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蛤壳

类别: 利水渗湿
清热,利水,化痰,软坚。治热痰喘嗽,水肿,淋病,瘿、瘤,积聚,血结胸痛,血痢,痔疮,崩漏,带下。①《本经》:"主咳逆上气,喘息,烦满,胸痛寒热。"②《别录》:"疗阴痿。"③《药性论》:"治水气浮肿,下小便,治嗽逆上气,项下瘤瘿。"④《唐本草》:"主十二水满急痛,利膀胱、大小肠。"⑤《四声本草》:"止消渴,润五脏。"⑥《日华子本草》:"治呕逆,阴痿,胸胁胀急,腰痛,五痔,妇人崩中、带下病。"⑦《纲目》:"清热利湿,化痰饮,消积聚,除血痢,妇人血结胸,伤寒反汗,搐搦,中凤瘫痪。"⑧《现代实用中药》:"治淋疾,并有利尿之功。"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海蛤壳
【别名】: 海蛤(《本经》),蛤壳(《本草原始》)。
【英文名称】: Concha Meretricis Seu Cyclinae。
【汉语拼音】: haigeke
【成份】: 含碳酸钙、壳角质等。
【加工采集】: 4~10月间捕捉。获得后去肉,洗净晒干。
【药材鉴别】: 贝壳呈类圆形,外表面黄白色。壳顶歪向一方,有排列紧密的同心环纹,沿此纹或有数条灰蓝色轮纹,腹缘细齿状。壳内面乳白或青白色,光滑无纹。体轻,质坚硬略脆,断面层纹不明显。气稍腥,味淡。以光滑、洁净者为佳。主产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地。现用药材海蛤壳,除上述一种外,尚有同科动物文蛤的贝壳,亦同等使用。参见"文蛤"条。
【炮制】: 蛤壳:洗净、晒干,碾成碎块。煅蛤壳:取净蛤壳置无烟火上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碾碎即成。蛤粉:将煅蛤壳碾至极细成粉末状。 《雷公炮炙论》:"凡修事(海蛤)一两,于浆水中煮一伏时后,却以地骨皮、柏叶二味,又煮一伏时,后于东流水中淘三遍,拭干,细捣,研如粉,然后用。凡一两,用地骨皮二两,并细锉,以东流水淘取用之。"
【功效主治】: 清热,利水,化痰,软坚。治热痰喘嗽,水肿,淋病,瘿、瘤,积聚,血结胸痛,血痢,痔疮,崩漏,带下。①《本经》:"主咳逆上气,喘息,烦满,胸痛寒热。"②《别录》:"疗阴痿。"③《药性论》:"治水气浮肿,下小便,治嗽逆上气,项下瘤瘿。"④《唐本草》:"主十二水满急痛,利膀胱、大小肠。"⑤《四声本草》:"止消渴,润五脏。"⑥《日华子本草》:"治呕逆,阴痿,胸胁胀急,腰痛,五痔,妇人崩中、带下病。"⑦《纲目》:"清热利湿,化痰饮,消积聚,除血痢,妇人血结胸,伤寒反汗,搐搦,中凤瘫痪。"⑧《现代实用中药》:"治淋疾,并有利尿之功。"
【性味】: 咸,平。①《本经》:"味苦,平。"②《吴普本草》:"歧伯:甘。扁鹊:咸。"③《别录》:"咸,无毒。"④《药性论》:"味咸,有小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禁忌】: ①《本草经集注》:"蜀漆为之使。畏狗胆、甘遂、芫花。"②《本草汇言》:"病因热邪痰结气闭者宜之,若气虚有寒,中阳不运而为此证者,切勿轻授。"
【归经】: ①《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阳、阳明经。" ②《要药分剂》:"入心、肾二经。"
【备注】: 现用药材海蛤壳,除上述一种外,尚有同科动物文蛤的贝壳,亦同等使用。参见"文蛤"条。
【植物形态】: 贝壳2片,近圆形。壳长约36.5~56毫米,高几与长相等,宽度约为长度的2/3。壳顶突出,位于背侧中央,尖端向前方弯曲。无小月面,楯面狭长,全部为韧带所占据,韧带黄褐色,不突出壳面。贝壳表面极凸出,生长线在顶部者细密,不甚显着,至腹面渐粗大,凸出壳面。壳面淡黄色或棕红色。壳内面为白色或淡肉色,边缘具有整齐的小齿。小齿愈近背缘愈大。铰合部狭长而平,左、右壳各具3个主齿。外套痕显明,外套窦深,自腹缘向上方斜伸至贝壳的中心部,后端宽,至前端渐狭,呈楔形。前闭壳肌痕细长,呈半月状,后闭壳肌痕大,椭圆形。足扁平,舌状。生境分布:生活于近海的泥沙质海底。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主产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地。
【临床应用】: 用量10~15克,煎服或人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填敷。用治痰热咳嗽、瘿瘤、痰核、胁痛、湿热水肿、淋浊带下、胃痛泛酸、臁疮湿疹。
【用药部位】: 为帘蛤科动物青蛤等几种海蛤的贝壳。
【来自何书】: 《饮片新参》
同类利水渗湿药
