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
隔山消
【别名】:
隔山撬(《分类草药性》),隔山锹(《天宝本草》)。
【汉语拼音】:
geshanxiao
【药材鉴别】:
干燥块根呈圆柱形,微弯曲,长约10~20厘米,直径约2~3厘米。外表黄褐色或红棕色,栓皮粗糙,有明显纵横皱纹,皮孔横长突起,栓皮破裂处露出黄白色的木质部。质坚硬,断面淡黄棕色,粉质,有辐射状花纹及鲜黄色孔点。气无,味先苦后甜。产四川、江苏、江西等地。本品在江苏作白首乌使用。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沙。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饮片性状:为类圆形薄片,边缘内卷。表面白色或黄白色,显粉性,有放射状略突起的盘脉纹。周边黄褐色或浅黄色。质脆。无臭,味先微苦后略甜。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功效主治】:
养阴补虚,健脾消食。治虚损劳伤,痢疾,疳积,胃痛饱胀,白带,疮癣。①《纲目》:主腹胀积滞。②《草木便方》:醋磨涂癣。③《分类草药性》:消食积,下乳,补虚弱。④《贵州民间方药集》:外用治疮毒、鱼口。⑤《陕西中草药》:滋阴养血,健脾顺气,镇静止痛,催乳。治胃痛腹胀,虚劳,肾虚腰痛,阳萎,小儿痞块,白带,乳汁不足。⑥《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肾炎水肿,胃及十二指肠溃疡。⑦《江西草药》:清热解毒,顺气止痢。
【性味】:
①《贵阳民间药草》:甘苦,平,无毒。②《陕西中草药》:甘微辛,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鲜者0.5~1两);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磨汁涂。
【植物形态】:
草质藤本。肉质根近纺锤形,长约10cm,径约2cm,灰褐色。茎被单列毛。叶对生;叶片薄纸质,卵形,长5-6cm,宽2-4cm,先端短渐尖,基部耳状心形,两面被微柔毛;基脉3-4条,放射状,侧脉4对。近伞房状聚伞兵花序半球形,有花15-20朵,花序梗被单列毛;花萼外面被柔毛;花冠淡黄色,辐状,裂片长圆形,外面无毛,内面被长柔毛;副花冠裂片近四方形,比合蕊柱短,先端截形,基部紧狭;花粉块每室1个,长圆形,下垂,花柱细长柱状略突起。蓇葖果单生,披针形,长达12cm,直径约1cm。种子卵形,顶端具长约2cm的白色绢质种毛。花期5-9月,果期7-10月。生境分布:生于每拔800-1300m的山坡、山谷或灌木丛中、路边草地。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和四川等地。
【用药部位】:
为萝藦科植物耳叶牛皮消的块根。植物形态详飞来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