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参

类别: 补虚药
补虚,温中,安神,定喘。治劳伤体弱,虚寒腹泻,失眠,心悸易惊,咳嗽痰喘,盗汗自汗。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华山参
【别名】: 热参,白毛参,秦参。
【英文名称】: Physochlainae Radix。
【汉语拼音】: huashanshen
【成份】: 含阿托品、东莨菪碱等生物碱,含量0.26%。另含氨基酸、多糖、还原糖、淀粉和甾醇类等。
【加工采集】: 麦收后采挖。
【药材鉴别】: 干燥根呈圆柱形,有时略弯曲,根头部粗,向下渐细,长13~30厘米,粗1~3.5厘米,表面呈棕褐色、棕红色、乃至棕紫色,根的下部多伴有灰黄色。根上通常附有长1~10厘米的根茎;根茎环节明显.根头表面具横纹,根的上部或中部常有1至数个支根。皮孔横生,色淡。栓皮易剥落。折断后断面平坦,呈类白色,形成层环色暗而显著,木质部约为断面的3/4,导管呈放射状排列。臭特殊,味甘苦,略具麻舌感。经炮制过的华山参,表面显示纵条纹样,呈金黄色半透明、灰棕色或棕褐色。以色金黄而条纹细,具糖样气味,味甘而微苦者为佳。
【药理作用】: 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大鼠口服煎剂2克/公斤,其防御性条件反射潜伏期延长;腹腔注射1克/公斤时,除此作用外,大部分动物阳性条件反射破坏,并有部分动物分化抑制解除;腹腔注射1~4克/公斤显著降低大小白鼠和家兔的自由活动,但不降低小鼠的被动活动;狗口服2~5克/公斤,亦有明显镇静作用,但对外界刺激如声音、触觉等还有反应。腹腔注射4克/公斤,能协同硫喷妥钠及水合氯醛对小鼠的催眠、麻醉作用,对抗苯丙胺、咖啡因对小鼠的兴奋活动。但即使腹腔注射10克/公斤,仍不能对抗苯丙胺对小鼠的毒性作用,也不能对抗士的宁、戊四氮对小鼠引起的惊厥,不能对抗去水吗啡对狗引起的呕吐。水或醇提取液皮下注射20~70毫克/公斤对小鼠也有明显镇静作用。②平喘作用水煎剂口服100毫克/公斤有明显的平喘作用(豚鼠组织胺喷雾引喘法),其有效成分似为生物碱。③其他作用水或乙醇提取液均能解除毛果芸香碱引起的离体兔肠之痉挛,也有对抗它所引起的家兔流涎的作用,滴眼时并可扩大家兔瞳孔。
【炮制】: 将根洗净,去粗皮,与适量甘草、麦冬、栀子、冰糖共煮后,晒干用。
【功效主治】: 补虚,温中,安神,定喘。治劳伤体弱,虚寒腹泻,失眠,心悸易惊,咳嗽痰喘,盗汗自汗。
【性味】: 甘微苦涩,性热,有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分。
【禁忌】: 忌铁器、五灵脂、皂荚、黑豆、卤水、藜芦等。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副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煎剂,半数致死量为43g/kg。小鼠ip煎剂的LD50为43g/kg。本品含阿托品因此具有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和毒性反应。
【植物形态】: 华山参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根粗壮,肉质,锥状圆柱形。茎直立,被毛,常数茎丛生。叶互生,卵形、宽卵形或三角状宽卵形,长3~7厘米,基部楔形下延,有时近截形或浅心形,全缘或微波状;叶柄长5~6厘米。伞房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梗长达7厘米,密生白色毛茸;花萼钟形,裂片5,长椭圆形或长三角形,边缘及外面具白色毛茸,在果期膨大成球状的囊:花冠黄绿色,或边缘呈黄绿色,边缘以下呈紫褐色,裂片5,广卵形至三角形,花冠外面及边缘具毛茸;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内下方;子房2室,花柱丝状。蒴果盖裂,包于囊状宿萼内。种子肾形。花期3~5月。果期5~6月。生于山坡、沟谷或草地。分布陕西、山西、河南等地。
【临床应用】: 用量0.1~0.2克,水煎服。临床用治寒痰喘咳、心悸失眠易惊。药理研究表明,具有镇静催眠和平喘等作用。
【用药部位】: 为茄科植物华山参的根。
【来自何书】: 《陕西中草药》
同类补虚药
淫羊藿
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治阳痿不举,小便淋沥,筋骨挛急,半身不遂,腰膝无力,风湿痹痛,四肢不仁。①《本经》: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②《别录》:坚筋骨。消瘰疬、赤痈;下部有疮,洗,出虫。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丈夫绝阳不起,女子绝阴无子,筋骨挛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④《医学入门》:补肾虚,助阳。治偏风手足不遂,四肢皮肤不仁。
甘草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黄芪
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更多同类补虚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