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耳

类别: 收涩药
治肠风,痔血,衄血,崩漏,带下,妇人心腹痛。①《本经》:"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癥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②《别录》:"疗月水不调,其黄熟陈白者止久泄,益气不饥。其金色者治癖饮,积聚腹痛,金疮。"③《药性论》:"能治风,破血,益力。"④《日华子本草》:"止肠风泻血,妇人心腹痛。"
举报/反馈
入药方剂
大牛角中人散
主治: 妇人积冷崩中,去血不止,腰背痛,四肢沉重,虚极者。
组成: 牛角人1枚(烧),续断3两,干地黄3两,桑耳3两,白术3两,赤石脂3两,矾石3两,干姜3两,附子3两,龙骨3两,当归3两,人参1两,蒲黄2两,防风2两,禹余粮2两。
干地黄当归丸
主治: 月水不通,或1月再来,或隔月不至,或多或少,或淋沥不断,或来而腰腹刺痛不可忍,四体虚弱,不欲食,心腹坚痛,有青黄黑色水下,或如清水,不欲行动,举体沉重,惟思眠卧,欲食酸物,虚乏黄瘦。
组成: 干地黄3两,当归1两半,甘草1两半,牛膝1两6铢,芍药1两6铢,干姜1两6铢,泽兰1两6铢,人参1两6铢,牡丹1两6铢,丹参1两,蜀椒1两,白芷1两,黄芩1两,桑耳1两,桂心1两,(庶虫)虫40枚,芎1两18铢,桃仁2两,水蛭70枚,虻虫70枚,蒲黄2合。
牛角地黄散
主治: 妇人血伤不止,兼带下赤白,腰背痛,虚乏困倦。
组成: 牛角(角思)1枚(烧灰),熟干地黄(焙)1两,桑耳(锉碎)1两,人参1两,续断1两,赤石脂1两,白矾(烧)1两,白术1两,禹余粮(煅赤,醋淬五遍)1两,干姜(炮)1两,蒲黄(微炒)1两,防风(去叉)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龙骨2两,当归(切,焙)2两。
桑耳塞鼻丹
主治: 衄血。
组成: 桑耳。
蒲黄丹
主治: 血痢。
组成: 蒲黄3合,干地黄1两,桑耳1两,甘草1两,芒消1两,茯苓1两,人参1两,柏叶1两,阿胶1两,艾叶1两,生姜1两,禹余粮1两,黄连1两,赤石脂1两2钱半。
正禅方
疗效: 轻身,明目,益智。
组成: 春桑耳、夏桑子、秋桑叶各等分。
既济丹
主治: 妊娠胎漏下血。
组成: 艾叶(炒)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黄连(去须)1两,茯神(去木)1两,桑耳1两,代赭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白茅根(切)1两,白芷1两,阿胶(炒燥)1两,白术3分。
白马蹄丸
主治: 女人下焦寒冷成带下赤白。
组成: 白马蹄1两,鳖甲1两,鲤鱼甲1两,龟甲1两,蜀椒1两,磁石2两,甘草2两,杜仲2两,萆薢2两,当归2两,续断2两,芎藭2两,禹余粮2两,桑耳2两,附子2两。
槐子仁散
主治: 妇人痔疾,肛门痒痛,下血不止。
组成: 槐子仁1两(微炒),营实1两,猬皮(炙令黄色)1两,桑耳1两,木贼1两,黄耆(锉)1两,当归(锉,微炒)1两,乌贼鱼骨1两,皂荚子半两(微炒),麝香1分(研入),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黄连厚朴汤
主治: 妇人经气不调。
组成: 黄连1两1分(去须),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1分,桑耳1两半,茯神1两半(去木),天雄1两半(炮裂,去皮脐),射干1两半,黄耆(锉,炒)1两半,代赭1两(碎),枳壳1两(去瓤,麸炒),桔梗1两(锉,炒),地榆1两,当归(切,焙)1两,白术半两(锉,炒),桂半两(去粗皮),黄芩(去黑心)半两。
用药咨询
桑耳的功效和作用
桑耳是桑科桑属植物桑的干燥耳朵,也称为桑耳、桑耳、黑耳等,味甘、苦,性平,归肝、肺、肾经,具有补虚、润燥、止血等功效,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眩晕耳鸣、肺燥咳嗽、劳嗽咯血等病症。1、补虚桑耳是一种补虚药,可用于治疗虚劳引起的眩晕耳鸣、体虚气短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常与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等药物同用,可达到补虚的效果。2、润燥桑耳还具有润燥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燥咳嗽、干咳少痰、阴虚盗汗等症状。常与沙参、麦冬、玉竹、甘草等药物同用,可达到润燥的效果。3、止血桑耳还具有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眩晕耳鸣、心悸失眠、尿频、尿急、血痢等症状。常与龙骨、牡蛎、藕节等药物同用,可达到止血的效果。此外,桑耳还具有补虚、开胃、润肺等功效。但需注意,桑耳性寒,对于脾胃虚寒、阳虚、寒痰、湿痰等患者均禁服,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桑耳,避免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桑耳是桑寄生吗?
这是一种药物,有止血的作用,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活血,作用挺好的,一般来说,子实体由数片至l0余片薄而多皱褶的瓣片组成,呈菊花形、牡丹花形或绣球形,直径3-15cm,白色或类黄色,表面光滑,有光泽,基蒂黄褐色。角质,硬而脆。浸泡水中膨胀,有胶质。气微,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