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肤子

类别: 燥湿止痒
利小便,清湿热。治小便不利,淋病,带下,疝气,风疹,疮毒,疥癣,阴部湿痒。①《本经》:"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②《别录》:"去皮肤中热气,散恶疮,疝瘕,强阴,使人润泽。"③《药性论》:"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补气益力;治阴卵癀疾,去热风,可作汤沐浴。"④《日华子本草》:"治客热丹肿。"⑤《滇南本草》:"利膀胱小便积热,洗皮肤之风,疗妇人诸经客热,清利胎热,湿热带下。"⑥《本草原始》:"去皮肤中积热,除皮肤外湿痒。"⑦《本草备要》:"益精强阴,除虚热,利小便而通淋。"⑧《玉楸药解》:"疗头目肿痛,狐疝阴颓,腰疼胁痛,血痢,恶疮。"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地肤子
【别名】: 地葵(《本经》),地麦(《别录》),益明(《药性论》),落帚子(《日华子本草》),竹帚子(《滇南本草》),千头子(《万病回春》),帚菜子(《新疆药材》),铁扫把子(《四川中药志》)。
【汉语拼音】: difuzi
【成份】: 种子含三萜皂甙、油15%。绿色部分含生物碱。
【加工采集】: 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晒干,打下果实,除净枝、叶等杂质。
【药材鉴别】: 干燥果实呈扁圆形五角星状,直径1~3毫米,厚约1毫米。外面为宿存花被,膜质,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土灰绿色或浅棕色;有的具三角形小翅5枚,排列如五角星状。顶面中央有柱头残痕,基部有圆点状果柄痕,及10条左右放射状的棱线。花被易剥离,内有1粒小坚果,横生,果皮半透明膜质,有点状花纹,亦易剥离,种子褐棕色,扁平,形似芝麻,在扩大镜下,可见表面有点状花纹,中部稍凹,边缘稍隆起,内有马蹄状的胚,淡黄色,油质,胚乳白色。气微,味微苦。以色灰绿。饱满、无枝叶杂质者为佳。主产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地。此外,辽宁、青海、陕西、甘肃、四川、江苏、安徽等地亦产。地肤于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扫帚菜(东北);碱地肤(东北、陕西)的胞果,亦同等入药。其药材外形几无区别。华东以及湖南、湖北、贵州、山东等地,以同科植物藜的胞果,俗称"灰菜子",作地肤子使用。藜的胞果呈钝三角球形,稍压扁,径约1毫米;草绿色至暗绿色,花被紧抱果实,周围无膜质小翅,基部有短果柄,隆线5条。种子扁平圆球形,有光泽,上有放射状排列的线状花纹。气味与地肤子相同。参见"藜"条。
【药理作用】: 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大鼠无利尿作用。
【炮制】: 生用。
【功效主治】: 利小便,清湿热。治小便不利,淋病,带下,疝气,风疹,疮毒,疥癣,阴部湿痒。①《本经》:"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②《别录》:"去皮肤中热气,散恶疮,疝瘕,强阴,使人润泽。"③《药性论》:"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补气益力;治阴卵癀疾,去热风,可作汤沐浴。"④《日华子本草》:"治客热丹肿。"⑤《滇南本草》:"利膀胱小便积热,洗皮肤之风,疗妇人诸经客热,清利胎热,湿热带下。"⑥《本草原始》:"去皮肤中积热,除皮肤外湿痒。"⑦《本草备要》:"益精强阴,除虚热,利小便而通淋。"⑧《玉楸药解》:"疗头目肿痛,狐疝阴颓,腰疼胁痛,血痢,恶疮。"
【性味】: 甘苦,寒。①《本经》:"味苦,寒。"②《别录》:"无毒。"③《纲目》:"甘,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禁忌】: 《本草备要》:"恶螵蛸。"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归经】: 归肾、膀胱经。
【备注】: 地肤于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扫帚菜(东北);碱地肤(东北、陕西)的胞果,亦同等入药。其药材外形几无区别。 华东以及湖南、湖北、贵州、山东等地,以同科植物藜的胞果,俗称"灰菜子",作地肤子使用。藜的胞果呈钝三角球形,稍压扁,径约1毫米;草绿色至暗绿色,花被紧抱果实,周围无膜质小翅,基部有短果柄,隆线5条。种子扁平圆球形,有光泽,上有放射状排列的线状花纹。气味与地肤子相同。参见"藜"条。
