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吴萸果

类别: 理气药
温中散寒,祛风止痛,舒肝理气。治腹泻,肝胃气痛,胃腹冷痛。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山吴萸果
【别名】: 五除叶、山吴萸
【汉语拼音】: shanwuyuguo
【加工采集】: 为芸香科植物山吴萸Evodia trichotoma (Lour.)Pier.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vodia trichotoma (Lour.)Pier.[Tetradium trichotoma Lour.]采收和储藏:7-8月果实未成熟时采摘,晒干。
【功效主治】: 温中散寒,祛风止痛,舒肝理气。治腹泻,肝胃气痛,胃腹冷痛。
【性味】: 苦辛,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归经】: 肝;脾经
【植物形态】: 山吴萸 小乔木,高6m或更高。树皮灰色或灰褐色,全株有香气。枝褐色,有白色斑点状皮孔。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柄长4-8mm,中央一片柄长约1.5cm;小叶片薄纸质或纸质,腺点多而清晰,5-11;狭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7-15cm,宽2.5-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偏斜,全缘。聚伞圆锥花序顶生,长达25cm,宽达30cm;苞片对生,生于花序轴基部呈小叶片状;花轴及花梗均被短柔毛;萼片4,广卵形,长约1mm;花瓣4,白色,长圆形,长3-4mm,宽1.5mm;雄花的雄蕊长5-6mm,花丝见全被毛,花药广椭圆形,长1.5-2mm,退化雌蕊圆锥状,几与花瓣等长,4裂,裂片基部略被毛;雌花的退化雄蕊鳞片状,长不及1mm,子房圆球形,无毛,花柱较子房短,柱头头状。成熟的心皮4数,也有2-3数,红褐色,有皱纹,具黑褐色的腺点甚多。种子近球形,直径5-6mm,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8-9月。生境分布:喜生溪涧两岸湿润的丛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用药部位】: 为芸香科植物山吴萸的果实。植物形态详"五除叶"条。
【来自何书】: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同类理气药
陈皮
降真香
理气,止血,行瘀,定痛。治吐血,咯血,金疮出血,跌打损伤,痈疽疮肿,风湿腰腿痛,心胃气痛。①《海药本草》:"主天行时气。"②《纲目》:"疗折伤金疮,止血定痛,消肿生肌。"③《玉楸药解》:"疗梃刃损伤,治痈疽肿痛。"④《本草再新》:"治一切表邪,宣五脏郁气,利三焦血热,止吐,和脾胃。"
艾叶
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①《别录》:"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②陶弘景:"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汁又杀蛔虫。苦酒煎叶疗癣。" ③《药性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 ④《唐本草》:"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⑤《食疗本草》:"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 ⑥《日华子本草》:"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 ⑦《珍珠囊》:"温胃。" ⑧《履巉岩本草》:"治咽喉闭痛热壅,饮食有妨者,捣汁灌漱。" ⑨《王好古》:"治带脉为病,腹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⑩《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⑾《本草正》:"辟风寒涅,瘴疟。" ⑿《本草再新》:"调经开郁,理气行血。治产后惊风,小儿脐疮。"
更多同类理气药
用药咨询
吴萸四逆汤
吴茱萸四逆汤出自《伤寒论》,由吴茱萸、芍药、甘草、桂枝等药物组成,具有温中散寒、补血养肝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四肢厥逆、周身疼痛、下利清谷等症状。吴茱萸四逆汤中的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凝肝脉、厥阴头痛、寒疝腹痛、经行腹痛、脘腹冷痛、寒湿脚气、虚寒泄泻等症状。方中的芍药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胃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血亏虚、月经不调、肝脾不和、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等症状。方中的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症、痰饮、蓄水证等症状。方中的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等症状。方中的桂枝辛甘温,大热,入肝、脾、胃经,具有温通经脉、发汗解肌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阳虚衰、血虚萎黄、寒疝腹痛、奔豚证等症状。患者需要注意,吴茱萸四逆汤属于辛温药物,因此阴虚火旺、热毒炽盛者不宜服用,以免加重病情。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不可盲目自行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感冒山萸肉
山萸肉一般是指山茱萸。感冒山萸肉一般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的功效。山萸肉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其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等病症。同时,对于肝肾阴虚所致的眩晕、耳鸣、盗汗、口干舌燥等病症,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另外,对于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山萸肉进行治疗。一般山萸肉可以煎汤内服,也可以研末后服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山萸肉并非适宜所有人群服用,对山萸肉过敏者禁用,以免引起过敏反应。另外,山萸肉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此外,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适症状。同时,在治疗期间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当食用小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
山萸肉的功效
山萸肉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抗衰老、降血脂、抗炎等功效作用。本品为中药材,使用时需谨慎,如有不适或需长期服用,请咨询专业医生。1.补益肝肾山萸肉具有补养肝肾的作用,其味酸入肝经,能滋补肝阴、敛固精气。可用于治疗因肝肾亏损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2.收敛固涩山萸肉有收敛固涩的功效,其性微温,入于肾经和肝经,能够起到补益肝肾的作用。对于自汗盗汗、遗尿、滑精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可将山萸肉煎汤或研末服用。3.抗衰老山萸肉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过程。适用于防治老年性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可配伍枸杞子、何首乌等中药材增强效果。4.降血脂山萸肉中的一些化学物质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适用于高脂血症患者,但需注意不宜过量食用。5.抗炎山萸肉含有多种生物碱类化合物,这些物质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炎症相关疾病,如风湿病、关节炎等。内服外敷均可发挥效果。上述提及的所有药物均需要遵医嘱进行使用。由于山萸肉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因此表邪未解而里虚寒证者忌用。此外,用药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以利于药效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