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份】:
因原料、酿造、加工、贮藏等等条件之不同,酒的名色极多,其成分亦差异甚大。在制法上,酒可分为蒸馏酒(例如高梁洒、烧酒)与非蒸馏酒(例如绍兴酒、葡萄酒)两大类,凡酒类都含乙醇。蒸馏酒除乙醇的含量高于非蒸馏酒外,尚含高级醇类、脂肪酸类,酯类、醛类等;又含少量挥发酸和不挥发酸;糖类常不存在,或只存少量。高梁酒(东北产)的总酸中,68.22%为乙酸,28.68%为丁酸,0.58%为甲酸;酯类中有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戊酯、丁酸戊酯。另有微量的缬草酸、己酸、辛酸、壬酸、癸酸及月桂酸等酸的酯类;又含少量戊醇(最多)、丁醇、丙醇。绍兴酒的成分为水、乙醇、麦芽糖、葡萄糖、糊精、甘油、酸类、含氮物质等。在酸类中有乙酸、乳酸、氨基酸、琥珀酸等。另外尚有酯类,醛类、矿物质等。葡萄酒除含水分、乙醇(普通赤葡萄酒含8%左右,白葡萄酒含7%左右)外,又含酸类、甘油、转化糖、葡萄糖、糊精、树胶、无机盐等。在酸类中。挥发酸有甲酸、乙酸,不挥发酸有酒石酸、苹果酸、琥珀酸、鞣酸、乳酸。乳酸不易挥发,但可随水汽而挥发。又赤葡萄酒的色素有红色的锦葵花素-3-葡萄糖甙及其甙元锦葵花素,其他色素尚有槲皮素的糖甙等。
【加工采集】:
为高梁、大麦、米、甘薯、玉米、葡萄等为原料酿制而成的饮料。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ine
【药理作用】:
①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酒为含乙醇的饮料。乙醇对中枢的作用基本上与麻醉药相似,但由于它引起的兴奋期太长,大量则导致延脑麻痹而安全度不够,因而不能作为麻醉药。乙醇之兴奋并非真兴奋,乃大脑抑制功能减弱之结果。此时饮者丧失了其由教育和经验而来之谦虚和自制,同时其辨别力、记忆力、集中力及理解力亦减弱或消失;视力(中枢性)也常出现障碍。②循环系统中等量乙醇可扩张皮肤血管,故常致皮肤发红而有温暖感。但如恃为御寒药,实属不当。因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鸡皮疙瘩)为一种保护性反射;饮酒后抑制了血管运动中枢,皮肤血管扩张而使大量的热量损失,更增加冻死的危险性。中等量对心脏功能并无明显影响。大量则可麻痹延脑中枢而导致循环虚脱。慢性酒精中毒之心血管障碍,有人认为与营养不良或维生素缺乏有关。③消化系统饮乙醇含量较低之酒类(10%上下),可增加胃液分泌,胃酸分泌也增加,故溃疡病患者应禁酒类。小量低浓度的乙醇尚能增加胃的吸收机能。更高浓度(20%以上)乙醇内服则抑制胃液分泌,减弱胃蛋白酶活性。40%以上则对胃粘膜有强烈刺激,喜饮烈性酒者多患慢性胃炎。乙醇内服时所见的恶心、呕吐,主要是由其在体内氧化的中间产物-乙醛刺激了呕吐中枢所引起。④局部作用乙醇局部涂擦于皮肤,可加速热的挥发,故有冷感,可用于高热病人。高浓度乙醇能使细胞原浆脱水并发生沉淀,故有收敛及刺激作用。其杀菌作用以70%者作用最强,低于60%或高于80%者功效皆较低。⑤体内过程乙醇在胃肠道中吸收迅速,一般约有20%在胃中吸收,其余在小肠中吸收。空胃时吸收最多,CO2可促进其吸收。乙醇浓度较低之酒类,易于吸收,高浓度者吸收反较缓慢。进入体内之乙醇约有90~98%被完全氧化,放出高达7.1千卡/克的能量(介子脂肪与碳水化物之间),可为机体所利用。成人一般1小时可氧化乙醇9~15毫升(约10毫升),曾有报告1天内最多氧化380毫升者。此氧化速度常较恒定,不受血中浓度高低之影响。大量饮酒,超过此速度,即蓄积而造成中毒。未被氧化的2~10%乙醇,主要通过肾、肺排出。其他如汗、泪、胆汁、唾液也有微量排出。
【功效主治】:
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治风寒痹痛,筋脉挛急,胸痹,心腹冷痛。①《别录》:"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②孟诜:"远脉,养脾气,扶肝。"③《本草拾遗》:"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④《日华子本草》:"除风及下气。"⑤《饮膳正要》:"阿刺吉酒,主消冷坚积,去寒气。"⑥《品汇精要》:"解一切蔬菜毒。"⑦《纲目》:"米酒,解马肉、桐油毒,热饮之甚良。""老酒,和血养气,暖胃辟寒。""烧酒,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治霍乱,疟疾,噎膈,心腹冷痛,阴毒欲死,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洗赤目肿痛。"⑧《医林纂要》:"散水,和血,行气,助肾兴阳,发汗。"
【性味】:
甘苦辛,温,有毒。①《别录》:"味苦甘辛,大热,有毒。"②《本经逢原》:"新者有毒,陈者无毒。"
【用法用量】:
内服:温饮、和药同煎或浸药。外用:淋洗、漱口或摩擦。
【禁忌】:
阴虚、失血及湿热甚者忌服。①《千金·食治》:"黄帝云,?下后饮酒者,膈上变为伏热;食生菜饮酒,莫炙腹,令人肠结。扁鹊云,久饮酒者腐肠烂胃,溃髓蒸筋,伤神损寿;醉当风卧,以扇自扇,成恶风;醉以冷水洗浴,成疼痹;饱食讫,多饮水及酒,成痞僻。"②孙思邈:"空腹饮酒醉必患呕逆。"③孟诜:"久饮,软筋骨,醉卧当风,则成癜风。"④《本草拾遗》:"米酒不可合乳饮之,令人气结。凡酒忌诸甜物。"⑤《纲目》:"畏枳椇、葛花、赤豆花、绿豆粉者,寒胜
【副作用】:
①急性中毒:轻者不过兴奋及呕吐,不需特殊治疗。重者陷入昏睡状态,应洗胃或注射咖啡因,也可用麻黄碱、苯丙胺等,并注意保温。②慢性中毒:嗜酒成癖者对乙醇产生耐受性,饮量渐大,但有一定限度,一般只超过正常3~4倍,这是和吗啡不能比拟的。耐受性的发生,一般认为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感受性降低之故。戒除时一般不产生戒断现象。共症状除精神方面之震颤性谵妄、智力减退等外,并可见慢性胃炎,肝、心、肾等变性,肝硬变、多发性神经炎、视神经炎等发病率也较高。凡有酒癖者,时常以酒为其主要的能量来源,非常不注意饮食,结果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尤其是硫胺和烟酸,这都是促成精神上及器官上产生障碍的重要因素。
【临床应用】:
治疗产后单纯性腹泻取黄酒0.5斤,煮沸后加红糖4两,继续煮2~3分钟,待凉,顿服或两次分服(间隔3~4小时)。共治14例。痊愈10例,停药后自愈1例,症状减轻2例,效果不明1例。有的服药3天内痊愈。治程中仅1例诉轻度头晕,余均正常。
【用药部位】:
为米、麦、黍、高梁等和曲酿成的一种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