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药子

类别: 清热药
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治吐血,衄血,喉痹,瘿气,疮痈瘰疬。①《开宝本草》:"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②《纲目》:"凉血,降火,消虞,解毒。"③《江苏植药志》:"治腰酸痛。"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黄药子
【别名】: 黄药,黄药根,木药子,大苦
【英文名称】: Rhizoma Dioscoreae Bulbiferae。
【汉语拼音】: huang yao zi
【成份】: 半干燥块茎含蔗糖约22.5%、还原糖0.69%、淀粉2.5%、皂甙、鞣质。还含黄独素B,CB,C)与薯蓣皂甙元。野生的含黄独素A,B,C。南京市售商品中不含薯蓣皂甙元但含一种熔点为285~288℃的结晶,含量0.2%。云南师宗样品含薯蓣皂甙元1.69%,楚雄、丽江、蒙自、车里之样品含量甚微。印度产黄独只含痕迹的皂甙,而巴西产的块茎含皂甙5.77%。
【加工采集】: 夏末至冬初均可采挖,以9~11月产者为佳。将块茎挖出,去掉茎叶,洗净泥土,横切成厚约1~1.5厘米之片,晒干。
【药材鉴别】: 干燥的块茎为圆形或类圆形的片子,横径2.5~6厘米,长径4~7厘米,厚0.5~1.5厘米。表面棕黑色,有皱纹,密布短小的支根及黄白色圆形的支根痕,微突起,直径约2毫米,一部分栓皮脱落,脱落后显露淡黄色而光滑的中心柱。切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平滑或呈颗粒状的凹凸不平。质坚脆,易折断,断面子坦或呈颗粒状。气微,味苦。以身干、片大、外皮灰黑色、断面黄白色者为佳。主产湖北、湖南、江苏。此外,河北、山东、浙江、安徽、四川、云南、贵州、福建等地亦产。历代《本草》关于黄药子的原植物,记载不一,且与红药子混而不分。目前商品黄药子,主要为上述品种,虽与多数《本草》所载不类,但与明代《本草原始》所载黄药子之图形及形态描述,完全一致。再证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药用黄药子之标本,亦即此种,可见其使用历史已久。
【药理作用】: ①对甲状腺的影响将含2~10%的黄药子饲料喂养正常大白鼠,4周后对体重及甲状腺功能(基础代谢、甲状腺重量及其含碘量)均无影响;黄药子对硫氧嘧啶与磺胺吡啶等抗甲状腺药物所造成的甲状腺肿(体重、基础代谢率、甲状腺重量及含碘量、血清蛋白结合碘等指标)无影响,而对0.1%硫氰酸钾造成的轻度甲状腺肿有对抗作用,黄药子对缺碘食物所致甲状腺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表现在肿大的甲状腺重量减轻、腺组织和血清蛋白结合碘增加,对大白鼠自发性甲状腺肿亦能改善,黄药子的此项治疗作用可能是其中含碘所致。从湘西购得的黄药子每公斤含碘量14.3毫克,若一个病人每日服黄药子2钱,其中含碘约90微克,比人的日需量高些,无疑会增加甲状腺聚碘,迅速合成甲状腺素,血中甲状腺素浓度增加,抑制垂体前叶分泌过多的促甲状腺素,肿大的甲状腺因之缩小。但用含碘量较高的红药子(与黄药子同科)进行实验,不能解除硫氰酸钾的致甲状腺肿作用。②其他作用黄药子酊剂与煎剂对离体蛙心和在位蛙心均有抑制作用,对离体兔肠亦表现抑制,对未孕家兔与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出现强直性收缩与节律性收缩,对子宫的兴奋作用,可被苯海拉明所取消。黄药子上述作用酊剂较煎剂强而快。黄药子根茎的丙酮提取物注射于大鼠腹腔,可抑制进食。干的气性球根含皂甙,对豚鼠血的溶血指数为1:30。
【炮制】: 拣净杂质,剪去须毛,洗净,润透后切成小块,晒干。
【功效主治】: 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治吐血,衄血,喉痹,瘿气,疮痈瘰疬。①《开宝本草》:"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②《纲目》:"凉血,降火,消虞,解毒。"③《江苏植药志》:"治腰酸痛。"
【性味】: 苦,平。①《日华子本草》:"凉。"②《开宝本草》:"苦,平,无毒。"③《滇南本草》:"性大寒,味苦。"肺;肝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禁忌】: 《本草经疏》:"痈疽已溃不宜服,痈疽发时不焮肿、不渴、色淡、脾胃作泄者,此为阴症,当以内补为急,解毒次之,药子之类宜少服,止可外敷。"
【副作用】: 黄药子对肝肾组织有一定毒性,而且与给药剂量、时间有关,如长时间服用黄药子,对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血清非蛋白氮都有一定毒性,而且与给药剂量、时间有关,如长时间服用黄药子,对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血清非蛋白氮都有一定影响。200%水煎剂半数致死量,口服为79.98g/kg,腹腔注射为25.49g/kg。
【归经】: 归经_肺经
【备注】: (1)本品块茎和零余子,含有毒成分,服过量可引起口、舌、喉等处烧灼痛、流涎、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瞳孔缩小,严重的出现昏迷,呼吸困难和心脏麻痹而死亡。解救方法:洗胃,导泻,内服蛋清或葛粉糊及活性炭;饮糖水或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亦有用绿豆汤内服;或用岗梅半斤,清水5碗煎至2碗饮服。
