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地梅

类别: 利水渗湿
利水。治热性水肿。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点地梅
【别名】: 噶蒂慕布(藏名)。
【汉语拼音】: diandimei
【加工采集】: 6~7月采收。
【功效主治】: 利水。治热性水肿。
【性味】: 苦,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
【备注】: (1)治风火赤眼,常与菊花、桑叶等配合应用;治跌扑损伤,可与当归、川芎、落得打等配合应用;治咽喉肿痛,可单位应用,也可与筋骨草、板蓝根、胖大海等配合应用。 (2)点地梅别名叫喉咽草,在上海地区草药店又称白花珍珠草。本品味甚苦,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慢性咽喉肿痛,而以治疗慢性咽喉痛的效果较好。
【植物形态】: 大红花点地梅多年生矮小草本,全株被白色细柔毛。根细长,具少数分枝。叶簇生于基部;叶片椭圆形或倒披针形,先端钝尖或钝圆,基部渐狭,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粉绿。伞形花序生于花茎顶端;花茎自基部抽出,细长,长10~15厘米,绿色或带紫红色;花小,粉红色。生于山坡草地中。分布西藏等地。
【用药部位】: 为报春花科植物大红花点地梅的全草。
【来自何书】: 《西藏常用中草药》
同类利水渗湿药
千金藤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治疟疾,痢疾,风湿痹痛,水肿,淋浊,咽喉肿痛,痈肿,疮疖。①《本草拾遗》:"主霍乱中恶,天行虚劳,瘴疟,痰嗽不利,肿疽,犬毒,癞,杂疹悉主之。"②《湖南药物志》:"消肿止痛。"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活络,清热解毒,收敛止血。治风湿性关节炎,偏瘫,多发性疖肿,痢疾,毒蛇咬伤,子宫脱垂,咯血。"④《四川常用中草药》:"利尿,定痛,祛风。治心胃痛,腹中痞块,水肿,风肿,痈肿恶疮。"⑤江西《草药手册》:"清下部湿热,治下部湿疮。"⑥《福建中草药》:"清热泻火,利湿消肿。治咽喉肿痛,湿热淋浊。"
茯苓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黄瓜
除热,利水,解毒。治烦渴,咽喉肿痛,火眼,汤火伤。①《日用本草》:"除胸中热,解烦渴,利水道。"②《滇南本草》:"解疮癣热毒,消烦渴。"③《陆川本草》:"治热病身热、口渴,烫伤;瓜干陈久者,补脾气,止腹泻。"
更多同类利水渗湿药
用药咨询
点地梅点地梅和决明子能一起熬汤喝吗
点地梅是指中药点地梅,中药点地梅和决明子一般能一起熬汤喝,两者之间并没有配伍禁忌,但是患者在喝的时候需要注意适量,不可以一次性喝过多。中药点地梅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同时还具有利咽消肿的功效,可以用于缓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状。决明子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可以用于缓解目赤涩痛、头痛眩晕、目暗不明等症状,同时还可以用于缓解便秘。由于两者之间并没有配伍禁忌,而且功效也并不相冲,一起熬汤喝通常不会出现相互作用,所以一般能一起熬汤喝。但是患者需要注意遵医嘱用药,避免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同时,建议患者在用药期间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当食用小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果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任何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停药并就医治疗。
丝点地梅的功效与作用
丝点地梅的功效与作用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它具有苦寒的性质,作用以利水为主。可治疗上火引起的眼睛红肿,可通过点地梅配合菊花、桑叶治疗。并可通过点地梅配合当归、川芎等治疗跌打损伤。对临床上治疗咽炎,点地梅可与板蓝根、肥海草配合使用,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地应用点地梅是最好的。
相关文章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