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
黑大豆皮
【别名】:
黑豆衣(《江苏植药志》)。
【汉语拼音】:
heidadoupi
【成份】:
黑大豆皮含矢车菊甙和飞燕草素-3-葡萄糖甙,又含果胶18%。又含乙酰丙酸和多种糖类。
【加工采集】:
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黑色的种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cine max(L.) Merr. [Phaseolus max L.]采收和储藏:将黑大豆用清水浸泡,待发芽后,搓下种皮晒干;或取做豆腐时剥下的种皮晒干,贮藏于干燥处。
【药材鉴别】:
干燥种皮,多卷成不规则的碎片,外表面棕黑色或黑色,常附有一层灰白色的物质。在较大的碎片中,可见到长环形的种脐。内表面暗灰色至暗棕色,光滑。以干燥、色黑、无杂质者为佳。主产江西,江苏。现今商品穞豆衣(亦称穞豆皮或料豆衣)药材,即为本品。穞豆原出《本草拾遗》,其原植物历代均有考证,但意见不一,尚无结论。
【炮制】:
取黑大豆用清水浸泡,待其发芽后,搓下种皮,晒干。贮藏于干燥处。
【功效主治】:
养血疏风。治阴虚烦热,盗汗,眩晕,头痛。①《纲目》:"生用疗痘疮目翳,捣烂敷小儿尿灰疮。"②《随息居饮食谱》:"止盗汗。"③《饮片新参》:"清脑,疏风热,治头痛。"④《现代实用中药》:"为清凉性滋养强壮药,有解毒利尿作用。"⑤《药材学》:"养血祛风,明目益精。治阴虚烦热,多汗盗汗,头晕,目昏,风痹。"
【性味】:
①《饮片新参》:"微甘,凉。"②《药材学》:"性温,味甘。"
【备注】:
现今商品穞豆衣(亦称穞豆皮或料豆衣)药材,即为本品。穞豆原出《本草拾遗》,其原植物历代均有考证,但意见不一,尚无结论。
【植物形态】:
大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80cm。茎粗壮,密生褐色长硬毛。叶柄长,密生黄色长硬毛;托叶小,披针形;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7-13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两面均有白色长柔毛,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总状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有毛;花萼钏状,萼齿5,披针形,下面1齿最长,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较萼长;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龙骨瓣镰形;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被毛。荚果带状长圆形,略弯,下垂,黄绿色,密生黄色长硬毛。种子2-5颗,黄绿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长约1cm。花期6-7月,果期8-10月。生境分布:全国广泛栽培。
【用药部位】:
为豆科植物大豆黑色的种皮。植物形态详"黑大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