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芦

类别: 涌吐药
吐风痰,杀虫毒。治中风痰涌,风痫癫疾,黄疸,久疟,泄痢,头痛,喉痹,鼻息,疥癣,恶疮。用于中风、癫痫、喉痹症见痰涎涌盛。用于疥癣秃疮。此外,以本品研末外渗,有灭虱功效。又近用以杀灭蚊蝇及其幼虫,也作农药杀虫剂及兽医作催吐药使用。①《本经》:"主蛊毒,咳逆,泄痢,肠澼,头疡,疥瘙,恶疮,杀诸虫毒,去死肌。"②《别录》:"疗哕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马刀,烂疮。"③《药性论》:"主上气,去积年脓血泄痢。治恶风疮、疥癣、头秃,杀虫。"④《本草图经》:"大吐上膈风涎,暗风痫病,小儿鰕齁;用钱匕一字则恶吐人,又用通顶,令人嚏。"⑤《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治毒蛇咬伤及杀虫用。"
举报/反馈
入药方剂
丹砂丸
主治: 蛊毒。
组成: 雄黄半两(细研),朱砂半两,藜芦1分(去芦头,微炙),鬼臼1分(去须),巴豆1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藜芦丸
主治: 诸疰,及冷痰、痰饮、宿酒癖疰。
组成: 藜芦1两(去芦头,微炙),皂荚3分(去黑皮,涂酥,炙焦黄,去子),桔梗3分(去芦头),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巴豆1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藜芦膏
主治: 瘑疮痒痛,黄水浸淫。
组成: 藜芦1两,苦参1两,猪脂半斤。
藜芦散
主治: 牙齿疼痛。
组成: 藜芦(去芦头)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麝香1分(研)。
藜芦散
主治: 虫牙疼痛。
组成: 藜芦(为末)。
藜芦丸
主治: 伤寒得病1日已上,4日已来,不得吐。
组成: 藜芦1两,附子1两。
藜芦散
主治: 秃疮。
组成: 贯众1两,藜芦2钱,漏芦3钱。
丹砂丸
主治: 大风癞病。
组成: 朱砂半两(细研),水银半两(以少枣瓤研令星尽),桂心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石菖蒲半两,柏子仁半两,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藜芦半两(去芦头)。
藜芦膏
主治: 疮疥。
组成: 藜芦(去芦头)1两半,石硫黄(研)半两,猪牙皂荚半两,乳香半两(研),附子1分,杏仁(去皮,研)3两,腻粉1分,巴豆(去壳,研)半分,猪胆2枚,酥2两,白矾(研)1分,猪脂5两。
漏芦膏
主治: 一切癣。
组成: 漏芦1两,地榆1两,附子(去皮脐)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1两,藜芦(去芦头)半两,木通半两,莽草半两,白芷半两,吴茱萸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蜀椒(去目并合口)2两,蜡2两,清油1斤。
用药咨询
三叉神经痛能喝白藜芦醇
三叉神经痛患者通常能喝白藜芦醇,但是需要适量。白藜芦醇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作用,可以辅助改善三叉神经痛的症状。三叉神经痛属于一种周围性神经疾病,可能与脑血管疾病有关,也有可能是颅内肿瘤导致的。发病时可能会出现一侧面部疼痛的情况,而且还会伴有流泪、流涎等症状。此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卡马西平片、苯妥英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也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神经内科,通过微血管减压术的方式进行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健康,尽量以清淡为主,不建议吃辣椒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同时还要调整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地熬夜。
白藜芦醇能治疗三叉神经痛
白藜芦醇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作用。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白藜芦醇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但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三叉神经痛是由于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等因素引起的面部疼痛性疾病,可能与外伤、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阵发性剧痛的情况,还可能会伴有感觉异常的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卡马西平片、加巴喷丁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也可以遵医嘱服用苯妥英钠片、普瑞巴林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还要注意平时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地熬夜。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党参反藜芦吗
通常情况下,党参不会反藜芦。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具有补脾益肺、生津养血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肺虚喘咳、津伤口渴、血虚体弱等病症。而藜芦味苦,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热病烦渴、肺热喘咳、虫积腹痛等病症。两者药性并无冲突,通常可以遵医嘱同时服用。建议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不可以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停药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