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

类别: 解表药
发表,散寒,止呕,开痰。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①《本经》:"去臭气,通神明。" ②《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 ③陶弘景:"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湿寒热。" ④《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和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 ⑤《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气。" ⑥《食疗本草》:"除壮热,治转筋、心满。""止逆,散烦闷,开胃气。" ⑦《本草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 ⑧《珍珠囊》:"益脾胃,散风寒。" ⑨《医学启源》:"温中去湿。制厚朴、半夏毒。" ⑩《日用本草》:"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 ⑾《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 ⑿《本草从新》:"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煨姜,和中止呕。" ⒀《会约医镜》:"煨姜,治胃寒,泄泻,吞酸。" ⒁《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疝痛有效。"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生姜
【别名】: 母姜,鲜生姜。
【英文名称】: Zingiberis Rhizoma Recens
【汉语拼音】: shengjiang
【成份】: 含姜醇、α-姜烯、β-水芹烯、柠檬醛、芳香醇、甲基庚烯酮、壬醛、α-龙脑等,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
【加工采集】: 夏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
【药材鉴别】: 鲜根茎为扁平不规则的块状,并有枝状分枝,各柱顶端有茎痕或芽,表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有光泽,具浅棕色环节。质脆,折断后有汁液渗出;断面浅黄色,有一明显环纹,中间稍现筋脉。气芳香而特殊,味辛辣。以块大、丰满、质嫩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四川、广东、山东、陕西等地。
【药理作用】: 有镇静及抗惊厥作用;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松弛胃肠道平滑肌;止吐和抗运动病;兴奋心脏,增强心房收缩力,保护胃黏膜;保肝利胆;抗血小板聚集;抗 5-羟色胺,抗氧化,抗微生物,中枢兴奋,促进体内活性物质释放,促进吸收,止咳,降血脂,抗过敏,诱变和抗诱变,抑制亚硝胺合成。无明显毒性。
【炮制】: 1.生姜:拣去杂质,洗净泥土,用时切片。2.鲜姜粉:取鲜生姜,洗净,捣烂,压榨取汁,静置,分取沉淀的粉质,晒干,或低温干燥。3.煨姜:取净生姜,用纸六、七层包裹,水中浸透,置火灰中煨至纸色焦黄,去纸用。
【功效主治】: 发表,散寒,止呕,开痰。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①《本经》:"去臭气,通神明。" ②《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 ③陶弘景:"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湿寒热。" ④《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和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 ⑤《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气。" ⑥《食疗本草》:"除壮热,治转筋、心满。""止逆,散烦闷,开胃气。" ⑦《本草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 ⑧《珍珠囊》:"益脾胃,散风寒。" ⑨《医学启源》:"温中去湿。制厚朴、半夏毒。" ⑩《日用本草》:"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 ⑾《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 ⑿《本草从新》:"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煨姜,和中止呕。" ⒀《会约医镜》:"煨姜,治胃寒,泄泻,吞酸。" ⒁《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疝痛有效。"
【性味】: 辛,温。 ①《别录》:"味辛,微温。" ②《千金·食治》:"无毒。" ③《医学启源》:"性温,味甘辛。" ④《医林纂要》:"煨姜,辛苦,大热。" ⑤《本草再新》:"煨姜,味辛,性温平,无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捣汁。外用:捣敷,擦患处或炒热熨。
