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
壁虎
【别名】:
守宫、蝘蜒(《尔雅》),蠦缠(《方言》),蝎虎,壁宫(《唐本草》),辟宫子(《圣惠方》),地塘虫(《摘元方》),天龙(《饮片新参》),爬壁虎(《四川中药志》)。
【汉语拼音】:
bi hu
【成份】:
多疣壁虚含铝、铁、钙、镁、钡、铍、镉、钴、铬、铜、锰、镍、铅、磷、锶、锌、锆等17种元素。此外,壁虎含脂肪油10.5%,甘氨酸(glyc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脯氨酸(proline),丙氨酸(alanine),天冬氨酸(alpartic acid),精氨酸(arginine),丝氨酸(serine),缬氨酸(valine),苏氨酸(threon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组氨酸(histidine0等14种氨基酸,无机元素以钠为主,其次是钾、磷、钙、镁、铁、硅、铝、钛、铬、锰、铅、钡、铜、锆、银、锶、锡等18种元素。
【加工采集】:
夏、秋捕捉,可于夜间用灯光诱捕。捕得后用竹片贯穿头腹,将尾用绳固定于竹片上,然后用微火烤干。采集加工时,应注意勿使尾部脱落。
【药理作用】:
壁虎组织液:壁虎制成浸出液注射剂治疗某些慢性病,对于神经衰弱,肠胃疾患、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炮制】:
净制:除去灰土,勿使尾部脱落。切制:竹片插在嘴巴下方提起,用文火烤干即可。
【功效主治】:
祛风,定惊,散结,解毒。治中风瘫痪,历节风痛,风痰惊痫,瘰疬,恶疮。①《纲目》:"治中风瘫痪,手足不举,或历节风痛,及风痉惊痫,小儿疳痢,血积成痞,厉风瘰疬;疗蝎螫。"②《四川中药志》:"驱风,破血积包块,治肿痛。"
【性味】:
《纲目》:"咸,寒,有小毒。"入肺,脾经
【用法用量】:
内服:焙研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禁忌】:
《本草汇言》:"病后血虚气弱,非关风痰风毒所感者,宜斟酌用之。"
【植物形态】:
无蹼壁虎:全长约12厘米,体与尾几等长。头扁宽;吻斜扁,比眼径长;鼻孔近吻端;耳孔小,卵圆形;吻鳞达鼻孔,其直后方有3片较大的鳞。头、体的背面覆以细鳞,枕部有少数较大之圆鳞,躯干部圆鳞交错成12~14纵行;胸腹鳞较大,成覆瓦状;尾背面的鳞多少排列成环状,每隔9~10排为一排整齐而略大之鳞。尾腹面中央的1纵排鳞较宽。指、趾间无蹼迹;指、趾膨大,底部具有单行褶襞皮瓣;除第1指、趾外,末端均有小爪。尾基部较宽厚。体背灰棕色;躯干背面常有5~6条深宽纹;四肢及尾部有深色横纹。尾易断,能再生。生境分布:栖于壁间、榆下等隐僻处,夜间出入于天花板及墙壁上,捕食蚊、蝇等昆虫。分布华北一带。
【临床应用】:
①治疗神经衰弱等
取壁虎剔除肠杂,用2%氯胺浸洗3分钟后,在2~4℃下冷藏7昼夜,研成肉泥,加入蒸馏水(1:5~1:10),置室温下浸渍3~8小时,然后煮沸5分钟(急火),过滤后分装小瓶,再煮沸消毒20分钟。溶液颜色澄黄,比重1.006,pH4.0,行皮下或肌肉注射。一般每一疗程为60~80毫升,约分30次注射完毕,先从0.3毫升开始,逐渐增加为0.5,0.7,1.0,1.5,2.0,2.5,3.0毫升,以加到患者恰能忍耐为度。一疗程完毕后,休息3周,可再继续第二个疗程,用量可自1毫升开始。18岁以上用成人量,小孩按年龄酌减。用药后患者睡眠可明显改善,食欲增加。此药用于骨折病人,能促进骨痂生长,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能减轻疼痛,其他如肺结核、淋巴结结核、皮肤病、眼病等也有一定疗效。临床常根据不同病症配合其他药物应用。
②治疗瘰疬
将壁虎焙干研末,装入胶囊。每天3次,每次3粒,用黄酒送服。已溃的可用壁虎干燥粉,掺于创口上,外以普通膏药贴敷。临床治疗4例(3例未溃,1例已溃),均获治愈。
③治疗食道癌
每日用壁虎1条和米适量炒至焦黄,研成细粉,分2~3次以少量黄酒调服。治疗4例,临床症状均消失。钡餐造影复查,1例食道下段狭窄消失,但边缘仍欠整齐;1例食道下段狭窄较前为轻;1例见癌灶消失;1例食道中段仍然狭窄,但脱落细胞检查阴性。
【用药部位】:
为壁虎科动物无蹼壁虎或其他几种壁虎的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