疥癣。①孟诜:"作脍食之除疳疮;小儿脑热,水渍注鼻中;齿根宣露,和麝香末敷之。"②《食疗本草》:"主温疫气,可作脍食之。"③《本草拾遗》:"主喉中有物,吞吐不得出者,作脍食之。"④《纲目》:"除手足风痛,杀三虫,去死肌,皮肤风毒疠风,疥癣恶疮。"
【性味】: 《纲目》:"甘,温,有小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浸酒或焙干研末。
【归经】: 肝经
【植物形态】: 蟒蛇,全长6-7m。肛孔两侧有爪状后肢的残余。生活时背面灰棕色或黄色,背脊具有1行红棕色、镶黑边略成方形的大斑块,两侧各有1行较小而中央较浅的斑块。头颈部背面有一矛形斑,头部腹面黄白色,躯干及尾腹面黄白色尽可杂有少数黑褐色斑。眶前鳞2,眶后鳞3或4;上唇鳞10-12,吻鳞及前2枚上唇鳞有唇窝,前后若干下唇鳞有较浅的唇窝。背鳞平滑无棱,中段65-72行;腹鳞较窄小,255-263;尾下鳞65-69对。生境分布:生活于热带、亚热带低山丛林中,夜间活动,能吞吃重10-15kg以下的野廘和山羊等动物,但主要以鼠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动物为食。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
【用药部位】: 为蟒蛇科动物蟒蛇的肉。
【来自何书】: 《食疗本草》
同类解毒杀虫药
斑蝥
攻毒,逐瘀。外用治恶疮,顽癣,口眼歪斜,喉蛾;内服治瘰疬,狂犬咬伤。①《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②《别录》:"主疥癣,血积,堕胎。"③《药性论》:"治瘰疬,通利水道。"④《日华子本草》:"疗淋疾,敷恶疮瘘烂。"⑤《纲目》:"治疝瘕,解疔毒、猘犬毒、沙虱毒、轻粉毒。"
独角莲
治毒蛇咬伤、瘰疬、跌打损伤。
槟榔
杀虫,破积,下气,行水。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癥结。①《别录》:"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疗寸白。"②《药性论》:"宣利五脏六腑壅滞,破坚满气,下水肿。治心痛,风血积聚。"③《唐本草》:"主腹胀,生捣末服,利水谷。敷疮,生肌肉止痛。烧为灰,主口吻白疮。"④《脚气论》:"治脚气壅毒,水气浮肿。"⑤《海药本草》:"主奔豚诸气,五膈气,风冷气,宿食不消。"⑥《日华子本草》:"除一切风,下一切气,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健脾调中,除烦,破癥结,下五膈气。"⑦《医学启原》:"治后重。"⑧王好古:"治冲脉为病,气逆里急。"⑨《纲目》:"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疠。"⑩《本草通玄》:"止疟疗疝。"⑾《随息居饮食谱》:"宣滞破坚,定痛和中,通肠逐水,制肥甘之毒。且能坚齿,解口气。"⑿《现代实用中药》:"驱除姜片虫、绦虫,兼有健胃、收敛及泻下作用。"
更多同类解毒杀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