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柏枝

类别: 清热药
止血,清热,利湿。治吐血,痔血,便血,血崩,创伤出血,黄疸,淋病,小儿惊风。①《本草图经》:"主脏毒下血,与黄耆等分末之,米饮服二钱。"②《草木便方》:"止血,通经脉,镇心除烦,安五脏。治下血,崩淋,刀斧损伤出血。"③《分类草药性》:"治痔疮出血,解热毒,并治咳嗽,汤火伤。"④《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治吐血。"⑤《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小儿风热。"⑥《贵州草药》:"清热利湿,滋阴降火。"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地柏枝
【别名】: 地柏(《本草图经》),油面风、铺地金牛、百叶草、烂皮蛇(《广西药植名录》),岩柏草、石柏(《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岩柏枝(《贵州药植目录》),孔雀毛、土黄连、石金花(《江西草药》)。
【汉语拼音】: dibaizhi
【成份】: 全草可能含酚性物质,并初步认为主要含二种醛类衍生物,一种熔点为197~198℃,另一种熔点为204~207℃。
【加工采集】: 全年均可采收。
【药理作用】: 提取物(可能为醛类成分)在体外及整体动物均有加速血凝及止血作用,可延迟纤维蛋白的溶解,能增加兔末梢血液中血小板总数,白细胞敷亦有升高。毒性很低,对小鼠静脉注射人用量的125倍,观察3天,活动无异常。
【功效主治】: 止血,清热,利湿。治吐血,痔血,便血,血崩,创伤出血,黄疸,淋病,小儿惊风。①《本草图经》:"主脏毒下血,与黄耆等分末之,米饮服二钱。"②《草木便方》:"止血,通经脉,镇心除烦,安五脏。治下血,崩淋,刀斧损伤出血。"③《分类草药性》:"治痔疮出血,解热毒,并治咳嗽,汤火伤。"④《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治吐血。"⑤《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小儿风热。"⑥《贵州草药》:"清热利湿,滋阴降火。"
【性味】: 甘辛,平。①《草木便方》:"辛,平。"②《四川中药志》:"味淡微辛,性平,无毒。"③《江西草药》:"味甘,性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归经】: 肝;胆;肺经
【植物形态】: 江南卷柏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0~20厘米。下部茎不分枝。其上叶疏生,贴伏,钻状卵圆形,具短芒;上部枝着生的叶较密,羽状分枝,全形呈卵状三角形,长5~12厘米;叶小,排列成4行,两行侧叶的叶片两侧不对称,急尖,长约2.5毫米,宽约1.7毫米,叶平滑,上半部的叶半卵圆形。基部圆,边缘白色;下半部的叶半矩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疏齿,基部心脏形;两行中叶的叶片卵圆状椭圆形,渐尖,有芒,中脉明显,边缘白色。孢子囊穗单生于枝顶,4棱,长3~6毫米;孢子叶圆形至卵状钻形,渐尖,龙骨状,微有毛,上着生孢子囊,内含孢子。生长于山涧、林荫、土墙边等阴湿处石上。分布四川、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北至陕西等地.
