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山消

类别: 补虚药
养阴补虚,健脾消食。治虚损劳伤,痢疾,疳积,胃痛饱胀,白带,疮癣。①《纲目》:主腹胀积滞。②《草木便方》:醋磨涂癣。③《分类草药性》:消食积,下乳,补虚弱。④《贵州民间方药集》:外用治疮毒、鱼口。⑤《陕西中草药》:滋阴养血,健脾顺气,镇静止痛,催乳。治胃痛腹胀,虚劳,肾虚腰痛,阳萎,小儿痞块,白带,乳汁不足。⑥《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肾炎水肿,胃及十二指肠溃疡。⑦《江西草药》:清热解毒,顺气止痢。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隔山消
【别名】: 隔山撬(《分类草药性》),隔山锹(《天宝本草》)。
【汉语拼音】: geshanxiao
【成份】: 根含淀粉44%,又含皂甙。
【加工采集】: 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药材鉴别】: 干燥块根呈圆柱形,微弯曲,长约10~20厘米,直径约2~3厘米。外表黄褐色或红棕色,栓皮粗糙,有明显纵横皱纹,皮孔横长突起,栓皮破裂处露出黄白色的木质部。质坚硬,断面淡黄棕色,粉质,有辐射状花纹及鲜黄色孔点。气无,味先苦后甜。产四川、江苏、江西等地。本品在江苏作白首乌使用。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沙。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饮片性状:为类圆形薄片,边缘内卷。表面白色或黄白色,显粉性,有放射状略突起的盘脉纹。周边黄褐色或浅黄色。质脆。无臭,味先微苦后略甜。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功效主治】: 养阴补虚,健脾消食。治虚损劳伤,痢疾,疳积,胃痛饱胀,白带,疮癣。①《纲目》:主腹胀积滞。②《草木便方》:醋磨涂癣。③《分类草药性》:消食积,下乳,补虚弱。④《贵州民间方药集》:外用治疮毒、鱼口。⑤《陕西中草药》:滋阴养血,健脾顺气,镇静止痛,催乳。治胃痛腹胀,虚劳,肾虚腰痛,阳萎,小儿痞块,白带,乳汁不足。⑥《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肾炎水肿,胃及十二指肠溃疡。⑦《江西草药》:清热解毒,顺气止痢。
【性味】: ①《贵阳民间药草》:甘苦,平,无毒。②《陕西中草药》:甘微辛,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鲜者0.5~1两);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磨汁涂。
【归经】: 脾;胃;肾经
【备注】: 本品在江苏作白首乌使用。
【植物形态】: 草质藤本。肉质根近纺锤形,长约10cm,径约2cm,灰褐色。茎被单列毛。叶对生;叶片薄纸质,卵形,长5-6cm,宽2-4cm,先端短渐尖,基部耳状心形,两面被微柔毛;基脉3-4条,放射状,侧脉4对。近伞房状聚伞兵花序半球形,有花15-20朵,花序梗被单列毛;花萼外面被柔毛;花冠淡黄色,辐状,裂片长圆形,外面无毛,内面被长柔毛;副花冠裂片近四方形,比合蕊柱短,先端截形,基部紧狭;花粉块每室1个,长圆形,下垂,花柱细长柱状略突起。蓇葖果单生,披针形,长达12cm,直径约1cm。种子卵形,顶端具长约2cm的白色绢质种毛。花期5-9月,果期7-10月。生境分布:生于每拔800-1300m的山坡、山谷或灌木丛中、路边草地。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和四川等地。
【用药部位】: 为萝藦科植物耳叶牛皮消的块根。植物形态详飞来鹤条。
【来自何书】: 《纲目》
更多合适的中成药
同类补虚药
淫羊藿
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治阳痿不举,小便淋沥,筋骨挛急,半身不遂,腰膝无力,风湿痹痛,四肢不仁。①《本经》: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②《别录》:坚筋骨。消瘰疬、赤痈;下部有疮,洗,出虫。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丈夫绝阳不起,女子绝阴无子,筋骨挛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④《医学入门》:补肾虚,助阳。治偏风手足不遂,四肢皮肤不仁。
甘草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黄芪
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更多同类补虚药
用药咨询
隔山消积颗粒功效作用
隔山消积颗粒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与作用。隔山消积颗粒是一种中成药制剂,主要成分有党参、麦冬、白术等中药材制成。其中,党参补气养血、健脾胃;麦冬滋阴生津、润燥清热;白术健脾益气、止汗安胎。这些药材在一起配伍后可以达到和胃消食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脾虚导致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症状。如果患者存在上述情况,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隔山消积颗粒进行治疗,通常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对药物中的任何一种成份过敏者禁用此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此外,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并且严格掌握用法用量,避免滥用药物。若服药三天后症状无缓解,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隔山消积颗粒的功效与作用
隔山消积颗粒一般是指小儿消食颗粒。小儿消食颗粒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食积,症见不思饮食、嗳腐酸臭、脘腹胀满等。小儿消食颗粒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是白术、茯苓、山楂、鸡内金、六神曲、麦芽等,可以起到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食积,症见不思饮食、嗳腐酸臭、脘腹胀满等。如果患儿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儿消食颗粒进行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消食颗粒是一种药物,如果患儿存在脾虚、大便稀溏等症状,则不建议服用小儿消食颗粒,以免加重病情。另外,如果患儿对小儿消食颗粒过敏,也不建议服用,以免出现过敏反应。同时,建议患儿在服用小儿消食颗粒期间,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如辣椒、炸鸡、冰淇淋等,以免影响药效。如果患儿服用小儿消食颗粒后,症状没有得到缓解,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隔山消积颗粒的功效是什么
隔山消积颗粒一般具有消积行气、化食消脾的功效。隔山消积颗粒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由隔山消、马兰草等药物组成,具有消积行气的功效,也具有化食消脾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食积、气滞所引起的脘腹胀满、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患者存在消化不良等方面的疾病,比如腹胀、腹痛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虽然隔山消积颗粒的功效有很多,但是并不适合所有的人群使用,特别是对该药物过敏者、脾胃虚寒者等。如果患者盲目服用以后,可能会加重病情,不利于身体的好转。在服用药物期间,患者要注意饮食健康,尽量吃清淡类的食物,但是避免吃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也不可以吃生冷寒凉类的食物,否则会影响到药物的吸收效果,甚至会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健康,尽量吃清淡类的食物,也可以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