【禁忌】: 阴虚内热者忌服。 ①《纲目》:"食姜久,积热患目。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发甚速。痈疮人多食则生恶肉。" ②《本草经疏》:"久服损阴伤目,阴虚内热,阴虚咳嗽吐血,表虚有热汗出,自汗盗汗,脏毒下血,因热呕恶,火热腹痛,法韭忌之。" ③《随息居饮食谱》:"内热阴虚,目赤喉患,血证疮痛,呕泻有火,暑热时症,热哮大喘,胎产痧胀及时病后、痧痘后均忌之。"
【贮藏】: 置阴凉潮湿处,或埋入湿沙内,防冻。
【归经】: 肺;胃;脾经
【备注】: (1)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乘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生姜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黄、桂枝等同用,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能增强发汗力量。生姜为止呕要药,可单独应用,治疗胃寒呕吐。也可治胃热呕吐,配合半夏、竹茹、黄连等同用。生姜能解鱼蟹毒,单用或配紫苏同用。此外,生姜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煎汤饮服,可用于中半夏、南星毒引起的喉哑舌肿麻木等症。因此在炮制半夏、南星的时候,常用生姜同制,以减除它们的毒性。 (2)生姜汁:将生姜洗净后打烂,绞取其汁入药。性味辛微温。有化痰、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恶心呕吐及咳嗽痰多等症。一般用量为三滴至十滴,冲服。 (3)生姜皮:即生姜的外皮。性味辛凉。有利尿消肿之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4)煨姜:将原只鲜生姜洗净,用草纸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湿,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纸焦黑,姜熟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性味辛温,具有和中止呕的功用。适用于脾胃不和、恶心呕吐等症。一般用量为二、三片,煎服。
【植物形态】: 姜(《吕氏春秋》)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根茎肉质,扁圆横走,分枝,具芳香和辛辣气味。叶互生,2列,无柄,有长鞘,抱茎;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5~20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光滑无毛;叶舌长1~3毫米,膜质。花茎自根茎抽出,长约20厘米;穗状花序椭圆形,稠密,长约5厘米,宽约2.5厘米;苞片卵圆形,长约2.5厘米,先端具硬尖,绿白色,背面边缘黄色;花萼管状,长约1厘米,具3短齿;花冠绿黄色,管长约2厘米,裂片3,披针形,略等长,唇瓣长圆状倒卵形,较花冠裂片短,稍为紫色,有黄白色斑点;雄蕊微紫色,与唇瓣等长;子房无毛,3室,花柱单生,为花药所抱持。蒴果3瓣裂,种子黑色。花期7~8月(栽培的很少开花)。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本植物干燥的根茎(干姜)、根茎的栓皮(姜皮)、叶(姜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临床应用】: ①治风湿痛、腰腿痛 用鲜生姜制成5~10%注射液,行痛点或反应结节注射,亦可配合远端或近端穴位注射,如关节部位则在关节囊周围注射。每点注入0.5~2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3~5次为一疗程,一般可连续注射20~30次。注射后局部常有胀、麻及灼热感,甚至疼痛加剧,约1~2天便减轻或消失。据观察,反应愈重效果愈佳。用于风湿痛、慢性腰背痛113例,显效36例,好转56例,有效率83%;尤以对风湿痛疗效更佳,有效率达92.5%;治疗风湿性关节炎38例,治愈14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有效病例用药后疼痛减轻或消失,关节肿胀消退或好转,功能恢复或改善。还曾试用于小儿麻痹症,亦有一定效果。此外,用生姜、麻油制成生姜曲注射剂行穴位注射,对风湿痛或腰腿痛也有疗效。 ②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据数十例的观察,对改善症状有较好效果:服药后能使疼痛减轻或消失,随之反酸、饥饿感也见好转,便秘及黑粪转为正常,食欲增加。但多不能根治,常易复发;对一部分患者能遗留下较长的胃部堵塞感。用法:鲜生姜60克,洗净切碎,加水300毫升,煎30分钟。每日3次,2日服完。 ③治疗疟疾 鲜生姜洗净拭干,切碎捣烂,摊于纱布块上,再包叠成小方块,敷贴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或绷带包扎。选用穴位计分3组:第1组为双侧膝眼,生姜用2两分敷两穴;第2组为大椎加间使(双侧),生姜用1两分敷3穴;第3组选大椎1穴,生姜用5钱。一般于发作前4~6小时敷贴,经8~12小时即可取下,敷药两次即可。观察40例,除第1、第3两组各有2例无效外,其余均控制发作,血检疟原虫阴性。 ④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用鲜生姜1.5两,红糖1两,共捣为糊状,每日3次分服,7天为一疗程。据50例观察,治愈率为70%,好转率为30%。