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叶根

类别: 收涩药
清热,利湿,固脱,消瘀。治肠炎,脱肛,淋浊,疝气,肝炎,脾肿,子宫下垂,产后风瘫,白带,赤眼,喉蛾,耳内流脓。①《岭南草药志》:"收涩固脱。"②《广西药植名录》:"祛风湿,治刀伤。"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白背叶根
【别名】: 白膜根、白朴根、野桐根
【英文名称】: Radix Et Rhizoma Malloti Apeltae。
【汉语拼音】: bai bei ye gen
【成份】: 含酚类、氨基酸、鞣质、糖类。
【加工采集】: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药理作用】: 抑制钉螺活动:0.5%-1%煎剂或浸剂均能抑制钉螺活动,将钉螺浸于0.5%煎剂或浸剂均能抑制钉螺活动,将钉螺浸于0.5%煎剂或浸剂中一天,死亡率分别为40%-66%和34%。
【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固脱,消瘀。治肠炎,脱肛,淋浊,疝气,肝炎,脾肿,子宫下垂,产后风瘫,白带,赤眼,喉蛾,耳内流脓。①《岭南草药志》:"收涩固脱。"②《广西药植名录》:"祛风湿,治刀伤。"
【性味】: 味微苦;涩;性平 《岭南草药志》:"味微涩微苦,性平。"归脾;肾;膀胱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浸汁滴耳。
【禁忌】: 尚不明确。
【归经】: 归经_脾经
【植物形态】: 白背叶 直立灌木或小乔木,高1.5-3m。小枝、叶柄和花序均被白色或微黄色星状绒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8cm,密被白色星状毛;叶阔卵形,长4.5-23cm,宽3.5-16cm,先端渐尖,基部近截平或短截形或略呈心形,具2腺点,全缘或顶部3浅裂,有稀疏钝齿,上面绿色,被星状柔毛或近无毛,背面灰白色,密被星状绒毛,有细密红棕色腺点;掌状脉3条。花单性异株;雄花序为不分枝或分枝的穗状花序,顶生,长15-30cm,被黄褐色绒毛;雄花簇生;具短梗或近无梗;萼3-6裂,裂片卵形,不等长,外面被密毛,内面有红色腺点。镊合状排列;无花瓣;花盘无腺体;雄蕊多数,花丝分离,花药2室;雌穗状花序不分枝,顶生或侧生,略比雄花序短,约15cm,果时圆柱状;雌花单生;无柄;花萼钟状,3-5裂,裂片卵形,长3-4mm,外被星状绒毛;无花瓣;子房有软刺,刺上密生星状柔毛,3-4室,花柱3,短,基部连合,被皮刺及稠密星状毛。果序圆柱形,长2.5-15cm以上,直径2-3cm;蒴果近球形,密被羽状软刺和灰白色或淡黄色星状绒毛,软刺长2-6mm,种子近球形,黑色,光亮。花期4-7月,果期8-11月。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肝炎本品具有舒肝解郁,活血祛瘀之效。治疗慢性肝炎,对降低转氨酶和缩小肝脾有一定作用。一般用量为0.5~1两,伴有水肿者用2~3两,每日煎服1剂。
【用药部位】: 为大戟种植物白楸的根。植物形态详"白背叶"条。
【来自何书】: 《岭南草药志》
更多合适的中成药
同类收涩药
罂粟壳
敛肺止咳,涩肠,定痛。治久咳,久泻,久痢,脱肛,便血,心腹筋骨诸痛,滑精,多尿,白带。①《医学启源》:"固收正气。"②《滇南本草》:"收敛肺气,止咳嗽,止大肠下血,止日久泻痢赤白。"③《纲目》:"止泻痢,固脱肛,治遗精久咳,敛肺涩肠,止心腹筋骨诸痛。"④《本经逢原》:"蜜炙止嗽,醋炙止痢。"⑤《本草从新》:"固肾,治遗精多溺。"⑥《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慢性衰弱之久下痢、肠出血、脱肛、贫血拘挛之腹痛、腰痛、妇女白带。又用于慢性久咳嗽、肺结核、咳血、喘息等症。"
五味子
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1)敛肺止咳: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咳、气喘,常与补肾药合用。 (2)涩精止泻:用于遗精、久泻。治遗精常配桑螵蛸、煅龙骨;治久泻常配肉豆蔻、芡实。 (3)生津敛汗:用于阴液不足之口干渴、盗汗,常配麦冬、生牡蛎。 (4)凡一切气血耗散之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之。 ①《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②《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④李杲:"生津止渴。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 ⑤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 ⑥《本草蒙筌》:"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昧最妙。" ⑦《本草通玄》:"固精,敛汗。"
山茱萸
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温肝补肾,除一切风,止月经过多,治老人尿频。 ①《本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 ②《雷公炮炙论》:"壮元气,秘精。" ③《别录》:"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耳聋,面疱,温中,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明目,强力。" ④《药性论》:"治脑骨痛,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除面上疮,主能发汗,止老人尿不节。" ⑤《日华子本草》:"暖腰膝,助水脏,除一切风,逐一切气,破癥结,治酒皶。" ⑥《珍珠囊》:"温肝。" ⑦《本草求原》:"止久泻,心虚发热汗出。"
更多同类收涩药
用药咨询
湿疹可以用白背叶煎水给婴儿冲凉吗
湿疹患儿一般可以用白背叶煎水给婴儿冲凉,但要注意控制好水温和浓度。白背叶属于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止痒等功效,通常用于治疗湿疹、荨麻疹、疥癣等疾病。由于白背叶中含有一定量的化学成分,如果患儿使用白背叶煎水给婴儿进行冲洗,可能会导致药物中的成分刺激婴儿皮肤,从而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等不适症状。因此,建议家长使用温水将白背叶清洗干净,再使用热水进行冲泡,可以有效降低药物成分对婴儿皮肤的刺激,从而避免婴儿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不适症状。如果婴儿患有湿疹,建议家长及时带婴儿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氧化锌软膏、炉甘石洗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做好婴儿皮肤的护理工作,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用手抓挠患处。如果婴儿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婴儿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白背叶根怎样治疗肝病
白背叶根水煎剂可治疗肝病。白叶根具有清热燥湿、收敛活血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肝炎、肠炎。白背叶根对治疗眼红发热、畏光流泪有很好的疗效。不管是双侧发生还是单侧发生,都可以用白背叶根治疗,效果很好。此外,白背叶根对风湿引起的关节红肿、腰腿痛、关节肿胀、不利屈伸等风湿类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白背叶根的功效与作用?
一般来说白背叶根可以清热,去湿,收涩,消瘀。可以用来治疗肝炎,肠炎,淋浊,带下,子宫下垂,脱肛,肝脾肿大,跌打扭伤都可以。白背叶根可以煎汤服用也可以淹没外敷。所以白背叶根是一种很好的中草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平时用来泡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