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

类别: 温里药
燥湿除寒,祛痰截疟,消食化乱治疟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泻痢,食积。①李杲:"温脾胃,止呕吐,治脾寒湿、寒痰;益真气,消一切冷气膨胀,化疟母,消宿食,解酒毒、果积。兼辟瘴解瘟。"②《饮膳正要》:"治心腹痛,止呕,补胃,下气。"③《本经逢原》:"除寒,燥湿,开郁,化食,利膈上痰,解面食、鱼、肉诸毒。"④《本草求原》:"治水肿,滞下,功同草蔻。"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草果
【别名】: 草果仁(《传信适用方》),草果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英文名称】: Fructus Tsaoko。
【汉语拼音】: caoguo
【成份】: 种子含挥发油等。
【加工采集】: 10~11月果实开始成熟,变为红褐色而未开裂时采收,晒干或微火烘干。
【药材鉴别】: 干燥果实呈椭圃形,具三钝棱,长2~4厘米,直径1~2.5厘米。顶端有一圆形突起,基部附有节果柄。表面灰棕色至红棕色,有显著纵沟及棱线。果皮有韧性,易纵向撕裂。子房3室,每室含种子8~11枚,集成长球状。种子四至多面形,长宽均为5毫米,表面红棕色,具灰白色膜质假种皮,有纵直的纹理,在较狭的一端有一凹窝状的种脐,合点在背面中央,成一小凹穴,合点与种脐间有一纵沟状的种脊。质坚硬,破开后,内为灰白色。气微弱,种子破碎时发出特异的臭气,味辛辣。以个大、饱满,表面红棕色者为佳。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
【药理作用】: 1.镇咳祛痰作用:本品所含的a-和β-蒎烯有镇咳祛痰作用。1,8-桉油素有镇痛、解热、平喘等作用。2.抗炎、抗菌作用:B-蒎烯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并有抗真菌作用。香叶醇有抗细菌和真菌作用,对发须癣菌和奥杜安氏小孢子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39mg/ml。3.其它作用:小剂量香叶醇能抑制大鼠的自发活动。大鼠口服香叶醇能抑制胃肠运动,小量口服有轻度利尿作用。香叶醇还有驱豚鼠蛔虫作用。
【炮制】: 草果仁:拣净杂质,置锅内文火炒至外壳焦黄色并微鼓起,取出稍凉,碾去壳,过筛取仁。姜草果仁:取草果仁,加姜汁与水少许,拌匀,微炒,取出,放凉。(每草果仁100斤,用鲜姜10斤取汁)《本草从新》:"草果,面裹煨熟,取仁用。"
【功效主治】: 燥湿除寒,祛痰截疟,消食化乱治疟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泻痢,食积。①李杲:"温脾胃,止呕吐,治脾寒湿、寒痰;益真气,消一切冷气膨胀,化疟母,消宿食,解酒毒、果积。兼辟瘴解瘟。"②《饮膳正要》:"治心腹痛,止呕,补胃,下气。"③《本经逢原》:"除寒,燥湿,开郁,化食,利膈上痰,解面食、鱼、肉诸毒。"④《本草求原》:"治水肿,滞下,功同草蔻。"
【性味】: 辛,温。①《饮膳正要》:"味辛,性温,无毒。"②《本经逢原》:"辛,温,涩,无毒。"③《本草从新》:"辛,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禁忌】: 气虚或血亏,无寒湿实邪者忌服。①《本草蒙筌》:"大耗元阳,老弱虚羸,切宜戒之。"②《本草经疏》:"凡疟不由于瘴气;心痛胃脘痛由于火而不由于寒;湿热瘀滞,暑气外侵而成滞下赤白、里急后重及泄泻暴注、口渴;湿热侵脾因作胀满或小水不利,咸属暑气温热,皆不当用。"③《本草备要》:"忌铁。"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副作用】: 大鼠口服香叶醇的半数致死量 为 4.8g/kg,兔静脉注射为50mg/kg。
【归经】: 脾;胃经
【备注】: (1)用于寒湿阻滞脾胃、脘腹胀满;疼痛及呕吐腹泻等症,可与草豆蔻、厚朴、苍朮等同用。用于疟疾,对山岚瘴气、秽浊湿邪所致的瘴疟尤为常用,可与常山、柴胡、知母等配伍。
【植物形态】: 草果多年生草本,丛生,高达2.5米。根茎横走,粗壮有节,直径约2.5厘米。茎圆柱状,直立或稍倾斜。叶2列;具短柄或无柄;叶片长椭圆形或狭长圆形,长约55厘米,宽达2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缘,边缘干膜质,叶两面均光滑无毛;叶鞘开放,包茎,叶舌长0.8~1.2厘米。穗状花序从根茎生出,长约13匣米,直径约5厘米。蒴果密集,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4.5厘米,直径约2厘米,顶端具宿存的花柱,呈短圆状突起,熟时红色,外表面呈不规则的纵皱纹,小果梗长2~5毫米,基部具宿存苞片。花期5~6月。果期9~10月。栽培或野生于疏林下。分布云南、广西、贵州等地。
【临床应用】: 用量3~6克,内服煎汤。用治寒湿内阻、脘腹胀痛、痞满呕吐、疟疾寒热。
【用药部位】: 为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实。
【来自何书】: 《品汇精要》
更多合适的中成药
同类温里药
丁香
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疾。①《药性论》:"治冷气腹痛。"②《海药本草》:"主风疳匿,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③《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④《开宝本草》:"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毒诸肿,齿疳匿。"⑤《本草蒙筌》:"止气忒、气逆。"⑥《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⑦《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⑧《本草汇》:"疗胸痹、阴痛,暖阴户。"⑨《医林纂要》:"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⑩《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⑾《药材学》:"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充气及子宫疝痛。"
