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蟆油

类别: 补虚药
补肾益精,润肺养阴。治病后、产后虚弱,肺痨咳嗽吐血,盗汗。①曹炳章:坚益肾阳,化精添髓,泽润肺脏,增长脂肪,为脾肾虚寒、气不化精之要药。②《饮片新参》:养肺、肾阴。治虚劳咳嗽。③《辽宁主要药材》:治体虚,神经衰弱。④《中药志》:补虚,退热。治体虚、精力不足。⑤《中药材手册》:治产后气虚。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哈蟆油
【别名】: 田鸡油、哈什蟆油、蛤蚂油(《中药通报》(5):205,1956),哈士蟆油(《中药志》)。
【汉语拼音】: hamayou
【成份】: 大部分为蛋白质,脂肪仅4%左右,糖类约10%,其他尚含少量磷及灰分等。又含维生素A、B、C及多种激素。
【加工采集】: 选肥大的雌蛙,用麻绳从口部穿起,挂于露天风干。干燥后,用热水浸润,立即捞起,放麻袋中闷一夜,次日剖开腹皮,将输卵管轻轻取出,去净卵子及其内脏,置通风处阴干。
【药材鉴别】: 干燥品为不规则弯曲,相互重叠的厚块,略呈卵形,长约1.5~2厘米,厚约1.5~3毫米。外表黄白色,显脂肪样光泽,偶有带灰白色薄膜状的干皮,手摸之有滑腻感,遇水可膨胀至10~15倍。气特殊,味微甘,嚼之粘滑。以块大、肥厚、黄白色、有光泽、不带皮膜、无血筋及卵子者为佳。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四川、内蒙古等地。
【药理作用】: 民间用作强壮剂。对小鼠发育有良好影响,并能延长雌性小鼠的兴奋期(原文如此。可能为动情期)。
【功效主治】: 补肾益精,润肺养阴。治病后、产后虚弱,肺痨咳嗽吐血,盗汗。①曹炳章:坚益肾阳,化精添髓,泽润肺脏,增长脂肪,为脾肾虚寒、气不化精之要药。②《饮片新参》:养肺、肾阴。治虚劳咳嗽。③《辽宁主要药材》:治体虚,神经衰弱。④《中药志》:补虚,退热。治体虚、精力不足。⑤《中药材手册》:治产后气虚。
【性味】: 甘咸,平。①曹炳章:温平,无毒,味微咸。②《饮片新参》:甘,凉。③《辽宁主要药材》:味甘,性寒,无毒。
【用法用量】: 内服:蒸汤,1~3钱;或作丸。
【禁忌】: 外感初起及纳少便溏者慎服。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归经】: 归肺、肾经。
【植物形态】: 形态详"哈士蟆"条。生境分布: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四川、内蒙古等地。
【用药部位】: 为蛙科动物中国林蛙或黑龙江林蛙雌性的干燥输卵管。动物形态详哈士蟆条。
【来自何书】: 《药材资料汇编》
更多合适的中成药
同类补虚药
淫羊藿
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治阳痿不举,小便淋沥,筋骨挛急,半身不遂,腰膝无力,风湿痹痛,四肢不仁。①《本经》: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②《别录》:坚筋骨。消瘰疬、赤痈;下部有疮,洗,出虫。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丈夫绝阳不起,女子绝阴无子,筋骨挛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④《医学入门》:补肾虚,助阳。治偏风手足不遂,四肢皮肤不仁。
甘草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黄芪
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更多同类补虚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