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
黄颔蛇骨
【汉语拼音】:
huanghanshegu
【加工采集】:
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的骨。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phe taeniurus Cope采收和储藏:春至秋季捕捉。加工时取骨晒干。
【功效主治】:
《纲目》:"治久疟,劳疟。炙,入丸、散用。"
【植物形态】:
黑眉锦蛇,体形较大,全长可达2m以上。头颈区分明显,上唇和咽喉部黄色,背面黄绿、灰绿或棕灰色,体前部背正中具黑色梯状横纹,体后黑色纵线延伸至尾末端,眼后具黑色眉纹,腹灰白色,但前端、尾部及体侧为黄色。眶前鳞1(2),其下方常有1-2枚小鳞,眶后鳞2(3);颞鳞2(1、3)+3(4、2、5),上唇鳞4-2-3(3-2-3、5-2-3)式。背鳞25(23)-25(23、21)-19-(17)行,中段9-17行微棱;腹鳞225-267;肛鳞2分,尾下鳞76-122对。生境分布:生活于海拔300-3000m的平原,丘陵及山地。以鼠、鸟、蛙等为食。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用药部位】:
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的骨。动物形态详"黄颔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