肉桂
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癥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①《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②《别录》:"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 ③《药性论》:"主治:几种心痛,杀三虫,主破血,通利月闭,治软脚,痹、不仁,胞衣不下,除咳逆,结气、痈痹,止腹内冷气,痛不可忍,主下痢,鼻息肉。杀草木毒。" 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癥瘕,消瘀血,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 ⑤《珍珠囊》:"去卫中风邪,秋冬下部腹痛。" ⑥《医学启源》:"补下焦不足,治沉寒肩冷及表虚自汗。《主治秘要》:渗泄,止渴。" ⑦《用药心法》:"敌寒邪,治奔豚。" ⑧王好古:"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 ⑨《纲目》:"治寒痹,风瘖,阴盛失血,泻痢,惊痢。""治阳虚失血,内托痈疽痘疮,能引血化汗化脓,解蛇蝮毒。"
辣椒
温中,散寒,开胃,消食。治寒滞腹痛,呕吐,泻痢,冻疮,疥癣。①姚可成《食物本草》:"消宿食,解结气,开胃口,辟邪恶,杀腥气诸毒。"②《百草镜》:"洗冻瘃,浴冷疥,泻大肠经寒澼。"③《药性考》:"温中散寒,除风发汗,去冷癖,行痰逐湿。"④《食物宜忌》:"温中下气,散寒除湿,开郁去痰,消食,杀虫解毒。治呕逆,疗噎膈,止泻痢,祛脚气。"⑤《药检》:"能祛风行血,散寒解郁,导滞,止澼泻,擦癣。"
更多同类温里药
用药咨询
草果孕妇能吃吗
孕妇一般不建议吃草果,以免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草果是一种中药材,味辛,性热,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健脾、行气消积、截疟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阻中焦、脘腹胀满、食少吐泻、虫积腹痛等病症。由于草果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孕妇食用以后,可能会导致毒素在体内堆积,从而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流产的情况。因此,孕妇一般不建议吃草果。孕妇在怀孕期间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如辣椒、炸鸡、冰淇淋等,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症状,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同时,孕妇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增强抵抗力。如果孕妇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草果是什么样子的香料
草果一般呈半球形,为白色或者微黄色,气味比较香。草果是一种中药材,为姜科植物草果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健脾、行气消胀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湿阻、脘腹胀满、泄泻、食少吐泻、胸胁痞闷等病症。因为草果味辛性温,所以大量食用后会导致体内热气增加,从而引起口干、口苦、口臭、咽喉肿痛、小便短赤等上火症状。对于阴虚火旺者要慎用草果,以免加重病情。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草果,避免自行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影响。如果患者在使用草果期间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草果的功效与作用与主治与用量
草果具有燥湿除寒,温中止呕,消食化积,治疗疟疾的功效与作用,主治寒湿偏盛、脘腹冷痛、呕吐、泻痢、疟疾等病症。草果一般煎汤内服用量在3g-10g之间。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需严格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避免盲目用药,诱发不良反应,损害身体健康。1、功效与作用草果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具有燥湿除寒,温中止呕的功效与作用。适用于寒湿偏盛所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泻痢等病症;也可用于寒湿偏盛所致的疟疾。2、主治草果辛散温通,有燥湿除寒之功,可用于治疗寒湿偏盛所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病症。可单用草果煎汤服,或与半夏、干姜、陈皮等药物同用。若寒湿偏盛而致脘腹冷痛者,可与附子、肉桂、吴茱萸等同用;若寒湿偏盛而致呕吐者,可与生姜、白豆蔻、半夏等药物同用。此外,草果还可用于治疗疟疾,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需要注意的是,草果辛香燥烈,容易耗气伤阴,所以气虚及阴虚内热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