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仙桃

类别: 温里药
温中健胃,消肿止痛。治胃胀反酸,胃寒疼痛,吐血,跌打损伤,骨折。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地仙桃
【别名】: 接骨仙桃草、马非
【汉语拼音】: dixiantao
【成份】: 大紫草全草含芸香甙0.25~0.44%或0.59%,又含卅烷、廿六烷醇、棕榈酸、肉豆蔻酸、月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脂肪酸,以及谷甾醇、延胡索酸、咖啡酸、葡萄糖、鼠李糖等。根中含延胡索酸、葡萄糖等。
【加工采集】: 7~9月果熟时采收,晒干。
【药材鉴别】: 果实呈扁圆三角形,长1.5~3毫米,宽约1.5毫米,一侧有棱,先端略尖,基部有疤痕,外表白色,光滑润泽。坚硬,破碎后可见种子,种皮与果壳愈合,棕黑色,种仁灰白色而略黄。富油脂。
【功效主治】: 温中健胃,消肿止痛。治胃胀反酸,胃寒疼痛,吐血,跌打损伤,骨折。
【性味】: 甘辛。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研末。外用:捣敷。
【归经】: 脾胃经
【植物形态】: ①梓木草,又名:琉璃草、接骨仙桃草。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茎基部平卧,伸长,被粗毛,新枝自老枝叶腋生出,直立。单叶互生;长椭圆形、狭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5~6厘米,宽5~20毫米,先端圆钝,基部窄楔形,无柄或具短柄,表面具粗毛。花单生于上部叶腋,紫蓝色,很少白色;萼5裂,裂片线状披针形,先端锐尖;花冠管喉部有5白线射出,5裂,横径15~18毫米;雄蕊5;子房深4裂,花柱1.小坚果白色,长2.5~3毫米,平滑。花期4~5月。生于向阳山地或林下。分布陕西、江苏、福建、浙江、安徽、湖北等地。②大紫草,又名:麦家公、田紫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株被白色刚毛。茎直立,基部倾斜常有分枝。叶互生,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4厘米,宽1~7毫米,全缘,有短柄或无柄。花白色,单生于茎上部叶腋;萼裂线形,较花冠稍短;花冠漏斗状,长约6~7毫米,喉部具突起。小坚果灰色、稍有光泽,具轻微的疣状皱缩及微细的小疣,长2~3毫米。夏季开花,9月果熟。生于多石质山坡、荒野草地或田间潮湿地带。分布东北、陕西、河北、江苏等地区。
【用药部位】: 为紫草料植物梓木草或大紫草的果实。
【来自何书】: 《陕西中草药》
同类温里药
丁香
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疾。①《药性论》:"治冷气腹痛。"②《海药本草》:"主风疳匿,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③《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④《开宝本草》:"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毒诸肿,齿疳匿。"⑤《本草蒙筌》:"止气忒、气逆。"⑥《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⑦《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⑧《本草汇》:"疗胸痹、阴痛,暖阴户。"⑨《医林纂要》:"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⑩《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⑾《药材学》:"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充气及子宫疝痛。"
肉桂
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癥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①《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②《别录》:"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 ③《药性论》:"主治:几种心痛,杀三虫,主破血,通利月闭,治软脚,痹、不仁,胞衣不下,除咳逆,结气、痈痹,止腹内冷气,痛不可忍,主下痢,鼻息肉。杀草木毒。" 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癥瘕,消瘀血,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 ⑤《珍珠囊》:"去卫中风邪,秋冬下部腹痛。" ⑥《医学启源》:"补下焦不足,治沉寒肩冷及表虚自汗。《主治秘要》:渗泄,止渴。" ⑦《用药心法》:"敌寒邪,治奔豚。" ⑧王好古:"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 ⑨《纲目》:"治寒痹,风瘖,阴盛失血,泻痢,惊痢。""治阳虚失血,内托痈疽痘疮,能引血化汗化脓,解蛇蝮毒。"
辣椒
温中,散寒,开胃,消食。治寒滞腹痛,呕吐,泻痢,冻疮,疥癣。①姚可成《食物本草》:"消宿食,解结气,开胃口,辟邪恶,杀腥气诸毒。"②《百草镜》:"洗冻瘃,浴冷疥,泻大肠经寒澼。"③《药性考》:"温中散寒,除风发汗,去冷癖,行痰逐湿。"④《食物宜忌》:"温中下气,散寒除湿,开郁去痰,消食,杀虫解毒。治呕逆,疗噎膈,止泻痢,祛脚气。"⑤《药检》:"能祛风行血,散寒解郁,导滞,止澼泻,擦癣。"
更多同类温里药
用药咨询
地仙桃的功效与作用
地仙桃一般是指地仙桃胶囊,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补益气血的功效,有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疔疮痈肿等病症的作用,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规范地使用该药物。地仙桃胶囊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由黄芩、地龙、黄连、仙鹤草、白芷等药物组成,一般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疔疮痈肿等病症。地仙桃胶囊中的黄芩、地龙、黄连等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疔疮痈肿等病症。地仙桃胶囊中的地龙、黄连等药物,具有凉血消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淤血肿痛等病症。因此,地仙桃胶囊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补益气血的功效。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仙桃胶囊,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适症状。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应避免熬夜、酗酒、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以免影响药效。如果患者服药一段时间后症状没有明显缓解,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地仙桃的功效与作用
地仙桃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等疾病。地仙桃是一种中药,味甘、微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等疾病引起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咳嗽等症状。此外,还可以用于治疗湿疹、乳腺炎等疾病。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地仙桃,避免自行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另外,脾胃虚弱的患者需要避免食用地仙桃,以免导致脾胃虚弱的症状加重。此外,地仙桃不宜与寒凉食物同食,以免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