【植物形态】: 黄独(《唐本草》),又名:土卵(《唐本草》),金线吊虾嫫、山慈姑(《植物名实图考》),零余薯、黄虾蟆、毛卵陀、铁秤陀、黄金山药、金丝吊蛋、薯瓜乳藤、黄座勒、土芋、板薯、淮山薯、苦茅薯、草蔸薯、土首乌、草蔸苕、雷公薯。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块茎单生,球形或圆锥形,直径3~10厘米,外皮暗黑色,密生须根。茎圆柱形,长可达数米,绿色或紫色,光滑无毛;叶腋内有紫棕色的球形或卵形的珠芽。叶互生;叶片广心状卵形,长7~22厘米,宽7~8厘米,先端尾状,基部宽心形,全缘,基出脉7~9条;叶柄扭曲,与叶等长成稍短。花单性,雌雄异株;小花多数,黄白色,呈穗状花序,腋生;花基部均有苞片2,卵形,先端锐尖;雄花花被6片,披针形,雄蕊6,花丝很短;雌花花被6片,披针形,先端钝尖,子房下位,3室,花柱3裂。蒴果下垂,长椭圆形,有3个膜质的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生于山谷、河岸、路旁或杂林边缘。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台湾等地。在河北、山东等地有栽培。本植物的珠芽(黄独零余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临床应用】: ①治疗甲状腺肿对各种类型的甲状腺肿,均有一定效果。制剂用量各地不尽相同,观察对象亦有差异。㈠用黄药子半斤,水煎2次,滤液混合,再加白酒400毫升(不加亦有效),共成2400毫升.每次5毫升,每日2次,饭后服。或将黄药子研粉,每日3分,分服或顿服。10天为一疗程,停药3~5日再行第二、三疗程。治疗Ⅰ~Ⅳ度的地方性甲状腺肿127例,服药月余后,全部患者颈围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治愈率为67.8%。㈡用未经炮制的黄药子炖服,每日5钱,连服5~8周。观察25例甲状腺腺瘤,治疗后3例腺瘤完全消失,17例肿物显著缩小,1例停药后复发,但再次治疗,仍有效果。部分病例服药后诉口干。㈢黄药子漫酒(每升浸液含生药200克),每日100毫升分3~4次服。一般腺瘤总量用至2升左右即足,腺癌应服3个月以上。治疗甲状腺腺瘤7例,甲状腺癌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性质不明的甲状腺肿2例,除3例无效外,其余均消退一半以上(平均颈围直径缩小25%以上),其中6例消退80%以上或完全消失。副反应:2例有消化道反应,恶心严重,影响服药;2例因肝细胞损害出现黄疸,多因剂量过大所致。故服药总量达3升时应停服10天,并检查肝功能情况,若出现黄疸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认为黄药子酒对甲状腺瘤似能部分代替手术摘除,对于甲状腺癌,配合手术治疗,可提高疗效。㈣将黄药子制成流浸膏,每日3~6毫升(每3毫升相当于原生药1钱),分3次于食后服。治疗甲状腺中毒症26例,4例临床症状于用药后2~3天消失。21例平均于用药后4~6天显著进步,1例无效。大部分病例基础代谢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颈围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各地经验均证明,疗效与年龄、病程有关。年龄较轻、病程较短的,疗效较好。②治疗百日咳取鲜黄独根块或果实3~5钱(3~5岁小儿用量),加冰糖3钱炖服。日服1剂,治疗50余例均痊愈。另有用黄药子果(切片)3~5钱,加水400毫升,冰糖适量炖服,每日2次,用于镇咳有良好效果。观察78例咳嗽患者,痊愈69例。好转7例,无效2例。一般服药1~2天即可奏效,顽固性干咳可连服4天。对炎症明显的咳嗽患者,宜酌情加用抗感染药。。③治疗食道癌、胃癌取黄药子10两,以62度白酒浸泡。日服浸液50~100毫升。分数次服。治疗食道癌及其他消化系统癌症28例,用药后18例自觉症状基本好转,其余亦明显好转。个别服药酒后,发现对肝脏有不良影响。又报道以黄药子针剂治疗食道癌、胃癌23例,对控制症状、改善病情有一定效果。
【用药部位】: 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茎。
【来自何书】: 《本草图经》
更多合适的中成药
同类清热药
决明子
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 ①《本经):"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②《别录》:"疗唇口青。" ③《药性论》:"利五脏,除肝家热。" ④《日华子本草》:"助肝气,益精水;调末涂,消肿毒,熁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衄;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 ⑤《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 ⑥《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五疳,擦癣癞。" ⑦《医林纂要》:"泻邪水。" ⑧《湖南药物志):"明目,利尿。治昏眩,脚气,浮肿,肺痈,胸痹。" 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肝炎,肝硬化腹水,高血压,小儿疳积,夜盲,风热眼痛,习惯性便秘。"
