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草

类别: 清热药
清热,除湿,解毒。治外感发热,急性黄疸型肝炎,湿热腹泻,疔疮肿毒。①《岭南采药录》:"治外感发热,除湿热。"②《广东中药》Ⅱ:"清热解毒,消肿拔毒,排脓。治湿热腹泻,并治乳疮,毒蛇咬伤。"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退热,安神镇静。治感冒发热,咳嗽,急性黄疸型肝炎,神经衰弱,失眠,小儿夜尿,疔疮肿毒。"④《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跌打扭伤。"⑤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痢疾。"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伤寒草
【别名】: 夜牵牛、星拭草(《岭南采药录》),寄色草(《广州植物志》),返魂香(《广东中药》Ⅱ),消山虎(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假咸虾、枝香草(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汉语拼音】: shanghancao
【成份】: 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
【加工采集】: 夏、秋间采收全草,晒干。
【药材鉴别】: 干燥全草,茎长约15~60厘米,粗约3~5毫米,绿褐色,有纵皱纹,被淡黄色茸毛,质硬。叶多皱缩,或脱落,披针形至卵形或倒卵形,质脆。茎顶带有头状花序,花冠黄棕色,或结有瘦果,呈圆柱形,灰褐色,冠毛多数,白色。气微。以叶多、无杂质者为佳。产广东等地。
【药理作用】: 种子可作驱虫剂;叶有弱的抗菌作用,但对疟原虫无效。
【功效主治】: 清热,除湿,解毒。治外感发热,急性黄疸型肝炎,湿热腹泻,疔疮肿毒。①《岭南采药录》:"治外感发热,除湿热。"②《广东中药》Ⅱ:"清热解毒,消肿拔毒,排脓。治湿热腹泻,并治乳疮,毒蛇咬伤。"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退热,安神镇静。治感冒发热,咳嗽,急性黄疸型肝炎,神经衰弱,失眠,小儿夜尿,疔疮肿毒。"④《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跌打扭伤。"⑤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痢疾。"
【性味】: 《广东中药》Ⅱ:"性凉,味淡,一说味苦,性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植物形态】: 夜香牛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茎直立,柔弱,少分枝,稍被毛。叶互生;具柄;披针形至卵形或倒卵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先端钝或短尖,边缘有浅齿,基部狭楔尖,下延至叶柄,两面疏被毛;近枝端的叶较狭而小。头状花序长约7毫米,宽约2.5毫米,排列成疏散的伞房花序;总苞片数列,锐尖,最外列较短;全部管状花,两性,约20朵,淡紫红色,花冠长于苞片2倍,先端5裂.瘦果圆柱形,长约2毫米,有线条,被毛,冠毛白色,多数。花期全年。生于旷地上。分布我国南部。本植物的根(伤寒草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来自何书】: 《岭南采药录》
同类清热药
决明子
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 ①《本经):"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②《别录》:"疗唇口青。" ③《药性论》:"利五脏,除肝家热。" ④《日华子本草》:"助肝气,益精水;调末涂,消肿毒,熁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衄;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 ⑤《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 ⑥《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五疳,擦癣癞。" ⑦《医林纂要》:"泻邪水。" ⑧《湖南药物志):"明目,利尿。治昏眩,脚气,浮肿,肺痈,胸痹。" 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肝炎,肝硬化腹水,高血压,小儿疳积,夜盲,风热眼痛,习惯性便秘。"
连翘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①《本经》:"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②《别录》:"去白虫。"③《药性论》:"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④《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⑤李杲:"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⑥王好古:"治耳聋浑浑焞焞。"
灯笼草
清热,行气,止痛,消肿。治感冒,痄腮,喉痛,咳嗽,腹胀,疝气,天疱疮。①《陆川本草》:"行气,消胀,利尿。治腹胀,睾丸炎,疝气。"②《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杀虫,止痛消肿。治热眼,喉痛,咳嗽;外敷毒疮,并熏洗阴囊肿大。"③《生草药手册》:"内服治伤寒或小肠疝气。外洗治天疱疮。"④《中国药植图鉴》:"功同酸浆。"⑤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发热,腮腺炎,支气管炎,疱疹,疖疮,疝气痛。"
更多同类清热药
用药咨询
伤寒杂病论治三叉神经痛
伤寒杂病论治三叉神经痛,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伤寒杂病论中认为三叉神经痛属于经络痹阻、风邪上扰所致的头痛,一般分为肝阳上亢型、痰湿阻滞型、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1、肝阳上亢型:多因情志不畅或外感风热之邪,导致肝火旺盛,引起肝阳上亢,从而出现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口苦咽干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2、痰湿阻滞型:多因脾失健运,导致水谷精微不能输布全身,聚而生痰,痰浊上扰清窍,则可见头痛如刺、胸闷脘痞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3、气滞血瘀型:多因情志不遂或外感风寒之邪,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起气机郁结,血行受阻,则可见头部刺痛如针刺样、固定不移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4、肝肾阴虚型:多因久病体虚或房劳过度等原因导致肝肾阴液亏虚,虚火内扰则可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六味地黄丸合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此外,在临床上还可采用针灸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注意休息和饮食调理。
伤寒杂病论治疗三叉神经痛
伤寒杂病论中没有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记载,但其中包含的穴位对缓解三叉神经痛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中医认为三叉神经痛是由于风邪侵袭、气血瘀滞所导致,可通过针灸穴位来缓解疼痛。1、风池穴:位于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可起到疏风清热、醒脑安神的作用,对于缓解三叉神经痛有一定帮助;2、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可起到明目退翳、止痉的功效,对于缓解三叉神经痛也有一定效果;3、印堂穴:位于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相交处,可起到平肝息风、开窍醒脑的作用,对于缓解三叉神经痛也有一定效果;4、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可起到益气升阳、开窍醒脑的作用,对于缓解三叉神经痛也有一定效果;5、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处,胫骨前嵴旁开一横指的位置,可起到健脾和胃、调中理气的作用,对于缓解三叉神经痛也有一定效果。此外,在临床上还可通过针灸攒竹穴、地仓穴等穴位来缓解症状。如果患者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伤寒论治三叉神经痛中医方剂
伤寒论治三叉神经痛的中医方剂,一般包括柴胡桂枝汤、大黄附子汤、小柴胡汤等。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以免药不对症而延误病情。1、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汤由柴胡、桂枝、芍药、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解肌发表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外感风邪引起的头痛发热、口苦咽干等症状,也可以用于辅助治疗三叉神经痛。2、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汤由大黄、附子等药物组成,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也具有止痛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泄泻、手足不温等症状,也可以用于辅助治疗三叉神经痛。3、小柴胡汤: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等药物组成,具有和解少阳的功效,也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少阳病引起的胸胁苦满、食欲不振等症状,也可以用于辅助治疗三叉神经痛。除此之外,还有葛根芩连丸等方剂。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可盲目自行服用。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