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花

类别: 祛风湿
祛风,利湿,止血,散瘀。治风水,黄疸,咳血,吐血,便血,血淋,妇女经闭,齿痛。①《本经》:"主风水,黄疸,面热黑。"②《滇南本草图说》:"治吐血,咯血,咳血,唾血,下血,血淋,一切血症。"③《品汇精要》:"主齿痛。"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柳花
【别名】: 杨花(《摘元方》),柳椹(《岣嵝神书》),柳蕊(《纲目拾遗》)。
【汉语拼音】: liuhua
【加工采集】: 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花序。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x babylonica L.采收和储藏:春季花初开放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功效主治】: 祛风,利湿,止血,散瘀。治风水,黄疸,咳血,吐血,便血,血淋,妇女经闭,齿痛。①《本经》:"主风水,黄疸,面热黑。"②《滇南本草图说》:"治吐血,咯血,咳血,唾血,下血,血淋,一切血症。"③《品汇精要》:"主齿痛。"
【性味】: 苦,寒。①《本经》:"味苦,寒。"②《别录》:"无毒。"③《滇南本草图说》:"味甘苦淡,平。"
【用法用量】: 内服:捣汁,或研末,1~3钱。外用:研末或烧存性撒。
【植物形态】: 乔木,高可达18m,树冠开展疏散。树皮灰黑色,不规则开裂;枝细,下垂,无毛。芽线形,先端急尖。叶狭披针形,长9-16cm,宽0.5-1.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叶柄长(3-)5-10mm,有短柔毛;托叶仅生在萌发枝上。花序先叶或与叶同时开放;雄花序长1.5-3cm,有短梗,轴有毛;雄蕊2,花药红黄色;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腺体2;雌花序长达2-5cm,有梗,基部有3-4小叶,轴有毛;子房椭圆形,无柄或近无柄,花柱短,柱头2-4深裂;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腺体有1。蒴果长3-4月,花期3-4月,果期4-5月。生境分布:耐水湿,也能生于旱处。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及黄河流域,其他各地均有栽培。
【用药部位】: 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花。植物形态详"柳枝"条。
【来自何书】: 《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