穬麦蘖

类别: 消食药
消食,和中。治食积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①《别录》:"消食和中。"②《药性论》:"破冷气,去心腹胀满。"③《日华子本草》:"开胃,止霍乱,除烦闷,消痰饮,破癥积,能催生落胎。"④张元素:"补脾胃虚,宽肠下气,腹鸣者用之。"⑤《纲目》:"消化一切米面诸果食积。"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穬麦蘖
【别名】: 麦芽(《纲目》)。
【汉语拼音】: kuangmainie
【加工采集】: 为禾本科植物裸麦的发芽颖果。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ordeum vulgare L.var. nudum Hook.f.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发芽,但以春、秋季为宜,晒干。
【功效主治】: 消食,和中。治食积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①《别录》:"消食和中。"②《药性论》:"破冷气,去心腹胀满。"③《日华子本草》:"开胃,止霍乱,除烦闷,消痰饮,破癥积,能催生落胎。"④张元素:"补脾胃虚,宽肠下气,腹鸣者用之。"⑤《纲目》:"消化一切米面诸果食积。"
【性味】: ①《别录》:"温。"②《纲目》:"咸,温,无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禁忌】: 孕妇慎服。
【植物形态】: 裸麦,又名:穬麦(《别录》),草麦(《山西通志》)。一年生草本,高100~120厘米。秆直立,光滑,具4~5节。叶鞘光滑,大部短于节间或最基部者长于节间,先端两侧具有叶耳;叶舌膜质,长1~2毫米;叶片长9~23厘米,宽8~16毫米,微粗糙。穗状花序直立,呈四棱形,成熟后黄棕色或带紫色,长4~8厘米(芒除外),宽1.8~2厘米;小穗长约1厘米;颖基部线形,稀被短柔毛,先端狭窄呈芒状,芒细弱,长约1厘米;外稃光滑,仅顶部具短硬毛,先端延伸成芒;芒粗糙,强壮,基部扁,长10~13厘米。成熟后的颖果肥大易脱落,长约7毫米,径约3毫米。我国西部常有救培。
【用药部位】: 为禾本科植物裸麦的发芽颖果。
【来自何书】: 《别录》
同类消食药
鸡内金
消积滞,健脾胃。治食积胀满,呕吐反胃,泻痢,疳积,消渴,遗溺,喉痹乳蛾,牙疳口疮。①《本经》:"主泄利。"②《别录》:"主小便利,遗溺,除热止烦。"③《日华子本草》:"止泄精,并尿血、崩中、带下、肠风、泻痢。"④《滇南本草》:"宽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儿乳食结滞,肚大筋青,痞积疳积。"⑤《纲目》:"治小儿食疟,疗大人(小便)淋漓、反胃,消酒积,主喉闭、乳蛾,一切口疮,牙疳诸疮。"⑥《本草述》:"治消瘅。"⑦《本经逢原》:"治眼目障翳。"⑧《本草再新》:"化痰,理气,利湿。"⑨《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痃癣癥瘕,通经闭。"⑩《陆川本草》:"生肌收口。治消化性溃疡。"
山楂
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治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烷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 ①陶弘景:"煮汁洗漆疮。" ②《唐本草》:"汁服主利,洗头及身上疮痒。" ③《本草图经》:"治痢疾及腰疼。" ④《履巉岩本草》:"能消食。" ⑤《日用本草》:"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 ⑥《滇南本草》:"消肉积滞,下气;治吞酸,积块。" ⑦《本草蒙筌》:"行结气,疗颓疝。" ⑧宁原《食鉴本草》:"化血块,气块,活血。" ⑨《纲目》:"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 ⑩《本草再新》:"治脾虚湿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 ⑾《本草撮要》:"冻疮涂之。"
刺梨
健胃,消食。治食积饱胀。①《贵州民间方药集》:"健胃,消食积饱胀,并滋补强壮。"②《四川中药志》:"解暑,消食。"
更多同类消食药
用药咨询
小蘖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包括饮食、卫生、休息、锻炼、按时服药等。1、饮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大量摄入含有咖啡因的饮品,例如咖啡、浓茶等,还需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或者是芥末等,以免导致病情加重,不利于疾病恢复。2、卫生患者还需注意卫生,勤洗澡,勤换洗衣物,避免穿紧身的衣服,以免导致局部出汗,加重病情。另外,患者还需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以免影响病情恢复。3、休息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免导致免疫力下降,还需注意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导致病情加重。4、锻炼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体育锻炼,例如慢走、快走或者是打太极等,能够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但需要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导致病情加重。5、按时服药患者还需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自行更改药物剂量或者是停药,以免导致病情加重,不利于病情恢复。此外,患者还需注意避免吸烟、酗酒等,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小蘖的功效
小蘖具有利水消肿、解毒杀虫、止痒、镇痛、抗炎等功效作用。本品属于中药材,使用时需谨慎,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1.利水消肿利水消肿是因为小檗碱具有促进尿液排出的作用。通过增加排尿量来降低体内液体积聚,从而缓解水肿症状。可遵医嘱服用。2.解毒杀虫解毒杀虫是由于小檗碱能够中和毒素并抑制某些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对于食物中毒、皮肤感染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内服外用皆可。3.止痒因为小檗碱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能减轻炎症反应,进而达到止痒的目的。可用于治疗荨麻疹、湿疹等引起的瘙痒。按医嘱进行外敷或口服。4.镇痛镇痛可能是小檗碱对神经细胞膜产生稳定作用,减少神经冲动传递,从而起到镇痛的效果。对于轻度到中度疼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可根据需要适量使用。5.抗炎抗炎作用源于小檗碱可以抑制白细胞迁移和释放促炎介质,如前列腺素E2。适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炎症反应,如关节炎、胃炎等。剂量及频次需遵照医师指导。上述提及的所有药物均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患者在使用小蘖时应注意可能出现的消化道不适,及时停药并向医生咨询。
黄蘖功能是什么
黄蘖具有清热燥湿、敛疮、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黄水淋漓、臁疮、牙痛等症。使用时需注意剂量控制,避免长期大量使用以防出现不良反应。黄蘖可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黄水淋漓、臁疮、牙痛等症状,其具有清热燥湿、敛疮、止痛的作用。黄蘖适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黄水淋漓、臁疮、牙痛等病症,其中湿热泻痢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粪便黏液带血;黄水淋漓则指尿道口流出黄色液体;臁疮为皮肤慢性溃疡,反复发作于下肢;牙痛可伴随牙齿敏感、咀嚼困难等情况发生。针对上述症状,可以通过常规体检、血常规、尿常规以及大便常规化验来评估身体状况。必要时还可进行细菌培养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情况。对于上述症状,可以采用中药外敷的方式进行治疗,如将适量的黄蘖研磨成粉末后加醋调匀,然后外敷于患处。此外还可以遵医嘱服用清热解毒类药物进行调理,比如金银花露、蒲公英颗粒等。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夏季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以免加重病情。同时还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