连翘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①《本经》:"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②《别录》:"去白虫。"③《药性论》:"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④《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⑤李杲:"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⑥王好古:"治耳聋浑浑焞焞。"
灯笼草
清热,行气,止痛,消肿。治感冒,痄腮,喉痛,咳嗽,腹胀,疝气,天疱疮。①《陆川本草》:"行气,消胀,利尿。治腹胀,睾丸炎,疝气。"②《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杀虫,止痛消肿。治热眼,喉痛,咳嗽;外敷毒疮,并熏洗阴囊肿大。"③《生草药手册》:"内服治伤寒或小肠疝气。外洗治天疱疮。"④《中国药植图鉴》:"功同酸浆。"⑤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发热,腮腺炎,支气管炎,疱疹,疖疮,疝气痛。"
更多同类清热药
用药咨询
【黄药子外敷治甲状腺结节?】
【黄药子外敷治甲状腺结节?】黄药子外敷治甲状腺结节的说法不准确,因为黄药子没有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作用。如果患者出现甲状腺结节,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1.原因:黄药子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乳蛾、瘰疬等病症,并没有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而甲状腺结节是指在甲状腺内的肿块,可随吞咽动作随甲状腺而上下移动,多考虑与碘缺乏、遗传等因素有关。2.治疗方法:对于体积较小的良性甲状腺结节,如果没有引起明显的不适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定期复查即可。但如果结节体积较大,压迫到气管或食道,则需要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对于恶性甲状腺结节,则需要遵医嘱使用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必要时还需要配合化疗等方式辅助治疗。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健康,可以适当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也可以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如苹果、西红柿等,有利于身体健康。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以免加重病情。
【黄药子外敷甲状腺结节?】
【黄药子外敷甲状腺结节?】黄药子外敷甲状腺结节,通常是指使用中药黄药子治疗甲状腺结节。黄药子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可以用于辅助治疗甲状腺结节。一、作用1.清热解毒:黄药子味苦,性寒,归肺、脾经,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痈疽疔疮、乳痈、瘰疬痰核等症状,对于甲状腺结节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2.消肿止痛:黄药子还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从而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二、注意事项需要注意的是,黄药子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不可盲目自行用药或更改剂量,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另外,孕妇以及阴虚血少者要禁止服用此药,以免对身体造成损伤。同时,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影响药效。
[黄药子治疗甲亢?]
[黄药子治疗甲亢?]黄药子治疗甲亢的说法不正确,黄药子一般不能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1.可以:如果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出现心烦失眠、口干咽燥等症状,并且在服用其他药物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黄药子进行治疗,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2.不可以:但如果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并且对黄药子过敏,则不建议服用黄药子进行治疗,以免引起身体不适症状加重病情。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孕妇以及哺乳期妇女要禁止服用黄药子,以免影响胎儿生长发育或导致婴儿出现不良反应。同时,还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花椒等。
相关文章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