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目

类别: 利水渗湿
治水肿胀满,痰饮喘逆。①陶弘景:"去水。"②《唐本草》:"主水,腹胀满,利小便。"③《本草衍义》:"治盗汗。又治水蛊。"④《本草蒙筌》:"定痰喘。"⑤《本草备要》:"治胀,定喘,及肾虚耳鸣。"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椒目
【别名】: 川椒目(《赤水玄珠》)。
【汉语拼音】: jiaomu
【加工采集】: 为芸香科植物花椒1.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或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 Zucc.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2.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 Zucc.采收和储藏:9-10月果实成熟时采摘,待果实开裂,果皮与种子分开时,取出种子。
【药材鉴别】: 干燥的种子呈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约3~5毫米,表面黑色有光泽,有时表皮巳脱落,露出黑色网状纹理。种皮质坚硬,剥离后,可见乳白色的胚乳及子叶。气香,味辛辣。除上述品种外,同属植物香椒子的种子亦同等使用。
【炮制】: 筛去灰屑,拣去杂质,炒出汗(油)用。
【功效主治】: 治水肿胀满,痰饮喘逆。①陶弘景:"去水。"②《唐本草》:"主水,腹胀满,利小便。"③《本草衍义》:"治盗汗。又治水蛊。"④《本草蒙筌》:"定痰喘。"⑤《本草备要》:"治胀,定喘,及肾虚耳鸣。"
【性味】: 苦辛,寒,有毒。①陶弘景:"冷。"②《药性论》:"味苦辛,有小毒。"③《唐本草》:"苦,寒,无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8分;或入丸、散。
【禁忌】: 阴虚火旺者忌服。
【归经】: 脾;膀胱经
【备注】: 除上述品种外,同属植物香椒子的种子亦同等使用。
【植物形态】: 1.花椒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m。具香气。茎干通常有增大的皮剥,当年生枝具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腹面两侧有狭小的叶翼,背面散生向上弯的小皮刺;叶柄两侧常有一对扁平基部特宽的皮刺;小叶无柄;叶片5-11,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l.5-7cm,宽1-3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通常微凹,基部楔尖,边缘具钝锯齿或为波状圆锯齿,齿缝处有大而透明的腺点,上面无刺毛,下面中脉常有斜向上生的小皮刺,基部两例被一簇锈褐色长柔毛,纸质。聚伞圆锥花序顶生,长2-6cm,花轴密被短毛,花枝扩展;苞片细小,早落;花单性,花被片4-8,一轮,狭三角形或披针形,长1-2mm;雄花雄蕊4-8,通常5-7;雌花心皮4-6,通常3-4,无子房柄,花柱外弯,柱头头状。成熟心皮通常2-3,蓇葖果球形,红色或紫红色,密生粗大而凸出的腺点。种子卵圆形,直径约3.5mm,有光泽。花期4-6月,果期9-10月。2.与前种的区别在于:小叶片15-21,对生或近对生,呈不对称的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3.5cm,宽0.5-1cm;主脉下陷,例脉不明显。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花被明显分为花萼和花瓣,排成两轮;无子房柄,蓇葖果表面草绿色、黄绿色至暗绿色,表面有细皱纹,腺点色深,呈点状下陷,先端有极短的喙状尖。花期8-9月;果期10-11月。生境分布:1.喜生于阳光充足、温暖肥沃处,也有栽培。2.生于林缘、灌丛或坡地石旁。资源分布:1.分布于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西藏等地。2.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临床应用】: 用于平喘将椒目研粉过筛,装胶囊或制成片剂内服,每日2~3次,每次量相当于生药1~1.5钱。观察108例气喘患者(绝大部分系慢性喘息性气管炎),以3天(38例)或10天(65例)为一疗程。结果平均有效率为94.2%,显效以上占40.8%。对咳、痰、喘的有效率分别为82.8%、72.3%、93.2%,以平喘疗效最高,平均显效以上达64.1%。10天一疗程者其疗效比3天一疗程明显增高。药效维持时间据21例观察,最短3小时,最长24小时。副作用:少数有头昏、恶心、痰血、热感,但不影响服药。
【用药部位】: 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种子。植物形态详"花椒"条。
【来自何书】: 《本草经集注》
更多合适的中成药
同类利水渗湿药
千金藤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治疟疾,痢疾,风湿痹痛,水肿,淋浊,咽喉肿痛,痈肿,疮疖。①《本草拾遗》:"主霍乱中恶,天行虚劳,瘴疟,痰嗽不利,肿疽,犬毒,癞,杂疹悉主之。"②《湖南药物志》:"消肿止痛。"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活络,清热解毒,收敛止血。治风湿性关节炎,偏瘫,多发性疖肿,痢疾,毒蛇咬伤,子宫脱垂,咯血。"④《四川常用中草药》:"利尿,定痛,祛风。治心胃痛,腹中痞块,水肿,风肿,痈肿恶疮。"⑤江西《草药手册》:"清下部湿热,治下部湿疮。"⑥《福建中草药》:"清热泻火,利湿消肿。治咽喉肿痛,湿热淋浊。"