用药后腹痛、里急后重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5.16天和5.14天,大便外观及次数恢复正常分别为4.8天和5.2天,大便镜检及培养平均转阴日数分别为4.58天和3.6天。治疗中未见明显副作用。 ⑤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取鲜生姜2两,捣烂取汁,加蜜糖至60毫升;1~4岁30~40毫升,5~6岁50毫升,7~13岁50~60毫升,分2~3次口服。或用生姜1两捣汁,加入蜂蜜60毫升为1剂;1~2岁服1/4剂,2~4岁服1/3,剂,4~7岁服1/2剂,7~14岁服2/3剂,14岁以上服1剂。服药后患儿一般即不感腹痛,呕吐停止,包块通常于服药后1~3天消失。包块消失后即可服驱蛔药物。如服姜蜜后腹痛仍不止,可用冬眠灵、阿托品等解痉止痛;腹胀明显者应行胃肠减压,姜蜜合剂可从胃管注入,注入后夹住胃管2~3小时;呕吐重者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如有腹胀发热,须加用抗菌素,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肠鸣音消失需及时考虑手术治疗;给药12~24小时后仍未见效者,可用10%盐水行低位灌肠,或内服中药。曾按上述方法分别观察52例和109例,结果除有5例系回盲部蛔虫团阻塞、阑尾蛔虫症及并发穿孔改为手术治疗外,全部治愈。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2天和2.4天。 ⑥治疗急性睾丸炎 取肥大的老生姜,用水洗净,横切成约0.2厘米厚的均匀薄片,每次用6~10片外敷于患侧阴囊,并盖上纱布,兜起阴囊,每日或隔日更换1次,直到痊愈为止。据观察,敷药后患者都感阴囊表皮灼热刺疼、发麻发辣,少数发生红肿,个别发生红疹。共治24例,敷药第2天15例自觉坠胀疼痛及触痛减轻,睾丸肿胀显著消退;第3天有12例痊愈,自觉症消失,睾丸消肿,触疼消失;4天后4例痊愈;5例在敷药后5天痊愈。治愈天数平均为3.9天。对照组4例(兜起阴囊热敷,服磺胺类药及注射青霉素),平均治愈天数为8.5天。本法对阴囊局部皮肤有创口或因睾丸炎化脓穿溃者不能应用。 ⑦用于中毒急救 对于半夏、乌头、闹羊花、木薯、百部等中毒,均可用生姜急救。曾有报道,4例南星中毒患者,用生姜后均获痊愈。用法:轻者急用生姜汁含漱,并口服5毫升,以后每隔4小时续服5毫升;中毒严重神志昏迷者,立即鼻饲25%干姜汤60毫升,以后每3小时灌入鲜姜汁5毫升。 此外,试用生姜揩擦治疗白癜风,生姜浸酒涂擦鹅掌风及甲癣均有一定效果。
【用药部位】: 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
【来自何书】: 《本草经集注》
更多合适的中成药
同类解表药
柴胡
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①《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②《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③《药性论》: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④《千金方》:苗汁治耳聋,灌耳中。⑤《四声本草》:主痰澜、胸胁中痞。⑥《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⑦《珍珠囊》: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⑧《医学启源》:除虚劳烦热,解散肌热,去早晨潮热。⑨《滇南本草》: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⑩《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葛根
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 ①《本经》:"主消渴,身太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②《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疗消渴,伤寒壮热。" ③《本草经集注》:"杀野葛、巴豆、百药毒。" ④陶弘景:"生者捣取汁饮之,解温病发热。葛根为屑,疗金疮断血,亦疗疟及疮。" ⑤《药性论》:"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烦渴。熬屑治金疮,治时疾解热。" ⑥《唐本草》:"末服之,主猘狗啮,并饮其汁良。" ⑦《本草拾遗》:"生者破血,合疮,堕胎,解酒毒,身热赤,酒黄,小便赤涩。" ⑧《日华子本草》:"治胸膈热,心烦闷热狂,止血痢,通小肠,排脓破血,敷蛇虫啮。" ⑨《开宝本草》:"小儿热痞,以葛根浸捣汁饮之。" ⑩《医学启原》:"除脾胃虚热而渴。" ⑾张元素:"发散表邪,发散小儿疮疹难出。" ⑿《纲目》:"散郁火。"
桂枝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癥瘕。①成无己:泄奔豚,和肌表,散下焦蓄血。利肺气。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去皮风湿(末二字据《本草发挥》补)。③《本草经疏》:实表祛邪。主利肝肺气,头痛,风痹骨节挛痛。④《药品化义》:专行上部肩臂,能领药至痛处,以除肢节间痰凝血滞。⑤《本草备要》:温经通脉,发汗解肌。⑥《本草再新》:温中行血,健脾燥胃,消肿利湿。治手足发冷作麻、筋抽疼痛,并外感寒凉等症。
更多同类解表药
用药咨询
[子宫肌瘤能吃生姜吗?]
