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子

类别: 解表药
清热,利尿。治伤寒热狂,水气浮肿,淋痛溺血,小便不通,鼻渊脓血,目翳,痢疾。①《本经》:"主目翳,腹痛下血,五癃,利水道。"②《别录》:"除寒热温疰,解肌,散结热。"③《药性论》:"能破五淋,利小便,治伤寒狂热。"④《海药本草》:"主水气浮肿及孩子疳蚀吐乳。"⑤《纲目》:"治鼻渊出脓血,下痢,男子阴疮。"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贝子
【别名】: 贝齿(《雷公炮炙论》),白贝(《日华子本草》),白海蚆(《简便单方》),白贝齿(《药材资料汇编》)。
【汉语拼音】: beizi
【加工采集】: 5~7月间于海边捞取,除去肉,洗净晒干。
【药材鉴别】: 全体略呈卵圆形,长约2.5厘米左右,宽1.5~2厘米,高1厘米余。表面光滑,黄色、黄白色、灰绿色。背部有横带及不明显的橘红色环纹,有的背部灰蓝色,周围有橘黄色环纹。壳口两唇周缘有齿12枚以上。质坚硬.气无,味淡。以个小、色白、壳厚、不碎者为佳。产于海南岛、西沙群岛等地。
【炮制】: 贝齿:洗净晒干,捣碎。煅贝齿:取洗净的贝齿,置坩埚中,入炉火煅红,取出放冷,捣碎即成。《雷公炮炙论》:"凡使(贝齿)先用苦酒与蜜相对秤,二味相和,将贝齿于酒蜜中蒸,取出,却于清酒中淘令净,研用。"
【功效主治】: 清热,利尿。治伤寒热狂,水气浮肿,淋痛溺血,小便不通,鼻渊脓血,目翳,痢疾。①《本经》:"主目翳,腹痛下血,五癃,利水道。"②《别录》:"除寒热温疰,解肌,散结热。"③《药性论》:"能破五淋,利小便,治伤寒狂热。"④《海药本草》:"主水气浮肿及孩子疳蚀吐乳。"⑤《纲目》:"治鼻渊出脓血,下痢,男子阴疮。"
【性味】: 咸,凉.①《本经》:"味咸,平。"②《日华子本草》:"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宜先煎),2~5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撒。
【植物形态】: ①货贝(《纲目》) 贝壳小型坚固,略成卵圆形;壳长约2.8厘米,宽2厘米左右,高1~1.4厘米。背部中央高凸,两侧坚厚而低平,后方两侧有钝的结节;贝壳表面被珐琅质,有光泽,呈鲜黄色、黄白色或稍带灰绿色,两侧缘色较淡;背部具2~3条灰绿色横带及不明显的橘红色细环纹。螺层完全为珐琅质遮盖,背线不明显。基都平,黄白色,壳口狭长,附近白色;内外两唇周缘,各有细白的齿约12~14个。体柔软,可全部缩入壳内。外套膜两侧伸展呈片状,向背面卷转包住贝壳,上有许多分枝的触手。头宽,吻短,触角长而尖,眼突出,位于触角的外侧;足部发达。 生活于潮间带中潮区的珊瑚礁间,潮退后多隐藏在石块下及珊瑚礁洞穴内。分布南海一带。 ②环纹货贝 贝壳呈卵圆形,长约2.8厘米,宽约1.9厘米,高约1.3厘米。贝壳背部周围有一橘黄色的环纹,环纹内通常为淡灰蓝色或淡褐色,环纹外为灰褐色或灰白色。基部白色。壳口两唇缘齿各约12个左右。 分布南海-带。生境分布:产于海南岛、西沙群岛等地。
【用药部位】: 为宝贝科动物货贝或环纹货贝等的贝壳。
【来自何书】: 《本经》
同类解表药
柴胡
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①《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②《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③《药性论》: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④《千金方》:苗汁治耳聋,灌耳中。⑤《四声本草》:主痰澜、胸胁中痞。⑥《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⑦《珍珠囊》: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⑧《医学启源》:除虚劳烦热,解散肌热,去早晨潮热。⑨《滇南本草》: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⑩《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葛根
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 ①《本经》:"主消渴,身太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②《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疗消渴,伤寒壮热。" ③《本草经集注》:"杀野葛、巴豆、百药毒。" ④陶弘景:"生者捣取汁饮之,解温病发热。葛根为屑,疗金疮断血,亦疗疟及疮。" ⑤《药性论》:"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烦渴。熬屑治金疮,治时疾解热。" ⑥《唐本草》:"末服之,主猘狗啮,并饮其汁良。" ⑦《本草拾遗》:"生者破血,合疮,堕胎,解酒毒,身热赤,酒黄,小便赤涩。" ⑧《日华子本草》:"治胸膈热,心烦闷热狂,止血痢,通小肠,排脓破血,敷蛇虫啮。" ⑨《开宝本草》:"小儿热痞,以葛根浸捣汁饮之。" ⑩《医学启原》:"除脾胃虚热而渴。" ⑾张元素:"发散表邪,发散小儿疮疹难出。" ⑿《纲目》:"散郁火。"
生姜