【临床应用】: 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及各类出血取江南卷柏制成注射液应用。供肌肉注射用的每2毫升含生药8克,每次2~4毫升,每日2~3次;供静脉注射用的每2毫升含氯仿提取物20毫克,用时加50%葡萄糖20~40毫升缓慢推注或滴注,每日1次。均10~15天为一疗程。对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用1~2个疗程;对慢性、继发性患者须用药3个月至半年以上。观察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共60例,结果治愈13例,显效17例,进步24例,无效6例。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咯血、功能性子宫出血、鼻衄、术后出血等各类出血性疾病共76例,其中显效60例,进步13例,无效3例。有的用药2~4天出血即止。副作用少。②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取岩柏2两(小儿1两),水煎服,每日1剂。若黄疸深者加茵陈1两,栀子3钱;胃纳差者加平地木、葎草各5钱;肝痛明显者加丹参1两;谷丙转氨酶很高者加半枝莲1两,或六月雪1两,败酱草1两,蒲公英1两(任选一种或二、三种)。治疗122例,治愈102例(83.6%),显效18例(14.8%),无效2例(1.6%)。平均胃纳恢复正常时间为8.07天,退黄时间为12.33天,住院平均29.95天。
【用药部位】: 为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的全草。
【来自何书】: 《草木便方》
更多合适的中成药
同类清热药
决明子
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 ①《本经):"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②《别录》:"疗唇口青。" ③《药性论》:"利五脏,除肝家热。" ④《日华子本草》:"助肝气,益精水;调末涂,消肿毒,熁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衄;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 ⑤《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 ⑥《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五疳,擦癣癞。" ⑦《医林纂要》:"泻邪水。" ⑧《湖南药物志):"明目,利尿。治昏眩,脚气,浮肿,肺痈,胸痹。" 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肝炎,肝硬化腹水,高血压,小儿疳积,夜盲,风热眼痛,习惯性便秘。"
连翘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①《本经》:"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②《别录》:"去白虫。"③《药性论》:"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④《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⑤李杲:"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⑥王好古:"治耳聋浑浑焞焞。"
灯笼草
清热,行气,止痛,消肿。治感冒,痄腮,喉痛,咳嗽,腹胀,疝气,天疱疮。①《陆川本草》:"行气,消胀,利尿。治腹胀,睾丸炎,疝气。"②《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杀虫,止痛消肿。治热眼,喉痛,咳嗽;外敷毒疮,并熏洗阴囊肿大。"③《生草药手册》:"内服治伤寒或小肠疝气。外洗治天疱疮。"④《中国药植图鉴》:"功同酸浆。"⑤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发热,腮腺炎,支气管炎,疱疹,疖疮,疝气痛。"
更多同类清热药
用药咨询
地柏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地柏叶一般指的是侧柏叶,其具有凉血止血、生发乌发、清热泻火、止咳化痰、凉血止血等功效与作用,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1、凉血止血侧柏叶味苦、涩,性寒,归肺、肝、脾经,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症,比如吐血、尿血、便血、鼻出血等,同时还可以用于缓解血热脱发、须发早白等病症。2、生发乌发侧柏叶具有一定的生发功效,可以改善须发早白的情况,使头发变得乌黑发亮,从而改善脱发的症状。3、清热泻火侧柏叶性寒,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肺热咳嗽、肺热黄痰、口腔溃疡、目赤肿痛等病症。4、止咳化痰侧柏叶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热邪犯肺所致的咳嗽、咳痰、痰黄黏稠等症状,同时还可以改善肺热阴伤所致的咳嗽、痰少、痰中带血等症状。5、凉血止血侧柏叶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症,比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尿血、便血等,同时还可以用于缓解血热脱发、须发早白等病症。此外,患者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盲目自行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损伤。如果患者服用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地柏丸的功效
地柏丸是一种中成药,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泻火、除烦止渴、凉血止血的功效,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1、清热凉血地柏丸中的地黄味苦、性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温毒发斑、血热吐衄、阴虚内热、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病症。2、养阴生津地柏丸中的地黄具有养阴生津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热病伤阴、舌红苔少、口干咽燥、心烦失眠、小便短赤等病症。3、泻火地柏丸中的黄柏具有泻火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胃火牙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头晕耳鸣等病症。4、除烦止渴地柏丸中的地黄具有除烦止渴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阴虚内热引起的心烦易怒、口干口渴、小便短赤等病症。5、凉血止血地柏丸中的地黄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病症。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柏丸,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损伤。此外,对地柏丸过敏的患者也不建议使用,以免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瘙痒等不适症状。在用药期间,患者要注意饮食清淡,可以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菠菜等,避免吃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患者用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地柏枝的功效与作用?
地柏枝一般是指地柏枝,地柏枝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的功效,作用是可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病症。地柏枝味苦、性寒,入心经,肝经,肺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病症,如吐血、便血、尿血等,还可用于治疗外伤出血、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等病症。地柏枝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病症,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大便出血、小便出血等,还可用于治疗外伤出血、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等病症。地柏枝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如果需要使用地柏枝,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用药,以免产生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