[子宫肌瘤能吃生姜吗?]如果子宫肌瘤患者对生姜不过敏,则可以适量食用。但若存在过敏的情况,则不建议食用。1.可以适量食用: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增生的子宫平滑组织组成。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异常等有关。而生姜属于辛辣刺激性食物,含有姜辣素、挥发油、维生素C等多种成分。若不存在对该物质过敏的情况,则可适当进食,有助于开胃健脾,增进食欲,并不会导致病情加重。2.不建议食用:对于部分对生姜过敏的人群而言,在患病期间是不可以吃的,否则可能会引起皮肤瘙痒、红肿、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生,严重时还有可能导致疾病进一步加重。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子宫肌瘤患者一般是可以少量地吃一些生姜的,但是并不可以长期过量地食用,以免增加肠胃负担,引起腹胀、腹泻等情况出现。另外,由于该病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所以一旦确诊后需要及时遵医嘱进行手术治疗。
[男人喝枸杞生姜鸡蛋汤壮阳吗?]
[男人喝枸杞生姜鸡蛋汤壮阳吗?]男性适量饮用枸杞、生姜与鸡蛋一起煮的汤有一定的壮阳效果。但若是长期大量地喝此汤,则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1.有:从中医角度分析,枸杞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而姜属于热性的中药材,其味辛且苦,入肺脾经和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功效。如果男性存在阳痿或者早泄的情况,并且还伴随腰膝酸软、疲倦乏力等症状时,适当喝一些枸杞生姜与鸡蛋同煮的汤能够起到辅助改善的作用。2.没有:但由于该食物药效有限,无法发挥等同于药物的效果,所以通常不能达到完全治疗疾病的目的。此外,若男性经常或过量喝枸杞生姜与鸡蛋汤,由于其中含有较多刺激性成分,如姜辣素、挥发油等,容易引起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反而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阴虚火旺者应慎服枸杞子,以免加重病情。另外,平时还要注意饮食清淡,尽量以低盐低脂的食物为主,避免摄入辛辣刺激以及过于油腻的食物,比如麻辣烫、炸鸡等。
[生姜壮阳食用方法?]
[生姜壮阳食用方法?]生姜本身并不具有壮阳的作用,但可以与羊肉、牛肉等食材一起烹饪后进食,起到辅助温中散寒的功效。对于需要壮阳的人群而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补肾助阳类中药,如淫羊藿、肉苁蓉、巴戟天等,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一、饮食方面1.姜配羊肉:将生姜切片或捣碎成糊状,然后和切成小块的羊肉放在一起用文火煨煮,使肉中的膻味被去掉而姜香味溢出,以达到去腥调和并增进味道的作用。2.姜配牛肉:在炖煮牛肉时加入适量生姜,可去除牛肉中的异味,并且生姜还可促进脾胃运化功能,有助于牛肉更好地发挥滋阴补脾养胃功效。二、药物方面1.淫羊藿:属于常用的一味中药材,为葫芦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药性辛、甘而温,归肾、肝经,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以及祛风除湿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精神不振、风湿痹痛等症状,与其他药材配伍应用疗效较好,比如常用于治疗肾阳不足所导致的阳痿遗精,可单用有效,也可配合其他补肾壮阳药物一同煎汤服用。2.肉苁蓉:是临床上常用的补肾助阳类中药,其药性温和,主要功效包括补肾壮阳、润肠通便等。可用于治疗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疲倦乏力、头晕耳鸣、须发早白或者内热消渴、大便秘结等症状,可单独使用该品研末吞服,或与菟丝子、枸杞子等药材同用。3.巴戟天: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其药性苦辛而温,归肾、肝经,具有补肾助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肾虚不固引起的小便不利、腰膝酸软无力、月经不调、少腹冷痛等症状,可与当归、续断等药材配伍应用。4.其他:如韭菜籽、锁阳、鹿茸等,均有一定的壮阳效果,患者可在中医师辨证下用药泡酒饮用。需要注意的是,食物仅能起到补充营养物质及能量的作用,并不能直接帮助提高性能力,因此并无生姜壮阳食用方法的说法。若男性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无法完成性生活等情况,则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明确具体原因后再进行针对性处理,避免盲目自行用药。