茯苓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黄瓜
除热,利水,解毒。治烦渴,咽喉肿痛,火眼,汤火伤。①《日用本草》:"除胸中热,解烦渴,利水道。"②《滇南本草》:"解疮癣热毒,消烦渴。"③《陆川本草》:"治热病身热、口渴,烫伤;瓜干陈久者,补脾气,止腹泻。"
更多同类利水渗湿药
用药咨询
椒目散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椒目散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具有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不利的作用。椒目散主要由椒目、车前子、黄芩、木通、大黄、滑石、防风、甘草等药物组成,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症状。椒目散中的椒目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状。车前子具有清热利尿通淋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热淋、小便不利、淋浊等症状。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湿热痞满、泻痢、黄疸、高热烦渴、肺热咳嗽等症状。木通具有清心火、利水通淋、除烦止渴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热淋、心烦尿赤、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症状。滑石具有清热利尿通淋、除烦止渴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热淋、石淋、小便不利、热毒疮疡、湿疹等症状。防风具有解表、祛风、止痉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感冒、风疹、荨麻疹、湿疹、瘙痒等症状。患者在服用椒目散时,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或者芥末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此外,还需避免与滋补性中药同时服用,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患者服用上述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椒目煎的功效与作用
椒目一般是指椒目。椒目一般具有祛风除湿、利水消肿、止咳化痰、润肠通便、杀虫止痒等功效,对于风湿痹痛、小便不利、咳嗽、气喘、蛔虫病等病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椒目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花椒的种子,其味苦、性温,归肾、膀胱经,具有祛风除湿、利水消肿、止咳化痰、润肠通便、杀虫止痒等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小便不利、咳嗽、气喘、蛔虫病、腹痛、蛔虫病等病症。此外,椒目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钾、钙、磷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利于身体健康。椒目通常可用于煎汤内服,也可以入丸、散服用,还可以捣敷或研末调敷外用。患者出现上述适应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椒目进行治疗,有利于病情恢复。需要注意的是,椒目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此外,椒目不宜与洋葱、大蒜等食物同食,以免影响椒目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食用椒目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椒目的功效与作用?
椒目具有散瘀止痛、消肿利尿的功效与作用。椒目是芸香科植物花椒或青椒的种子,是一种常见的调味食品,味辛,性热。椒目有散瘀止痛、消肿利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牙痛、风湿痹痛、腹痛、痢疾、喉痛、痈肿等病症。椒目还具有祛痰、止咳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咳嗽痰多、感冒、哮喘等病症。需要注意的是,椒目不宜多食,食用过多可能会导致上火,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大便干结等症状。椒目还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食用过多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椒目,以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关文章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