荛花

类别: 泻下药
泻水饮,破积聚。治留饮,咳逆上气,水肿,癥瘕痃癖。①《本经》:"主伤寒温疟,下十二水,破积聚、大坚癥瘕,荡涤肠胃中留癖、饮食,寒热邪气,利水道。"②《别录》:"疗痰饮咳嗽。"③《药性论》:"治咳逆上气,喉中肿满,痃癖气块,下水肿等。"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荛花
【别名】: 灰白荛花、黄荛花
【汉语拼音】: raohua
【加工采集】: 瑞香科荛花Wikstroemia canescens (Wall.)Meisn.,以根入药。
【功效主治】: 泻水饮,破积聚。治留饮,咳逆上气,水肿,癥瘕痃癖。①《本经》:"主伤寒温疟,下十二水,破积聚、大坚癥瘕,荡涤肠胃中留癖、饮食,寒热邪气,利水道。"②《别录》:"疗痰饮咳嗽。"③《药性论》:"治咳逆上气,喉中肿满,痃癖气块,下水肿等。"
【性味】: 辛苦,寒,有毒。①《本经》:"味苦,寒。"②《别录》:"辛,微寒,有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剂。
【禁忌】: 体虚无积及孕妇忌服。
【归经】: 《本草求真》:"入肠胃。"
【植物形态】: 荛花落叶灌木,高30~90厘米,枝细长。小枝有丝状细毛。叶互生或对生,矩圆状披针形,长2.5~7.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绿色,近无毛或疏生短柔毛,下面灰绿色,密生柔毛,叶脉隆起;叶柄长约3毫米,被细毛。花黄色,成顶生疏腋生穗状花序,或再合成圆锥花序,被细毛;无花瓣,花萼管长6~8毫米,先端4裂,裂片钝尖;花盘鳞片状线形;雄蕊2轮,花丝短;子房上位,花柱短,柱头球形。核果窄卵圆形,黑色,有丝状毛。花期5~6月。生于山地石壁隙缝或山坡沟边较潮湿处,也有栽培者。分布湖南、湖北、陕西、江西、云南等地。
【用药部位】: 为瑞香科植物荛花的花朵。
【来自何书】: 《本经》
同类泻下药
枳壳
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①《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②《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癥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痔肿可炙熨。"③《开宝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④《珍珠囊》:"破气,泄肺中不利之气。"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破心下坚痞,利胸中气,化痰,消食。"⑥《纲目》:"治里急后重。"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脱肛。"
石龙子
破结,行水。治小便不利,石淋,恶疮瘰疬,臁疮。①《本经》:"主五癃邪结气,破石淋,下血,利小便水道。"②《纲目》:"消水饮阴癀,滑窍破血。"③《本草求原》:"偏助壮火,阳事不振者宜之。"④《四川中药志》:"治九子烂疡,乳癌,肺痈,风湿,皮肤发痒及疮毒。"
桃仁
破血行瘀,润燥滑肠。治经闭,癥瘕,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 ①《本经》:"主瘀血,血闭癥瘕,邪气,杀小虫。" ②《别录》:"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除卒暴击血,破癥瘕,通脉,止痛。" ③孟诜:"杀三虫,止心痛。" ④《医学启源》:"治大便血结。" ⑤李杲:"治热入血室,腹中滞血,皮肤血热燥痒,皮肤凝聚之血。" ⑥《滇南本草》:"治血痰。" ⑦《纲目》:"主血滞风痹,骨蒸,肝疟寒热,产后血病。" ⑧《现代实用中药》:"治高血压及慢性盲肠炎,妇人子宫血肿。"
更多同类泻下药
相关文章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