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芭蕉子

类别: 泻下药
破瘀血,通大便。治跌打骨折而致大便秘结。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山芭蕉子
【汉语拼音】: shanbajiaozi
【成份】: 种子含-1-二十八烷醇-22-酮(n-octacosan-1-ol-22-one),25-甲基-1(2),7-胆甾二烯-3-酮-5α-醇[25-(2),7-eien=-3-on-5α-ol],野蕉素(musabalbisiane)A、B、C.
【加工采集】: 果实成熟时,采收种子晒干。
【功效主治】: 破瘀血,通大便。治跌打骨折而致大便秘结。
【性味】: 苦辛,凉,有小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钱。
【禁忌】: 无瘀血者忌用。
【归经】: 大肠;肾经
【植物形态】: 野蕉多年生粗壮草本。茎直立,高2~3米,具匐枝。单叶7~9片,螺旋状排列,叶柄具深槽,下部具叶鞘;,叶片长椭圆形,长1~2米,宽20~40厘米,先端急尖,基部稍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薄被白色粉末,主脉特别隆起,有羽状平行脉。穗状花序下垂;花单性,苞片大,佛焰花苞紫红色,卵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覆船状,脱落;在花束上部为雄花,下部为雌花;萼与花瓣一部分合成管状,成长后一边纵裂至基部,浅黄白色,长3~4厘米;花冠多为唇形,花瓣矩圆形,长不及萼之半;雄蕊6,1枚退化;雌蕊1,花柱线形,柱头圆形。浆果肉质,微弯曲,有微棱,长8~10厘米,直径2~2.5厘米,熟时浅黄色。种子黑色,略圆形。花期3~8月。果期7~12月。生于山谷、溪边、低丘陵、斜坡。分布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用药部位】: 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种子。
【来自何书】: 《南宁市药物志》
同类泻下药
枳壳
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①《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②《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癥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痔肿可炙熨。"③《开宝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④《珍珠囊》:"破气,泄肺中不利之气。"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破心下坚痞,利胸中气,化痰,消食。"⑥《纲目》:"治里急后重。"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脱肛。"
石龙子
破结,行水。治小便不利,石淋,恶疮瘰疬,臁疮。①《本经》:"主五癃邪结气,破石淋,下血,利小便水道。"②《纲目》:"消水饮阴癀,滑窍破血。"③《本草求原》:"偏助壮火,阳事不振者宜之。"④《四川中药志》:"治九子烂疡,乳癌,肺痈,风湿,皮肤发痒及疮毒。"
桃仁
破血行瘀,润燥滑肠。治经闭,癥瘕,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 ①《本经》:"主瘀血,血闭癥瘕,邪气,杀小虫。" ②《别录》:"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除卒暴击血,破癥瘕,通脉,止痛。" ③孟诜:"杀三虫,止心痛。" ④《医学启源》:"治大便血结。" ⑤李杲:"治热入血室,腹中滞血,皮肤血热燥痒,皮肤凝聚之血。" ⑥《滇南本草》:"治血痰。" ⑦《纲目》:"主血滞风痹,骨蒸,肝疟寒热,产后血病。" ⑧《现代实用中药》:"治高血压及慢性盲肠炎,妇人子宫血肿。"
更多同类泻下药
用药咨询
肾切除以后还能不能吃香蕉或者芭蕉
你好,肾功能不全的病人,食用香蕉过量,会增加肾功能的负担,延缓病情的好转,并有引起病情恶化的可能。香蕉虽然营养丰富,但是肾脏病患者食用时就要慎重对待,切莫过量。
芭蕉汁的功效中耳炎
芭蕉汁治疗中耳炎有比较好的效果。中耳炎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就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中耳通过咽鼓管和咽喉部鼻腔相通,在感冒受凉或鼻腔有炎症时,细菌就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内,从而引起耳朵疼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建议患者平时注意耳部卫生的清洁,患病期间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注意多休息。
芭蕉果的功效与作用
芭蕉果具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止泻、生津止渴、安神除烦等功效和作用。1.清热解毒芭蕉果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可缓解因上火引起的口舌生疮等问题。2.润肠通便芭蕉果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3.止泻芭蕉果有一定的收敛作用,能够帮助减轻腹泻的症状。4.生津止渴芭蕉果含有丰富的糖分和水分,适量食用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能量,缓解口干舌燥的感觉。5.安神除烦芭蕉果中的某些成分具有镇静催眠的效果,有助于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需要注意的是,芭蕉果虽然营养丰富,但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引起消化不良或血糖波动。对于有特殊疾病史或正在服用药物的人群,建议在食用前咨询医生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