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珠子草

类别: 消食药
①《南宁市药物志》:"全草:消食,退翳。治疳积及疳积入眼。"②《广西药植名录》:"全草:补脾胃,治淋病,骨哽喉,小儿疳积。根:治乳房脓肿。"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黄珠子草
【别名】: 珍珠草、鱼骨草、日开夜闭(《南宁市药物志》),地珍珠、假芋(《广西药植名录》)。
【汉语拼音】: huangzhuzicao
【加工采集】: 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功效主治】: ①《南宁市药物志》:"全草:消食,退翳。治疳积及疳积入眼。"②《广西药植名录》:"全草:补脾胃,治淋病,骨哽喉,小儿疳积。根:治乳房脓肿。"
【性味】: ①《南宁市药物志》:"甘苦。"②《广西中药志》:"甘,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归经】: 脾经
【植物形态】: 黄珠子草一年生草本,高约40厘米,秃净。茎基部木质化,表面带紫色,叶互生,2列,线状长圆形,长1.3~2.5厘米,宽3~5毫米,先端急尖,基部近圆钝,全缘;叶柄短,长不及1毫米,托叶2枚,卵状披针形,褐红色。花小,单性同株,单生或簇生于叶腋;雄花具短柄,萼片6,两轮,矩圆形,内轮较外轮大,黄绿色;花瓣缺如;雄蕊3,花药2室,蜜腺6枚;雌花具柄,长约1毫米,花后伸长,萼6裂,裂片矩圆形,长约1毫米,反展;子房3室,有3条纵槽和小疣状突起,花柱3枚,柱头2裂、蒴果球形,紫红色,平滑,3裂。种子褐棕色,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生于田野湿润处。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用药部位】: 为大戟科植物黄珠子草的全草或根。
【来自何书】: 《广西中药志》
同类消食药
鸡内金
消积滞,健脾胃。治食积胀满,呕吐反胃,泻痢,疳积,消渴,遗溺,喉痹乳蛾,牙疳口疮。①《本经》:"主泄利。"②《别录》:"主小便利,遗溺,除热止烦。"③《日华子本草》:"止泄精,并尿血、崩中、带下、肠风、泻痢。"④《滇南本草》:"宽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儿乳食结滞,肚大筋青,痞积疳积。"⑤《纲目》:"治小儿食疟,疗大人(小便)淋漓、反胃,消酒积,主喉闭、乳蛾,一切口疮,牙疳诸疮。"⑥《本草述》:"治消瘅。"⑦《本经逢原》:"治眼目障翳。"⑧《本草再新》:"化痰,理气,利湿。"⑨《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痃癣癥瘕,通经闭。"⑩《陆川本草》:"生肌收口。治消化性溃疡。"
山楂
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治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烷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 ①陶弘景:"煮汁洗漆疮。" ②《唐本草》:"汁服主利,洗头及身上疮痒。" ③《本草图经》:"治痢疾及腰疼。" ④《履巉岩本草》:"能消食。" ⑤《日用本草》:"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 ⑥《滇南本草》:"消肉积滞,下气;治吞酸,积块。" ⑦《本草蒙筌》:"行结气,疗颓疝。" ⑧宁原《食鉴本草》:"化血块,气块,活血。" ⑨《纲目》:"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 ⑩《本草再新》:"治脾虚湿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 ⑾《本草撮要》:"冻疮涂之。"
刺梨
健胃,消食。治食积饱胀。①《贵州民间方药集》:"健胃,消食积饱胀,并滋补强壮。"②《四川中药志》:"解暑,消食。"
更多同类消食药
用药咨询
黄珠子草药的作用和功效
黄珠子草药一般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和功效。黄珠子草药在临床上对于治疗热病烦渴、阴虚咳嗽有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也可以用于治疗暑热伤津、头晕、目眩等症。黄珠子还有舒筋活络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关节肿痛、胃痛等症,都有比较好的疗效。建议患者适量服用,能够缓解关节红肿、关节疼痛等症状。
黄珠子草药的作用和功效
黄珠子草具有促进患者消化的效果和功能,可用于治疗淋病,补胃健脾,对儿童积食有良好疗效。通常可以把它放在沸水中,或者把外用药物捣碎。这取决于患者要治疗什么样的疾病以及采取的措施,建议最的指导下服用。黄珍珠草一般分布在广东、广西等地,非常喜欢在潮湿的田野里生长。黄珠子草对婴儿营养不良有良好疗效,对乳腺脓肿也有作用。
黄珠子草的功效与作用?
黄珠子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痈肿疮毒、湿热淋痛、血淋等病症。黄珠子草为景天科植物垂珠草的全草,味甘、淡,性寒,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痈肿疮毒、湿热淋痛、血淋等病症。黄珠子草可内服也可外用,内服可煎汤,或入丸、散,外用可捣敷。需要注意的是,黄珠子草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同时,孕妇忌用,以免引起流产。如果用药期间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前往医院就诊。
相关文章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