千金藤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治疟疾,痢疾,风湿痹痛,水肿,淋浊,咽喉肿痛,痈肿,疮疖。①《本草拾遗》:"主霍乱中恶,天行虚劳,瘴疟,痰嗽不利,肿疽,犬毒,癞,杂疹悉主之。"②《湖南药物志》:"消肿止痛。"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活络,清热解毒,收敛止血。治风湿性关节炎,偏瘫,多发性疖肿,痢疾,毒蛇咬伤,子宫脱垂,咯血。"④《四川常用中草药》:"利尿,定痛,祛风。治心胃痛,腹中痞块,水肿,风肿,痈肿恶疮。"⑤江西《草药手册》:"清下部湿热,治下部湿疮。"⑥《福建中草药》:"清热泻火,利湿消肿。治咽喉肿痛,湿热淋浊。"
茯苓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黄瓜
除热,利水,解毒。治烦渴,咽喉肿痛,火眼,汤火伤。①《日用本草》:"除胸中热,解烦渴,利水道。"②《滇南本草》:"解疮癣热毒,消烦渴。"③《陆川本草》:"治热病身热、口渴,烫伤;瓜干陈久者,补脾气,止腹泻。"
更多同类利水渗湿药
用药咨询
海蛤壳是什么中药
海蛤壳是一种中药材,为扇贝科动物文蛤或青蛤的贝壳。具有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尿消肿、制酸止痛的功效,患者在使用海蛤壳时,一定要遵医嘱按照剂量服用,不可盲目用药。1、清肺化痰海蛤壳味甘、咸,性微寒,归肺、肾经,具有清肺化痰的功效,对于肺热所引起的咳嗽、咳痰、咳血等症状,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2、软坚散结海蛤壳具有软坚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瘰疬、瘿瘤、乳痈、胃脘疼痛、癥瘕积聚等症状。3、利尿消肿海蛤壳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腹水、淋证等症状。4、制酸止痛海蛤壳具有制酸止痛的功效,如果存在胃痛、胃酸等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5、其他功效海蛤壳还具有清热养阴、平肝益肾的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阴虚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海蛤壳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患者在使用时应遵医嘱按照剂量服用,不可盲目用药,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如果患者在服用海蛤壳期间需要服用其他药物,应提前咨询医生,避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海蛤壳的功效与作用
海蛤壳的功效与作用一般包括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1、清热化痰:海蛤壳苦寒,入肺经,清肺热,化浓痰。适用于痰热阻肺、肺失所至的胸闷、咳嗽、喘息、痰黄稠,肝火犯肺、痰火灼肺络所致的胸胁胀痛,咳嗽痰中带血。2、软坚散结:海蛤壳味咸,能软坚散结,多用于痰火凝滞所致的瘰疬、痰结核、肿痛等。3、制酸止痛:海蛤壳煅烧,有制酸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痛、泛酸综合征,也可煅烧后外用。也可用于治疗水火烫伤、湿疮等。建议注意海蛤壳性寒,易损伤脾阳,脾胃虚寒者应慎用,以免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
海蛤壳的功效与作用?
海蛤壳具有清肺化痰、软坚散结的功效,对肺热咳嗽、瘿瘤、瘰疬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海蛤壳是一味中药,其性寒,味咸,归肺、胃、肾经,具有清肺化痰、软坚散结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瘿瘤、瘰疬等病症。海蛤壳还可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如川贝母、夏枯草、半夏等,可用于治疗痰热郁结导致的结节、痰核,以及体质偏热的人群。海蛤壳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海蛤壳不宜与川乌、制川乌、附子等中药配伍使用。此外,对海蛤壳过敏者禁用海蛤壳,过敏体质者慎用。建议患者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海蛤壳,切勿自行服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