【植物形态】: 地肤(《本经》),又名:箭、王蔧(《尔雅》),王帚(《尔雅》郭璞注),扫帚(陶弘景),涎衣草(《唐本草》),鸭舌草、独帚(《本草图经》),白地草(《纲目》),黄蒿(《本经逢原》),地面草。一年生草本,高约50~15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绿色,秋季常变为红色,幼枝有白柔毛。叶互生,无柄;狭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7厘米,宽1~7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无毛或有短柔毛;幼叶边缘有白色长柔毛,其后逐渐脱落。花1朵或数朵生于叶腋,成穗状花序;花小,黄绿色;花被筒状,先端5齿裂,裂片三角形,向内弯曲,包裹子房,中肋突起似龙骨状,裂片背部有一绿色突起物;雄蕊5,伸出于花被之外;子房上位,扁圆形,花柱极短,柱头2。胞果扁圆形,基部有宿存花被,展开成5权横生的翅。种子1枚,扁球形,黑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生长于山野荒地、田野、路旁,栽培于庭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甘肃等地。各地多有栽培。本植物的嫩茎叶(地肤苗)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临床应用】: 用于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小便不利。煎汤内服,干品用量9~ 15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用药部位】: 为藜科植物地肤的果实。
【来自何书】: 《本经》
更多合适的中成药
用药咨询
地肤子是治什么的
地肤子一般可以治疗小便不利、湿疹等病症。1.小便不利:地肤子味甘、性寒,归膀胱经和肝胆经。具有清热利尿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辅助改善小便不利、淋浊带下等情况。如果患者存在上述情况,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2.湿疹:此外,对于湿疹所引起的皮肤瘙痒、红斑等症状也可以起到缓解作用。若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在医生指导下配合使用炉甘石洗剂、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外用药物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建议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以自行盲目服用药物,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避免长时间待在潮湿的环境中,以免加重病情。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地肤子治疗皮肤病
地肤子可以用于辅助缓解皮肤病引起的瘙痒症状。如果患者出现皮肤不适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地肤子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利湿、疏散风寒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改善带状疱疹、阴囊潮湿、荨麻疹等疾病引起的局部瘙痒症状。因此,当患者出现上述情况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该药物来缓解不适的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地肤子性味寒凉,所以不适用于孕妇及脾胃虚寒者服用,以免加重病情。另外,对于阴虚血亏的人群也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地肤子,以免伤津耗液,从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除此之外,若患者的皮肤症状持续未见减轻,则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并遵医嘱进行针对性处理,不可盲目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地肤子抑菌乳膏价格
地肤子抑菌乳膏一般指复方地肤子抑菌乳膏。通常情况下,复方地肤子抑菌乳膏的价格可能在10-30元之间。该药物是一种中成药制剂,主要成分有苦参、蛇床子等中药材制作而成的,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阴痒、白带异常等情况。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则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由于生产厂家不同以及所在地区不同,所以价格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若是选择的品牌比较好,并且处于比较繁华的地段,价格可能会相对较高一些,可能需要20元左右。但如果选择的是小厂生产的药物,而且所处的位置比较偏僻,此时价格会相对便宜一些,可能需要10元左右。具体情况还需要以所在的医疗机构和药店为准。另外要注意的是,对该药物过敏的人群不宜服用,以免引起皮肤瘙痒、红疹等症状。若用药后局部出现了不适症状时,建议及时停用并就医诊治。
相关文章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