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
喉咙草
【别名】:
佛顶珠、地胡椒、五岳朝天、小虎耳草、铜钱草、白花草、索河花、五朵云、汉先挑草、喉癣草、小一口血、喉蛾草、清明花、白花珍珠草、五角星草、天星草、天吊冬、顶珠草、仙牛桃、金牛草
【汉语拼音】:
hou long cao
【成份】:
全草含皂甙、鞣质酚类物质和糖类,并有生物碱沉淀反应[1]。
【药理作用】:
喉咙草全草乙醇浸出液,经醋酸铅去杂质后之生理盐水溶液,对冷血及温血动物的离体、在体心脏均表现明显的强心作用;对兔、猫静脉注射后血压逐渐升高,死亡前血压下降;对离体家兔肠管和大鼠子宫呈现兴奋作用;对象兔及豚鼠去纤维血均表现较强的溶血现象;如用戊醇及碱式醋酸铅等除去其中所含的皂甙后,对离体蛙、大白鼠心脏及在体豚鼠心脏,仍有明显的强心作用,但所用剂量较前述者有所增加,经处理后的溶液,不含非特异性兴奋心脏的物质,如钙及鞣质,而有糖或其他还原性物质存在。
【功效主治】:
祛风,清热,消肿,解毒。治咽喉肿痛,口疮,赤眼,目翳,正、偏头痛,牙痛,风湿,哮喘,淋、浊、崩、带,疔疮肿毒,跌打,烫伤。①《分类草药性》:"解毒。治蛇伤,诸淋,涂火疔疮,泡酒扫毒除肿。"②《中国药植志》:"治喉痛,跌打损伤。"③《贵州民间方药集》:"新鲜果实液汁点眼,可治眼热,去眼翳;全草,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腰酸背痛;外治蛇咬伤,汤火伤,疔疮。"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偏正头痛,牙痛。"⑤《贵阳民间药草》:"祛风清热,治劳伤腰痛,咽痛口糜。"⑥《四川中药志》:"治遗精,崩症及寒湿带下而虚弱者。"
【性味】:
《贵阳民间药草》:"辛甘,微寒,无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研末掺。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8~15厘米,全体被有白色细柔毛。根出叶丛生,呈莲座状平铺于地上,有细柄;叶片近圆形,径约15毫米,基部略呈心形,边缘呈圆齿状,上面绿色,有时局部带紫红色。花茎自叶丛抽出,3~7枝,顶端有小伞梗5~7,排列为伞形花序;萼绿色,5深裂,裂片卵形,宿存;花冠白色,下部愈合成短管形,上部5裂,向外平展;雄蕊5;子房球形,柱头不明显。蒴果球形,直径2~3毫米,成熟时5瓣裂。种子多数,细小,棕色。花期4月。果期5月。生境分布:生于草地、路旁,牧场上。分布很广,北至河北南至广东、云南,西至四川、青海等地均有野生。
【用药部位】:
为报春花科植物点地梅的全草或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