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针草

类别: 清热药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疟疾,腹泻,痢疾,肝炎,急性肾炎,胃痛,噎膈,肠痈,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①《本革拾遗》:"主蛇及蜘蛛咬,杵碎敷之,亦杵绞汁服。" ②《纲目》:"涂蝎虿伤。" ③《福建民间草药》:"散瘀活血,消痈解毒。" ④《江苏植药志》:"捣汁敷,止血。" ⑤《中国药植图鉴》:"煎服,治痢疾,咽喉仲痛,噎膈反胃,贲门痉挛及食道扩张等症。有解毒,止泻,解热功效。近用治盲肠炎。" ⑥《泉州本草》:"消瘀,镇痛,敛金疮。治心腹结痛,产后瘀血,月经不通,金疮出血,肠出血,出血性下痢,尿血。" ⑦《闽东本草》:"治肠痈,淋浊,疟疾,黄疸,小便不利,跌打损伤。"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鬼针草
【别名】: 鬼钗草(《本草拾遗》),鬼黄花、山东老鸦草(《福建民间草药》),婆婆针(《苏南种子植物》),鬼骨针(《江苏植药志》),盲肠草、眺虱草(《福建中医杂志》。
【英文名称】: Herba Bidentis Bipinnatae。
【汉语拼音】: Gui zhen cao
【成份】: 全草含生物碱、鞣质、皂甙、黄酮甙。茎叶含挥发油、鞣质、苦味质、胆碱等。果实含油27.3%。
【加工采集】: 夏、秋间采收地上部分,晒干。
【药材鉴别】: 干燥全草,茎略呈方形,幼茎有短柔毛。叶纸质而脆,多皱缩、破碎,常脱落。茎顶常有扁平盘状花托,着生10余个呈针束状、有四棱的果实,有时带有头状花序。气微,味淡。
【药理作用】: 将等量鬼针草与海州常山混合制成的水煎剂或酒精浸剂,予大鼠口服,剂量为10克(生药)/公斤/天,共五天,对甲醛性及蛋清性"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消炎作用。豨莶草与海州常山混合制成的水煎剂同且口服,同样有效,说明鬼针草可代替稀英草作消炎药应用。单味鬼针草或海州常山、豨莶草均无明显作用;说明它们之间有相互加强的作用。作好制剂后临时合并应用,同样有效,说明它们混合后作用增强,并非生成新的成分。从复方中分离出的总生物碱及类甾醇虽均有消炎作用,但作用较弱,似非主要成分。其中含大量胆碱,非消炎成分,却可引起副作用如唾液分泌、流泪等。 鬼针草的乙醇浸液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抑菌作用,花、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疟疾,腹泻,痢疾,肝炎,急性肾炎,胃痛,噎膈,肠痈,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①《本革拾遗》:"主蛇及蜘蛛咬,杵碎敷之,亦杵绞汁服。" ②《纲目》:"涂蝎虿伤。" ③《福建民间草药》:"散瘀活血,消痈解毒。" ④《江苏植药志》:"捣汁敷,止血。" ⑤《中国药植图鉴》:"煎服,治痢疾,咽喉仲痛,噎膈反胃,贲门痉挛及食道扩张等症。有解毒,止泻,解热功效。近用治盲肠炎。" ⑥《泉州本草》:"消瘀,镇痛,敛金疮。治心腹结痛,产后瘀血,月经不通,金疮出血,肠出血,出血性下痢,尿血。" ⑦《闽东本草》:"治肠痈,淋浊,疟疾,黄疸,小便不利,跌打损伤。"
【性味】: ①《本草拾遗》:"味苦,平,无毒。" ②《泉州本草》:"性温,味苦,无毒。" 入肺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禁忌】: 《泉州本草》:"孕妇忌服。"
【归经】: 归经_肺经
【植物形态】: 鬼针草 一年生草本,高40~85厘米。茎直立,下部略带淡紫色,四棱形,无毛,或于上部的分枝上略具细毛。中、下部叶对生,长11~19厘米,2回羽状深裂,裂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尖或渐尖,边缘具不规则的细尖齿或钝齿,两面略具短毛,有长柄;上部叶互生,较小,羽状分裂。头状花序直径约6~10毫米,有梗,长1.8~8.5厘米;总苞杯状,苞片线状椭圆形,先端尖或钝,被有细短毛;花托托片椭圆形,先端钝,长4~12毫米,花杂性,边缘舌状花黄色,通常有1~3朵不发育;中央管状花黄色,两性,全育,长约4.5毫米,裂片5枚;雄蕊5,聚药;雌蕊1,柱头2裂。瘦果长线形,体部长12~18毫米,宽约1毫米,具3~4棱,有短毛;顶端冠毛芒状,3~4枚,长2~5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1月。 生于路边、荒野或住宅旁。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临床应用】: ①治疗阑尾炎 取鬼针草干品0.5~1两(鲜品1.5两)煎服,或加冰糖、蜂蜜、牛乳同服,每日1剂。治疗35例(并发其他症状者,临时配用对症药物),其中亚急性阑尾炎21例,痊愈16例,有效5例;慢性阑尾炎14例,痊愈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服药最少1剂,最多40剂,半数以上1~3剂。22例发热,半数以上1~3日退热,最长1例12日后体温始降至正常;右下腹疼痛平均约5天左右减轻或消失,消失率为80%。治程中未见副作用。 ②治宁小儿腹泻 取鲜鬼针草6~10棵(干的3~5棵)加水浸泡后煎成浓汁,连渣倒入盆内,用于熏洗患儿两脚。腹泻轻者每天熏洗3~4次,较重者熏洗6次。1~5岁洗脚心,5~15岁冼至脚面,腹泻严重者熏洗位置可适当提高。民间有熏洗超过内踝将引起便秘之说,有待证实。
【用药部位】: 为菊科植物鬼针草的全草。
【来自何书】: 《本草拾遗》
更多合适的中成药
同类清热药
决明子
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 ①《本经):"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②《别录》:"疗唇口青。" ③《药性论》:"利五脏,除肝家热。" ④《日华子本草》:"助肝气,益精水;调末涂,消肿毒,熁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衄;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 ⑤《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 ⑥《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五疳,擦癣癞。" ⑦《医林纂要》:"泻邪水。" ⑧《湖南药物志):"明目,利尿。治昏眩,脚气,浮肿,肺痈,胸痹。" 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肝炎,肝硬化腹水,高血压,小儿疳积,夜盲,风热眼痛,习惯性便秘。"