发表,散寒,止呕,开痰。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①《本经》:"去臭气,通神明。" ②《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 ③陶弘景:"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湿寒热。" ④《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和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 ⑤《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气。" ⑥《食疗本草》:"除壮热,治转筋、心满。""止逆,散烦闷,开胃气。" ⑦《本草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 ⑧《珍珠囊》:"益脾胃,散风寒。" ⑨《医学启源》:"温中去湿。制厚朴、半夏毒。" ⑩《日用本草》:"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 ⑾《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 ⑿《本草从新》:"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煨姜,和中止呕。" ⒀《会约医镜》:"煨姜,治胃寒,泄泻,吞酸。" ⒁《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疝痛有效。"
更多同类解表药
用药咨询
中药材五贝子外用管出汗么
中药材五味子外用一般不可以出汗。五味子是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不具有发汗的功效。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久咳虚喘、自汗、盗汗、遗精、滑精、久泻不止、津伤口渴、消渴、心悸失眠等病症。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病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五味子进行治疗。患者在使用五味子时,应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同时,还应注意避免与中药藜芦、皂荚同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如果患者使用上述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安之酸五贝子染发剂的危害是什么
安之酸五贝子染发剂的危害,主要包括头皮瘙痒、头皮肿胀、过敏反应、影响肝肾功能、引起接触性皮炎,建议患者在使用安之酸五贝子染发剂时,需要严格遵医嘱。1、头皮瘙痒安之酸五贝子属于一种中成药,具有止痒的功效,也具有杀虫的作用。如果患者未遵医嘱使用,可能会使头皮受到刺激,从而出现头皮瘙痒的情况,甚至还会伴有皮肤发红的现象。2、头皮肿胀如果患者属于过敏性体质,而且对安之酸五贝子过敏,此时使用该药物以后,可能会诱发过敏反应,从而出现头皮肿胀的情况,甚至还会伴有头皮屑增多的现象。3、过敏反应如果患者属于过敏性体质,而且对安之酸五贝子过敏,此时使用该药物以后,可能会诱发过敏反应,从而出现皮肤发红、皮肤瘙痒等症状,甚至还会伴有皮肤长红疹的现象。4、影响肝肾功能由于安之酸五贝子中含有一定的毒素成分,如果患者长期使用,可能会使毒素在体内堆积,无法及时排出,从而影响到肝肾功能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出现肝肾功能衰竭的情况。5、引起接触性皮炎如果患者属于过敏性体质,而且对安之酸五贝子过敏,此时使用该药物以后,可能会诱发接触性皮炎,从而出现皮肤发红、皮肤瘙痒等症状,甚至还会伴有皮肤肿胀的现象。建议患者使用该药物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不可盲目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五贝子染发剂效果好吗
五贝子染发剂通常效果比较好,但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使用。五贝子染发剂主要是由海螵蛸、紫苏、桑葚、核桃、白芷等中药成分组成,具有止痒、去屑、生发、固发等功效,对于治疗头皮瘙痒、头屑增多、脂溢性皮炎等疾病有一定的作用。使用时需要将染发剂涂抹于头发上,一般能够改善头发的颜色,使头发变得更加柔顺。但是,如果患者属于过敏体质,而且对五贝子过敏,一般是不建议使用的,以免出现过敏反应,比如头皮瘙痒、红肿等,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在使用五贝子染发剂期间,还要注意头皮的卫生,保持头皮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发水,以免出现脱发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饮食健康,多吃一些营养物质丰富的食物,比如鸡蛋、瘦肉等,能够促进毛发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