连翘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①《本经》:"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②《别录》:"去白虫。"③《药性论》:"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④《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⑤李杲:"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⑥王好古:"治耳聋浑浑焞焞。"
灯笼草
清热,行气,止痛,消肿。治感冒,痄腮,喉痛,咳嗽,腹胀,疝气,天疱疮。①《陆川本草》:"行气,消胀,利尿。治腹胀,睾丸炎,疝气。"②《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杀虫,止痛消肿。治热眼,喉痛,咳嗽;外敷毒疮,并熏洗阴囊肿大。"③《生草药手册》:"内服治伤寒或小肠疝气。外洗治天疱疮。"④《中国药植图鉴》:"功同酸浆。"⑤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发热,腮腺炎,支气管炎,疱疹,疖疮,疝气痛。"
更多同类清热药
用药咨询
鬼针草可以治皮癣不?
皮癣一般指皮肤癣菌病。通常情况下,鬼针草不可以治疗皮肤癣菌病。鬼针草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改善疮疖痈肿、咽喉肿痛、风湿痹痛等病症。而皮肤癣菌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疾病,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由于鬼针草并不具有抗真菌的作用,并且无法杀灭真菌细胞,因此不能达到治愈的效果。若患者盲目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还可能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会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建议患者需要遵医嘱合理用药,并及时就医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对于患有皮肤癣菌病的患者,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外用克霉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内裤,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复发。
鬼针草煮水的功效与作用
鬼针草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消肿、舒筋活络的功效与作用。鬼针草性寒,味苦,归肝经、肺经。1、清热解毒鬼针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如果患者存在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目赤肿痛等上火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鬼针草煮水,从而达到降火的作用。2、祛风除湿鬼针草还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如果存在风湿病痛、关节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鬼针草煮水,从而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3、活血消肿鬼针草具有活血消肿的功效,如果患者存在跌打损伤、扭伤、痈肿疔疮等病症,可以遵医嘱使用鬼针草煮水,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的作用。4、舒筋活络鬼针草具有舒筋活络的功效,如果存在关节酸痛、活动受限等不适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鬼针草煮水,从而达到舒筋活络的作用。5、其他作用鬼针草还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遵医嘱用鬼针草煮水喝,可以用于治疗吐血、便血、外伤出血等病症。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盲目自行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损伤。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鬼针草可以用来洗澡吗
鬼针草通常可以用来洗澡,但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鬼针草属于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等功效,通常可以用于治疗咽喉肿痛、黄疸、痢疾、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病症。鬼针草一般可以用来洗澡,但建议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适症状。同时,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要避免使用鬼针草,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另外,对于出现过敏的患者,也不建议使用鬼针草洗澡,以免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等不适症状。鬼针草还可以通过捣敷、煎水熏洗、捣烂外敷等方式使用,但建议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不可以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